歐美有分析就認為,即使美國再怎么不講道理,中國和歐洲,也不可能馬上化身并肩作戰的鐵哥們,中歐關系并不樂觀,中國當前的努力甚至會化成泡影。
原計劃7月份,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中歐峰會,現在正在籌備之中,美國和歐洲方面,就發出了潑冷水的聲音了。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歐洲,俄羅斯與歐亞項目主任馬克斯·伯格曼,近日就發表了言論。他說,雖然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但中國的產能巨大,中歐都以制造業為重點,天生的就存在市場產業和技術的結構性的矛盾。那歐洲在數據監管,以及產業政策方面,對中國一直有著結構性的不信任,而這種不信任,不會因為覺得特朗普不講道理,就瞬間消失了。
歐洲歐亞集團的伊恩·布雷默則認為,近來中歐是互動升溫了,但是溫和歸溫和,那該硬的時候歐洲還是會硬,它不會軟的。而且歐盟,正在考慮加快部署保護機制,防范中國的產品,特朗普的政策很可能反而,會加速,歐洲對中國加碼出招,中歐雖然說是可以握個手,合個影,但是遲早會成為競爭的對手,另外歐洲和中國,在意識形態和所謂人權問題上,有著重大的分歧,甚至說是對立的。
這個是歐洲相當一部分人的真實的想法,但同時,他也夾雜著他們所謂的擔憂。這本質上,還是傲慢和焦慮,并且帶有深刻的種族歧視。你想想他們吃了一兩百年的紅利了,是難以接受,曾經被他們侵略,半殖民和瓜分過的中國,居然發展起來了,而且有超過他們的趨勢。無論歐洲和美國的矛盾,鬧成個什么樣子,他們在種族宗教和意識形態立場上,那是一致,或者是相當的接近,在倫理和邏輯上,那也是大差不差的。
現在歐洲對美國的反彈,實際上,是反對特朗普路線,而不是和美國對立起來了。那現在發生的這一切,這就是老牌帝國主義殖民者之間,殘酷的一種爭斗。其實說透了之后,二戰的本質,也是如此,我們當然明白這些東西了,也沒打算和他們聯手對抗美國,更不可能跟他們并肩一起,去掀翻美國了,我們從更宏觀更具歷史意義的層面,在塑造一種新的共存的秩序,我們的倫理,是即便價值觀不同,即便有巨大的差異,那也可以和。這個和,既是和平的和,和平共處,也是合作的合,利益上大家合作。
今天的中歐,并沒有安全上的沖突,我們和歐洲確實有結構性的矛盾。比如說制造業,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些事情細化一下的話,雙方在制造業,即便是在同一條產業鏈之中,其實中歐都是各有優勢的,他們傳統的強項和我們的產業能力,以及我們現在在新技術領域的領先,不但不矛盾,反而是可以互補的。比如說德國的汽車工業,精密制造,以及他們的品牌效應等等,恰恰能與我們的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等結合,形成更強的技術和產業能力,產生更高的溢價效應,獲得更多的好處,并且能夠創造出新的市場,那這些道理,是都擺在那的,只是看歐洲他們怎么考慮,怎么去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