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大理這個地名,信息大多停留在歷史上的南詔國,加上一點金庸武俠小說里的人物和以大理為背景的故事,具體卻分不清楚麗江和大理的地理位置。這次借“研山會”公益寫生教學活動的機會,終于去了一次大理。
去年為了訪談一位自己學院的前輩,去了一趟沙溪,沙溪古鎮歸屬大理,抵達卻是麗江機場。從古鎮留存明清以來民居規???,才感受到所謂邊陲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邊緣閉塞,或者給人留下貧窮與落后的印象。訪談間隙還去了附近石寶山石窟,巖間壁畫散落在茶馬古道上,精美而絢麗,并非民間涂抹可以成就,仿佛在一個歷史時期展開的皇家工程,大乘、小乘,都在這里交融匯合。去之前,對于足夠有名的大理,以為三塔處落的地方,就是這座古老的城市,到了以后才知道現實與想象的差距。
大理民居 29x20.5cm 王犁 2025
大理新城與舊城以及村落,在蒼山洱海之間逶迤綿延,構筑出大理傳說與現實里的風、花、雪、月。
暮春三月,大理白天已經跟杭州的天氣差不多。今年的杭州,天氣像過山車,百花盛開的春季,氣溫凌厲得不是盛夏就是冬天,衣服剛脫下就得穿上。大理假如沒有洱海的風,更像原來杭州的天氣;云南的花卉早就聞名,沿路壓枝的花海,告訴你植物的喧嘩和熱鬧;與朋友聊天才知道,蒼山上像裸露山石的白色是常年不化的積雪,只是這幾年氣溫上升,少了一點而已;月,大概就是洱海的月夜,還有崇圣寺三塔的月夜吧。
古城街頭 25x19cm 王犁 2025
今年初,祥蓮兄聯系說,三月下旬有個大理的寫生活動,該時間段教師還有明波、范琛、黨震,要求大家就位時間可以岔開,保證三天以上工作量,落實各位教師的到崗情況。網上招募30多學員,來回路費和食住自理,免學費的公益教學活動就這樣開始了。在哪里都是成事在人,還要靠祥蓮夫婦這樣的熱心人。
古城南門 20.5x29cm 王犁 2025
我遲到了兩天,安排在大理古城附近的一家民宿,隔馬路下去就是古城南門,上坡是一塔公園的弘圣寺遺址。城鄉結合部繁忙的景象與古老的遺存交織在一起,還有那些在蒼山洱海之間古老的地名,多么有助于若有所思后穿越歷史時空的企圖,而市井的繁雜又會提醒你現實的存在,還有鄰里間為了一點生意或者一點點其他生活瑣事積累起來的矛盾,可以罵出世仇般的怨恨,安靜下來后,又各忙各的生活,各自招攬各自的生意。
學員來自全國各地,也來自各種職業。有公安系統的法警,有財務退休的大姐,有本來專業出身而又為生存從事各行各業的生意人,再就是黨老在“墨池”線上開講的信眾。大家白天各自選景各自畫畫,晚上利用民宿的公共空間講評,村口類似廠房的空間且作吃飯食堂,工作群里會通知第二天的吃飯時間與教學安排。我和黨老同一天到,晚飯后參加教學活動,到底是成年人的班級,所有工作都有序地展開,范琛已經帶了兩天,我與黨老旁聽插話。每一個教師觀念雖然不同,在教學上傳遞可以講清楚的那部分基本規律,言辭中也流露出各自的藝術傾向,再夾雜一些朋友間的插科打諢。
客棧對面 19x25cm 王犁 2025
第二天,我自己也開始找地方畫畫,一位東北口音的哥們領著我去觀音塘。因為有幾個學員一起去,想看我畫畫,找了一個舒適的地方坐下,畫了一張寺院一角?,F在畫畫是怎么方便怎么來,而不是一定到某個地方,其實寺院建筑繁瑣雷同,總提不起我的興趣,還好寺院大多有古樹,再俗氣的環境也平添幾份幽靜。于是,我一邊畫一邊跟身邊的學員聊天。軟鉛要畫得淡一點,以幾棵大樹為主,建筑就是幾根橫向關系的線,一張畫需要的元素不多;不要什么都想畫細,實處畫虛一點,不要畫死了;畫畫主要是畫畫面的關系,畫的時候不要摳死,在關系上花的精力多一點;等畫完后一看,每一個對象三四分就夠了,畫面豐富的關系也就是構圖的豐富。很多畫畫的人,一上手三分之一的時候,長線短線皴擦,效果非常好,接著深入時,控制和判斷能力跟不上,為什么會把一張好畫畫壞了呢?畫面的控制,還是理解的問題。一位來自浙江龍游的退休老先生,在邊上畫了一張給我看,就這樣邊畫邊聊,開始了大理之行的教學任務。觀音塘畫完一張就打車回到住宿地附近,客棧到吃飯的臨時食堂,上上下下的斜坡就有很多可畫的地方,千萬不要把時間耗在尋找設定風景的路途上。民宿沿坡到一塔公園的門口兩百多米,拎著一張小板凳可以畫上一周,畫什么不重要,逮住一個對象怎么畫才是關鍵。大理中午太陽特別曬,很多學員居然帶著早餐的饅頭一干就是一天,也不回來吃午飯休息一下。
一塔巷斜坡 20.5x29cm 王犁 2025
崇圣寺三塔離我們住的客棧有一點距離,需要打車過去。到了以后才知道三塔的主塔體量大、后面兩個體量小,在視覺上反而產生相隔距離的錯覺;甚至以為三塔分屬三個寺院,處落在古城的三個方位。親眼看了以后才知道,古代建筑師也利用了視錯覺安排建筑的方位。晚上講課時我還提到現場看后的感慨,想象的和看到的,看到的和實際的;接著是文學的表達,攝影的表達,還有繪畫的表達;還有想象、理解與現實中間有著非常廣袤的地帶。在作為教學空間的民宿碰到云南藏族青年達瓦,日常幫助我們安排教學方面的事,做事能干麻利,一邊做事一邊聽課,閑下來也與大家聊聊天。我問他知不知道萬瑪才旦,他說萬瑪導演是藏族人心目中的英雄,我說原來是我們學校電影學院的老師,仿佛拉近了聊天的距離。
弘圣寺塔 20.5x29cm 王犁 2025
今年3月27日到大理,4月1日從大理回來。走走看看,畫了4天,一天兩三張速寫的工作量。3月31日晚“研山會”還組織了一場由劉祥蓮主持,范琛、劉明波、黨震和我的四人對話“山水圈視域下的寫生”直播活動。由于是多年的朋友,聊到觸及個人藝術觀念底線時就出現搶話筒的場景,現場學員也熱情參與并轉發,不小心在洱海邊蒼山下做了一場流量破萬的線上活動。
4月1日一早,范琛回北京,我和宣帆回杭州,達瓦開車送我們去機場。路途中還在想,很多地方只有來了看了才知道,原來大理不是一個城市,是綿延在蒼山洱海間的一片土地;另外,還想說洱海的風真大。
文/王犁,2025年4月16日于杭州;來源:潮新聞)
藝術家簡介
王犁,1970年10月生于浙江淳安?,F為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合作導師,桂林美術館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出版有文集《書桌畫案》(四川美術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排嶺的天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忍不住的表達》(河南美術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回到鉛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24年1月第1版),參與主編《時鐘突然撥快一生于七十年代》(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等多本文獻,以及《王犁畫集》(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畫室探訪一王犁的藝術世界》(湖北美術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等多本個人畫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