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中衛,春和景明、生機盎然。
在中交(中衛)大數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基地,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工人們干勁十足,一幅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在保證質量的同時,一定要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項目現場,中交(中衛)大數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胡明仔細察看項目建設細節,并不時囑咐著施工人員。
胡明在項目現場指導工作
今年37歲的胡明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在數據算力行業耕耘十余年。2023年他來到中衛,擔任中交(中衛)大數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
“我主要負責中交智數谷(寧夏·中衛)的建設運營工作,希望通過我們的專業化探索實踐,將中交中衛數據中心打造成全國領先的集基礎設施運營、算力資源服務、科研于一體的大交通數據產業中心。”胡明說,他2023年到中衛后,切實感受到中衛市上下齊心發展數字信息產業的決心,呈現出了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12年前起步的“沙漠硅谷”如今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同樣被中衛吸引的,還有來自廣東省深圳市的陶濤。
陶濤和同事交流工作
在位于西部云基地的寧夏西云算力科技有限公司,一個大高個的小伙子坐在中央控制室里,專注地盯著屏幕上的數據,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他就是陶濤,從繁華的深圳來到位于祖國西部的中衛,擔任寧夏西云算力科技有限公司集群建設運營總監。跨越2000多公里,他不僅帶來了南方的智慧和經驗,更帶來了對夢想的執著。
陶濤在檢查設備
“這一年多在中衛,我感受到了大漠風光的壯美、百姓的淳樸熱情以及政府對人才的關懷和支持。在這里,我找到了歸屬感,也找到了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陶濤說,中衛不僅是他工作的地方,更是他的第二個家,他愿意在這里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與西云算力共同成長,為中衛的數字經濟貢獻力量。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像胡明、陶濤這樣為中衛產業發展貢獻力量的人才還有很多。如今,在數字信息產業的推動下,中衛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正成為數字信息產業發展新高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技術移民”。這一波“技術移民”潮,不僅為中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也為當地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來,中衛市錨定大數據產業中心市建設目標,搭建平臺“聚”、創建飛地“引”、多措并舉“育”、硬核措施“留”,不斷推動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數字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先后建成“東數西算”寧夏樞紐京津冀“飛地”,招引40余名青年才俊開展研發活動,助力寧夏智算中心項目成功組網千卡集群,上線丹摩智算平臺。組建寧夏數字信息產業研究院,柔性引進30余名行業專家組建產業智庫,為產業發展注入外智。打造網絡安全、數據中心運維等6個人才實訓基地,培養網絡安全、數據中心運維等人才420余人。深化數據企業與中高職院校合作,采用“訂單式”“訂崗式”培養模式,為大數據企業輸送配電、消防及裝機、拆卸等運維人才,形成集算法研發、技術攻關、基礎運維于一體的人才梯隊。
這場遷徙潮的背后,是過去“孔雀東南飛”的單向流動正被“產業—人才”雙向奔赴的新模式取代。“只有當產業能提供頂尖的技術舞臺、清晰的職業前景和體面的生活質量的時候,人才自然會用腳投票。”市數據局副局長馬振鈞表示,中衛市將以打造一支總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數字信息人才隊伍為目標,大力實施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產業骨干人才培養、創新創業高地建設、人才發展環境營造四大工程,為打造“中國算力之都”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來源:中衛日報
馬上發布信息
(聲明:“中衛天天網”微信公眾號除原創內容外,其余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更正或刪除。)
關注“中衛天天網”同城信息免費發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