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故事根據資料改編,人物、時間、地點、情節、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本文旨在宣揚正義,杜絕犯罪發生,并無不良導向,請理性閱讀!
1979年,女知青林雨薇為了返城狠心拋夫棄女。
26年后為救贖重返知青點,女兒避而不見讓她心灰意冷。
沒想到路邊乞丐的一句話,讓她吃驚不已......
01故地
2005年,一輛黑色豪車緩緩駛入這個偏遠的山村,車停在村口的大槐樹下。
一位衣著考究的中年女性走了下來。
她叫林雨薇,五十歲的年紀,保養得宜,舉手投足間透露著都市精英的氣質。
自從她離開這個地方,整整二十六年過去了。
村子變化不大,只是多了幾棟磚瓦房,少了幾間茅草屋。
根據以前的印象,懷著忐忑的心理,拐過幾道彎,來到當年和丈夫王建國共同生活的地方。
讓她奇怪的是,院門虛掩著,里面靜悄悄的,似乎無人居住。
林雨薇猶豫了一下,推開門走了進去。
只見房子的門窗緊閉,墻壁上的漆皮剝落,露出里面斑駁的黃土。
林雨薇的心猛地一沉,她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王建國和女兒小雨是搬走了,還是...她不敢往下想。
站在這個曾經的家中,往事如潮水般涌來。
二十六年前,她還是一個剛滿二十歲的上海知青,滿懷理想來到這個窮鄉僻壤"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那時的她,對未來充滿憧憬,以為只是短暫的磨練,然后就能回到上海的家中。然而命運弄人,她遇見了王建國。
王建國是當地村民,老實本分,對這個來自上海的姑娘一見鐘情。
那時的林雨薇,被他的真誠和樸實打動,兩人相戀、結婚,很快生下了女兒小雨。
初為人母的喜悅曾經讓她忘記了自己是個知青,忘記了上海的家。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生活的艱辛和與城市的巨大落差,讓她逐漸感到窒息。
最終,她選擇了離開,選擇了上海的繁華和機會,留下了深愛她的丈夫和年僅一歲的女兒。
"誰啊?"一個蒼老的聲音打破了林雨薇的思緒。她轉身看去,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拄著拐杖站在院門口。
"李婆婆?"林雨薇認出了這位當年的鄰居,聲音有些顫抖。
老婆婆瞇起眼睛,仔細打量著林雨薇,突然瞪大了眼睛:"是…是林知青嗎?你…你回來了?"
林雨薇點點頭,心中五味雜陳。她沒想到第一個認出她的會是這位鄰居。
當年,正是李婆婆幫她接生了小雨,也是李婆婆在她離開后,常常幫忙照顧小雨。
"建國和小雨…他們現在住哪兒?"林雨薇終于問出了心中最關切的問題。
李婆婆的表情突然變得復雜起來,眼神閃爍著,似乎在考慮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她嘆了口氣,慢慢地說道:"建國他…早就不在了,小雨嫁到了縣城,偶爾回來看看。"
這個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澆在林雨薇頭上。
王建國死了?她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一種難以名狀的悔恨涌上心頭。
雖然她離開了這個男人,但從未想過再也見不到他。
"他…怎么走的?"林雨薇強忍著淚水問道。
"病死的,肺病。"李婆婆簡短地回答,眼中帶著一絲責備,"你走后,他一個人拉扯小雨,太辛苦了,沒少累著。"
林雨薇低下頭,無言以對。她知道自己無權悲傷,更無權得到原諒。但她還是想見見女兒,見見她拋棄的血肉。
"小雨會回來嗎?"她輕聲問道。
李婆婆看了她一眼,緩緩點頭:"聽說過兩天會回來,給她爹上墳。"
林雨薇感到心頭一陣刺痛。
她離開了,錯過了女兒的成長,錯過了丈夫的生死,現在連女兒給父親上墳都要作為一個外人來打聽。
"謝謝您,李婆婆。"林雨薇勉強擠出一絲微笑,轉身離開了這個曾經的家。
走出院子,林雨薇的淚水終于不受控制地流下來。二十六年了,她以為時間能沖淡一切,但此刻,那些被她刻意遺忘的往事和愧疚,全都如潮水般涌回心頭。
夜幕降臨,林雨薇住進了村邊新開的小旅館。
林雨薇從行李中取出一個精致的小盒子,打開后,里面是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年輕的她笑靨如花,懷中抱著襁褓中的小雨。
而王建國站在一旁,樸實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那是他們全家唯一的一張合影。
02當年
時光倒流,回到1978年的那個春天。
那一年,林雨薇已經在村里生活了五年,女兒小雨也已經一歲。
與其他知青不同,她沒有趁著知青返城潮回上海,而是選擇了留下來,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可農村生活的艱辛讓她日漸消沉。
每天重復的勞作,永遠改變不了的貧窮,以及與城市生活的天壤之別,都讓她感到窒息。
就在那時,她收到了來自上海的一封信。那是她出發前一直暗戀她的劉志明寫來的。
信中說,劉志明父親已經托關系,可以讓林雨薇回上海工作,安排一個不錯的職位。這個消息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林雨薇灰暗的心。
回上海!她多少次在夢中回到那個繁華的都市,多少次幻想著重新過上體面的生活。
但現實是殘酷的。如果回上海,她就必須放棄在農村的一切——包括丈夫和女兒。
那時的政策不允許農村戶口的人隨意遷入城市,而如果她留在農村,就意味著永遠失去回城的機會。
那段日子,林雨薇輾轉反側,內心掙扎不已。王建國發現了她的異常,但他樸實的頭腦無法理解妻子的煩惱。
在他看來,一家人在一起,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
"雨薇,咱們日子會越過越好的。"王建國總是這樣安慰她,"明年我要去學養豬技術,村里說讓我當養豬能手呢!"
林雨薇勉強笑笑,心卻飛向了遠方。她愛王建國的憨厚,愛女兒的天真,但她更渴望城市的便利和機會。
最終,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林雨薇做出了決定。
她悄悄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在熟睡的丈夫和女兒臉上各吻了一下,然后無聲地離開了這個生活了五年的家。
臨走前,她在桌上留下了一封信,解釋自己的選擇,承諾有朝一日會回來接他們。
那一夜的記憶,至今仍像刀子一樣刻在林雨薇的心上。
她永遠忘不了踏出家門那一刻的痛苦和掙扎,忘不了回頭望去時女兒小小的身影在月光下顯得那么脆弱。
回到上海后,林雨薇如愿以償地得到了那個職位。劉志明的家庭接納了她,盡管知道她在農村有過婚姻和孩子。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下鄉知青的經歷被視為一種磨礪,而農村的婚姻則被當作一個可以理解的錯誤。
起初,林雨薇常常給王建國寫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信越來越少,最后干脆不再聯系。
她說服自己,這樣對大家都好。她在上海重新開始了生活,與劉志明結婚,投身事業,逐漸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表面上,她得到了一切——財富、地位、體面的生活。
但在深夜無人的時候,她常常夢見那個被她拋棄的小女孩,夢見那個癡情等待的丈夫。
每每驚醒,她總是淚流滿面,內心充滿悔恨和自責。
她曾經幻想,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后,回來補償他們。
但命運沒有給她這個機會,王建國永遠地離開了,帶著對她的思念和失望。
窗外傳來幾聲狗吠,打斷了林雨薇的思緒。她擦干眼淚,將照片小心地放回盒子。
"建國,對不起..."林雨薇輕聲呢喃,話語消散在夜色中。
0337歲
清晨的陽光灑進房間,林雨薇她昨晚幾乎沒怎么睡,滿腦子都是過去的畫面和即將面對的場景。
洗漱完畢,決定去村里走走,打聽更多關于王建國和女兒的消息。
路過村口的小賣部,林雨薇停下腳步,柜臺后站著一位中年婦女,正在整理貨架上的商品。
"您好,買點什么?"婦女熱情地招呼道。
林雨薇隨手拿了瓶礦泉水,付錢時隨口問道:"請問,王建國家怎么沒人住?我是...他的一個遠房親戚。"
婦女的眼神立刻變得警惕起來:"您是王建國什么親戚?我怎么沒聽說過他有上海的親戚?"
林雨薇心頭一緊,沒想到自己的口音這么明顯。她勉強擠出一絲微笑:"我是他堂姑的女兒,小時候見過幾面,后來搬到了上海。"
婦女將信將疑地點點頭:"王建國早走了,他女兒小雨嫁到縣城去了,很少回來。這次清明,她應該會回來給她爹上墳。"
"謝謝。"林雨薇道謝后,又問道:"王建國...是怎么去世的?"
"病死的,肺病。"婦女嘆了口氣,"早些年就有了,一直拖著。那人太老實了,舍不得花錢看病,一個人拉扯女兒不容易啊。"
林雨薇心頭一酸,想起當年王建國就有些咳嗽,但她從未當回事。如果當時好好治療,也許就不會發展成不治之癥。
"他女兒小雨...過得怎么樣?"林雨薇強忍著淚水問道。
婦女臉上露出笑容:"挺好的!嫁了個縣城的老師,生了個兒子,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要說這小雨也是個有出息的,當年跟著她爹那么苦,還考上了師范學校,成了村里第一個大學生呢!"
聽到女兒過得不錯,林雨薇心中稍稍安慰。
離開小賣部,林雨薇漫無目的地在村里走著,走著走著,林雨薇不知不覺來到了村后的一塊空地。
那里有幾座墳墓,應該是村民的祖墳。她停下腳步,猜想王建國是否就葬在這里。正當她出神之際,一個沙啞的聲音從身后傳來。
"找人吶?"
林雨薇轉身,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坐在路邊,手里拿著一個破碗,看樣子是在乞討。老人滿臉皺紋,但眼睛卻異常明亮,仿佛能看穿人心。
"我...我在看看風景。"林雨薇有些尷尬地回答。
老人咧嘴一笑,露出幾顆黃牙:"大城市來的吧?看你這身打扮,不像是咱們村的人。"
林雨薇點點頭,從包里拿出一百元錢放在老人的碗里:"請您幫個忙,告訴我王建國的墳在哪里?"
老人看了看錢,又抬頭看著林雨薇,眼中閃過一絲奇怪的光芒:"你認識建國?"
"一個...故人。"林雨薇含糊地回答。
老人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座墳:"就在那兒......"
林雨薇道謝后,走向那座墳墓。墓碑很簡單,上面刻著"王建國之墓"幾個字,還有生卒年月。
看到王建國只活了37歲,林雨薇的心猛地揪緊了。本應是壯年的年紀,卻早早離開了人世。
她跪在墓前,眼淚不受控制地流下。
曾經,這個男人深愛著她,為了她放棄了村里其他姑娘的青睞,執著地等待著她從上海回來。
而她,卻選擇了離開,選擇了背叛。
"建國,對不起..."林雨薇輕聲說道,聲音哽咽。
在墓前跪了許久,林雨薇的思緒飄回了上海的生活。表面上,她是成功的典范。
但世人看不到的是她內心的空虛和痛苦。
與劉志明的婚姻只維持了七年就以離婚告終。
事業上的成功并沒有填補她內心的空洞。每到夜深人靜,她總會想起農村的那個小院,想起王建國淳樸的笑容,想起女兒天真的眼神。
多少次,她鼓起勇氣回來看看,但又因為愧疚和害怕而放棄。
如今,當她終于回來,卻只能面對一座冰冷的墳墓。這個事實比任何責罵都更讓她心碎。
"雨薇姐?真的是你嗎?"一個溫柔的女聲打斷了林雨薇的思緒。
她抬頭望去,看見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站在不遠處,眼中滿是震驚和不敢相信。
那時趙紅,當年村里與她關系最好的一位知青,后來嫁給了當地一個小伙子,選擇了留下。
"趙紅..."林雨薇擦干眼淚,勉強擠出一絲微笑。
趙紅快步走來,上下打量著林雨薇:"真的是你!這么多年,你去哪兒了?大家還以為你...出了什么事。"
林雨薇低下頭:"我回上海了。"
"那建國和小雨呢?你就這么丟下他們?"趙紅的語氣中帶著責備。
面對昔日好友的質問,林雨薇無言以對。她能說什么呢?說她為了自己的前途拋棄了丈夫和孩子?
說她選擇了舒適的城市生活而非艱苦的農村?任何解釋在這一刻都顯得如此蒼白和自私。
"我...我有苦衷。"林雨薇最終只能這樣回答。
趙紅搖搖頭,嘆了口氣:"算了,都過去這么多年了。你既然回來了,打算見見小雨嗎?"
林雨薇點點頭,眼中閃爍著期待和恐懼:"她會原諒我嗎?"
"這個...我不知道。"趙紅誠實地回答,"建國去世前,一直念叨著你,說你一定會回來的。小雨卻從不提你,好像你從未存在過。"
這句話如同一把尖刀,刺進林雨薇的心臟。她的女兒,把她當作不存在的人,這比任何責罵都更讓她痛苦。
"我明白了。"林雨薇輕聲說道,心中卻充滿了決心。無論如何,她必須見女兒一面,哪怕只是為了道歉,為了贖罪。
04尋找
次日,林雨薇決定去縣城尋找女兒。越接近縣城林雨薇的心情越發忐忑。
二十六年了,她的女兒已經從一個一歲的小女孩,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
她該如何面對這個被自己拋棄的女兒?該說些什么?該做些什么?
來到學校門口,林雨薇沒有直接進去,而是在附近的小賣部里買了瓶水,順便打聽王小雨老師的住處。
"王小雨老師?他家住在教師樓3號樓2單元501,不過這會兒應該在上課呢。"小賣部的老板熱心地告訴她。
等到快下課的時間,林雨薇來到5樓,501室的門緊閉著。
她站在門口,手舉起來又放下,不知是該敲門還是離開。
就在她猶豫之際,電梯"叮"的一聲停在了這一層,走出來一個三十出頭的女人,手里提著菜和肉。
一瞬間,林雨薇的心跳幾乎停止。那女人雖然比記憶中的小雨長大了許多,但那雙眼睛,那個鼻子,那個嘴角的弧度,無一不是她的映射。
那是她的女兒,她魂牽夢縈的王小雨!
王小雨也注意到了站在門口的陌生女人,警惕地問道:"您找誰?"
林雨薇的喉嚨像被什么東西堵住了,說不出話來。她只是呆呆地看著女兒,眼淚不受控制地涌出。
王小雨被這個陌生女人的反應嚇了一跳,后退一步:"您是?"
"小雨..."林雨薇終于擠出兩個字,聲音顫抖。
聽到這聲呼喚,王小雨的表情瞬間凝固了。
她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個衣著樸素卻氣質不凡的中年女子,似乎在搜索記憶的角落。
突然,她的眼中閃過一絲震驚和不可思議。
"你...你是..."王小雨的聲音也開始顫抖。
林雨薇點點頭,淚流滿面:"是我,媽媽。"
這三個字一出口,時間仿佛靜止了。母女倆站在樓道里,相距不過一米,卻像隔著一個世紀那么遙遠。
王小雨的眼神從驚訝變成了復雜,有疑惑,有憤怒,有悲傷,還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你還有臉叫自己媽媽?"王小雨突然冷笑一聲,語氣中滿是諷刺和痛苦,"二十六年了,你知道我和爸爸是怎么過來的嗎?"
林雨薇低下頭,無言以對。她知道自己沒有資格辯解,也沒有資格要求原諒。
"小雨,我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只是想見你一面,看看你過得好不好。"林雨薇輕聲說道,聲音中充滿了悔恨和乞求。
王小雨冷冷地看著她:"現在你看到了,我過得很好,不勞您掛念。請回吧,我不想再見到你。"
說完,王小雨推開門,頭也不回地走進屋內,重重地關上了門。門板上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然后是壓抑的啜泣聲。
林雨薇站在門外,如遭雷擊。
她知道重逢不會容易,但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場景。
女兒的拒絕雖然在預料之中,卻依然讓她心如刀割。她抬手想敲門,卻又放下了。
也許,給女兒一些時間和空間是最好的選擇。
帶著沉重的心情,林雨薇離開了教師宿舍,決定先回村里,等女兒情緒平靜后再嘗試接觸。
走到村口的大槐樹下,她看到那個衣衫襤褸的乞丐老人還坐在那里,手中拿著破碗,目光呆滯地望著遠方。
不知為何,林雨薇感到一絲親切,走上前去,再次從包里拿出一百元放在老人碗里。
"謝謝您昨天告訴我墳墓的位置。"林雨薇輕聲說道。
老人抬頭看了她一眼,那雙渾濁卻又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能看穿她的靈魂:"見到小雨了?"
林雨薇愣了一下,沒想到老人知道她去找女兒了:"見到了,但她不愿意理我。"
"可以理解,二十六年啊,足夠一個傷口結痂又被撕開無數次。"老人意味深長地說道。
林雨薇蹲下身,仔細打量著這個看似普通的乞丐:"您認識我?"
老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你知道建國臨終前說了什么嗎?"
林雨薇搖搖頭,心頭一緊。
"他說,如果你回來,告訴你他不怪你,他知道你走是為了什么..."老人緩緩道來。
這句話如晴天霹靂,擊中了林雨薇的心。
可老人接下來的話,更是驚出了她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