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文雯】“如果能把尖叫收集起來做成糖果,那該多有意思。”田子千在游樂場跳樓機的尖叫聲中捕捉到的靈感,最終化作正在創作的《月亮餐廳》里發光的“情緒美食”。這位以溫暖故事和奇幻色彩著稱的繪本作家,再次用童話般的想象力,為讀者搭建了一個分享情感的隱喻空間。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田子千在接受環球網采訪時,分享了她如何將童年記憶、日常觀察與藝術表達熔于一爐,創造出既治愈又深刻的繪本世界。
晝與夜的對話:從《太陽商店》到《月亮餐廳》
當被問及《月亮餐廳》與《太陽商店》的異同時,田子千指出,兩部作品都圍繞核心角色展開——太陽先生與月亮小姐以傾聽和引導推動故事發展,敘事節奏相似。然而,時間設定的差異賦予了兩者截然不同的氣質。“《太陽商店》是白天的熱鬧,而《月亮餐廳》則是夜晚的私語。”她形容后者為“五彩斑斕的黑”,而如何在深沉背景中保持溫暖,則成為她創作中的最大挑戰。
“深色背景容易顯得壓抑,我嘗試用微光、局部亮色來打破沉悶,讓畫面既有夜的靜謐,又有情緒的流動。”這種對色彩的精妙把控,不僅延續了田子千一貫的視覺風格,更強化了故事的情感層次。
“五彩斑斕的黑”:將情緒轉化為感官體驗
《月亮餐廳》延續了田子千對“溫暖故事”的偏愛,但這一次,她選擇將抽象情緒具象化為食物。“尖叫糖”“害羞草莓棉花糖”……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設定,實則源于她對人類情感多樣性的敏銳洞察。“小兔子是粉紅色的,害羞的情緒也是,所以她吃的是草莓棉花糖。”田子千解釋道,她通過動物角色與食物顏色的創意組合,構建出一個隱喻系統,讓孩子們在“品嘗”情緒的過程中完成自我消化與互相理解。
這種將情緒轉化為感官體驗的表達方式,與她童年對動畫的迷戀密不可分。“魔法杖上的紅寶石、五顏六色的‘暴龍機’……讓我從小就對色彩有著近乎執念的喜愛。”田子千坦言,那些跳躍的色彩與奇幻設定,成為她創作中永恒的底色。
繪本的詩意:文字與插畫的動態平衡
在田子千看來,繪本的獨特魅力在于圖文的協同作用。“插畫是文字的延伸,它傳遞文字無法言說的‘弦外之音’;而文字則為畫面提供框架,兩者共同觸動深層情感。”她以《月亮餐廳》為例,文字點到為止,而插畫中的微表情、光影變化,則暗示了角色內心的復雜情緒。
這種對“留白”的追求,源于她對繪本大師的長期研究。荒井良二的幽默、五味太郎的解構、吉竹伸介的奇思妙想……這些藝術家讓她意識到,繪本不僅是兒童讀物,更可以是“可觸摸的藝術品”。“繪本的立體結構、色彩節奏,都能成為講述故事的媒介。”
有限時間里的無限創作
盡管本職工作占據大量時間,田子千依然堅持每晚19點至23點的創作習慣。“時間有限,但靈感無界。”她將日常觀察轉化為創作養分,比如游樂場的尖叫、窗外的月光,甚至一本幽默的繪本,都可能成為下一部作品的起點。
談及近期閱讀,她特別提到她的文學代理人謝逢蓓推薦的法語繪本《春天》。“盡管不懂法語,但它的插畫讓我跨越語言障礙,感受到人生記憶的流動。”這種“無國界”的情感共振,正是她創作時的追求目標。
讓繪本成為“心靈瑜伽”
采訪的最后,田子千為讀者開出了一份“心靈書單”。胡一凡的《吸呼》以極簡畫面營造出森林瑜伽般的沉浸感;李卓穎的《公主怎么挖鼻屎》打破刻板印象,展現幽默的力量;而那些讓她反復研讀的經典繪本,則始終提醒她:“好的繪本,永遠是色彩、故事與想象力的共舞。”
在田子千的繪本世界里,月亮既是永恒的共情者,也是情感的容器;餐廳則是分享與治愈的隱喻場域。當孩子們未來翻開《月亮餐廳》時,他們不僅在品嘗情緒美食,更在色彩與隱喻的詩意表達中,學會理解自己與他人。這種溫暖而深刻的表達,或許正是繪本最動人的地方——它讓每個讀者,都能在畫面與文字的留白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情感共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