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傳泰山成為岳父的代名詞,最早是出自唐朝著名樂師黃旛綽之口。
黃旛綽,又名黃幡綽,他最大的成就是參與編纂了代表盛唐氣象的《霓裳羽衣曲》,宋代陜西同州的《霓裳羽衣曲》石刻,記錄的正是以他為主創(chuàng)作的《霓裳羽衣曲》。
黃旛綽這個人非常幽默風趣,因此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歡心,他由此也成了李隆基身邊的紅人,后來李隆基到了一日不見黃旛綽就不開心的地步。
黃旛綽受到李隆基的寵幸,而他對李隆基也十分關心,李隆基對他非常信任,所以李隆基出外巡視時總是將他帶在身邊。李隆基把黃旛綽帶在身邊,也因為他有急智,能在李隆基和臣下氣氛尷尬時,出來當一個緩解氣氛的和事佬。
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封禪泰山時,他為張說解圍了。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隆基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便效仿古代帝王封禪泰山。
張說
封禪泰山在古代是非常隆重的一件事情,自然要安排一個重臣作為封禪使。李隆基選擇了極力主張他封禪泰山的,集賢殿書院知院事學士張說為封禪使。他不但任命張說為右丞相兼中書令,還命張說負責撰寫鐫刻在泰山上的《封禪壇頌》。
張說這人文武全才,在開元年間出將入相,但是他的私德實在是不咋地。在被李隆基任命為封禪使后,張說大肆任用親信出任處理封禪事宜的執(zhí)事官。
按照規(guī)定,參與封禪泰山的官員都可以升一級,可張說卻借機將他的很多親信直接提拔為了五品的官員(唐朝的宰相也只是三品官)!
而另一邊,張說對于跟隨李隆基萬里封禪長途跋涉一路吃灰的兵士們,卻只記功不發(fā)賞錢!
張說這種明顯偏袒自己人的不公做法,自然是惹得朝臣和兵士們怨聲載道,很多人都向李隆基狀告張說。然而李隆基對張說安排的封禪儀式十分滿意,因此不想追究張說違規(guī)的行為,但是架不住這么多人告狀,也只能裝模作樣地找來張說問個究竟。
李隆基為了能讓張說好下臺,所以他只是選擇了張說的女婿鄭鎰被違規(guī)提拔的事情詢問張說。
畢竟張說女婿鄭鎰在封禪泰山前僅僅是一個九品官員,現(xiàn)在卻一下卻成為了五品官員。封禪一個泰山就讓鄭鎰一下躍過了,大多數(shù)官吏一輩子都沒能到達的品級,這違規(guī)操作也太明顯了。
眾目睽睽之下,李隆基也不能對此裝作看不見。
而令李隆基沒想到的是,歷經大風大浪的張說竟然被自己的這個問題給當場難住,傻愣愣地站在自己面前半天就是說不出一個字來。
這下可把李隆基給整不會了,李隆基就算想給張說臺階下,那也得張說給他一個理由才行啊。李隆基就算想要偏袒張說,也不能在群臣注視下表現(xiàn)得太明顯不是嘛。
眼見李隆基和張說兩人陷入令人尷尬的沉默,一旁的黃旛綽這時開口為他們解圍了:“此乃泰山之力也。”
李隆基聽到黃旛綽一語雙關的話不由地笑了,趕緊接過黃旛綽的話頭連連表示贊同,周圍的大臣們雖然很不滿李隆基就這么大事化小的做法,可也只能隱忍了。
從此以后泰山就成了岳父的代名詞。
然而張說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就在封禪泰山的第二年(公元726年),犯了眾怒的張說被群臣參劾多項罪狀。
盡管張說的兄長張光在朝堂上割自己的耳朵為其弟鳴冤,可是李隆基也架不住墻倒眾人推,于是在公元727年他下旨勒令張說致仕。經過這一次打擊的張說盡管其后又再被起復,卻也身體大不如前了,因此在公元730年病逝。
還有一種有關泰山成為岳父代表詞的說法是,泰山有丈人峰,因此泰山被指代為了岳父。
丈人峰不是一座山峰,只是泰山玉皇頂西北的一塊突兀的大巖石。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的朋友還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