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初 (1903-1995年)是中國現代油畫和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中國第一代油畫大家。繼去年9月,周碧初家屬代表向上海油畫雕塑院捐贈了百余件周碧初繪畫精品和藝術文獻后,4月18日,“色彩之詩——周碧初捐贈藝術展”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匯聚起周碧初近一百二十件油畫作品,完整呈現他一生藝術創造的風格脈絡。
石濤“我之為我,自有我在”是周碧初信奉一生的格言,學習西方油畫并將之“民族化”,是周碧初的初心。他是將西方印象派色彩技法系統引入中國、并率先垂范、進行成功轉化的一代先驅、開拓者。
周碧初
中國的現代油畫藝術大幕無疑是由20世紀初留洋藝術家開啟的,而其中,周碧初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于1925-1930赴法留學五年,歸國后一直從事繪畫創作和教育,畢生致力于油畫的“民族化”,是將西方印象派色彩技法系統引入中國、并率先垂范、進行成功轉化的一代先驅、開拓者和美術教育家。周碧初的油畫,既具有西方印象派明麗清新的色彩與質感,又富有中國水墨的靈動氣韻和詩歌的雋永意境,開創了油畫的中國范式。
周碧初,《舊火山口》
周碧初,《黃山》
澎湃新聞了解到,得益于周碧初及其家屬幾十年來多次向公立機構大規模的慷慨捐贈,上海油畫雕塑院成為國內收藏周碧初作品最多的專業藝術機構。此展得以順利地匯聚起周碧初近一百二十件油畫作品,完整呈現他一生非凡創造的風格脈絡。展覽由上海油畫雕塑院、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學院聯合主辦,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福建省漳州市博物館、福建省平和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和福建平和周碧初藝術館共同承辦。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2024年,周碧初家屬代表向上海油畫雕塑院的捐贈內容包括周碧初作品100件,其中相當部分是周碧初先生藝術人生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還有相關文獻作品4件,其中張充仁繪《周碧初速寫》1件、陳道坦作《周碧初浮雕像》1件,以及周碧初手繪二十世紀30年代展覽海報2張。在當時的捐贈儀式上,周碧初的女兒周冰芬感慨道:“此時此刻我站在這里,心情既激動又不舍。這些作品,從上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跨越半個世紀。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它們陪伴我們多年,每一幅都傾注了父親的心血和家人的回憶。這些畫作不僅描繪了父親在油畫民族化道路上的探索軌跡,更體現了他對繪畫技法的感悟,對大自然山河的熱愛,和對時代的觀察。”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分為七個部分。主單元的四個章節“西學東授 ‘粗而細’”“十年千島 ‘細而粗’”“湖山新象 ‘工而化’”“奇峰疊彩 ‘化而工’”標題立意均取自周碧初的畫論,漸進地呈現周碧初以油畫“民族化”為核心的藝術風格發展變化的脈絡。每個章節通過導言結合周碧初的藝術活動和作品梳理分析周碧初繪畫語言風格的發展變化軌跡,并結合其創作手記、繪畫語錄揭示藝術家的創作思想和風格變化的內在動機。
周碧初,《北海公園》
石濤“我之為我,自有我在”是周碧初信奉一生的格言,無論經歷何種境遇,從未動搖。學習西方油畫并將之“民族化”,是周碧初的初心。他認為“寫實、形式美是結合的”“學畫應先求形、質感,然后進一步探索藝術性與民族風格”。
周碧初,《大寧河》
周碧初,《紹興東湖》
油畫和中國畫在材料技法上與造型意識和文化觀念上有巨大差異。但周碧初認為,“繪畫藝術的演變,東西藝術殊途同歸”。為此,他終身在油畫和水墨兩條線路上展開研究和創作實踐,探索二者的互鑒相生。早年,周碧初對于西畫寫實技法的學習是由無到有,后期逐漸擺脫寫實技法的束縛是從有到無,晚年拋棄中西之分,從心所欲地綜合各種方法為我所用,即為“無法而法”。這些在他的油畫技巧上有著清晰的體現如:充分發揮色彩的直觀表現力與平面裝飾性;對中國畫“六法”進行系統而創造性的轉化;化用“筆墨”,創造新語言;利用灰底完成空間轉換等等。
周碧初,《福建東山風景》
中西繪畫源于不同的文化傳統與造型觀念。對于自然的表現,西畫求實,重科學客觀,常常訴諸思維;國畫尚意,重直覺感受,往往訴諸心靈。求實者長于制造如真幻相,尚意者則展現綿長意韻和詩意想象。中國畫是詩的結晶。周碧初認為:“詩比畫更有想象余地,詩是詩人根據生活感受,加以概括,提煉,發揮主觀想象力和獨特的感受,獨特的見解,抒發個人感情寫出來的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后期逐漸削減寫實性描繪而著力于詩境營造從而回歸到中國詩畫的傳統,作品因之“質實而趣靈”,內外合一,呈現一派中國氣象。吳大羽觀看周碧初畫展贊嘆:“這是詩!這些詩是藝術,是音樂——詩的音樂!”
周碧初,《虎丘劍池》
展覽還設有三個輔單元:“春風化雨:海上芳菲” “翰墨相知:書畫因緣” “千里之行:詩與遠方”,分別展現周碧初與上海;周碧初與中國水墨界黃賓虹、齊白石等大家的交往;周碧初寫生活動履跡、藝術年表,名家評周碧初。另設有視頻單元:紀錄片《周碧初的藝術人生》是對周碧初藝術人生的簡要回顧和梳理。
周碧初,《小三峽》
上海油畫雕塑院院長江梅表示,周碧初先生是上海油畫雕塑院的建院前輩大家之一,今年恰逢上海油畫雕塑院成立60周年,此展也是建院60周年系列活動的首展。展覽開幕同時,“周碧初藝術研究中心”揭牌,未來將通過研究中心的平臺,不斷匯聚資源,展開對周碧初及其相關的20世紀中國現代美術的研究,探尋其“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內涵及歷史與當代價值。
展覽策劃李詩文說:“今天距周碧初赴法留學,已經百年。‘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東西方文化之間,在現代文明與優秀傳統之間,周碧初是擺渡人,在他身后一代代新人茁壯成長,蔚然成林。 周碧初油畫民族化的杰出創造不僅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展現了東方智慧。他在20世紀的勤勉、踏實、低調而又富有創造力的實踐,為當下全球化、智能化語境下的傳統文化的繼承轉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照。”
展覽現場,兩幅展覽海報均為周碧初手繪,中英文對照,反映了當時上海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特色。
展覽將展至6月2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