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數據顯示,18-35歲人群中43%存在極端控糖行為。28歲白領小林連續三個月用蔬菜代替主食,體檢時竟被查出乳糜血,淡黃色血漿里漂浮著白油狀物質。
誤區一:不吃主食=科學控糖
協和醫院內分泌科研究顯示,完全斷碳人群出現記憶力衰退的概率比正常飲食者高2.7倍。那些把米飯面條視為洪水猛獸的年輕人,正在用脫發、失眠和經期紊亂支付健康稅。
誤區二:無糖食品=安全區
市監局抽檢發現38%標稱無糖的食品添加了麥芽糖醇等代糖。營養學專家指出,三氯蔗糖會改變腸道菌群結構,某網紅品牌0卡果凍被曝導致消費者腹瀉住院的案例頻現社交平臺。
誤區三:控糖焦慮=自律標簽
心理學協會報告揭示,52%的控糖者存在補償性暴食行為。當超市貨架上的西藍花變成道德枷鎖,當聚餐時的半塊蛋糕引發整夜罪惡感,這種病態自律正在摧毀兩千萬年輕人的飲食自由。
我們究竟在害怕糖分,還是在恐懼那個永遠不夠完美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