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的公公,是我們這一所知名大學的哲學教授,所以,閨蜜剛查出來懷孕時,給孩子起名字的任務就交給了這位學問淵博的爺爺。
給自己的親孫子起名字,當爺爺的自然上心,所以,從閨蜜懷孕到兒子出生,公公才把名字確定下來,大名叫“李元稷”,小名“圓子”。
閨蜜公公說,從哲學上講,“元”乃萬物之本,“稷”乃五谷之神,兩個字合在一起寓意根基穩固、豐衣足食。
閨蜜聽完公公的解讀,覺得這名字也非常不錯,既有文化底蘊,又飽含美好期許,于是便給兒子用了這個名字。
然而,前段時間遇到閨蜜,她卻告訴我,她決定給兒子改個名字。
原來自打兒子出生,一家人都只喊孩子的小名,也沒感覺到什么,可自從去年兒子上了幼兒園,他的大名“李元稷”用的就比較多了。
比如,早晨送兒子去幼兒園,老師給孩子問好,都是“元稷小朋友,你好。”再比如,幼兒園的其他家長見了閨蜜,喊得也總是“元稷媽媽”“元稷媽媽”的喊。
聽得多了,閨蜜總覺得不對勁,后來她才忽然悟過來,原來“元稷”諧音“圓寂”,而“圓寂”為佛教用語,專門用來指得道高僧之死。閨蜜越想越覺得心里不是滋味,這才鐵了心要給兒子改個名字。
名字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
名字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也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印記與符號。
給孩子起一個好的名字,既是對孩子未來的祝福,也是父母價值觀與審美的體現。
所以,一旦一個家庭有了胎相穩定的孕婦,給孩子起名這件事便會順理成章的被提上日程。
很多父母為了給寄予希望的下一代起個好名字,甚至比考大學都上心,查字典、翻典籍、找有學問的親朋好友咨詢,甚至不惜花重金,就為從浩如煙海的漢字中,給孩子挑選一個既有內涵又好聽又獨一無二的名字。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認知資源過載”,意思是當人過度專注某一件事或者某一目標時,大腦的認知資源就會被單一任務所占據,導致對其他重要因素的忽視。
閨蜜的公公之所以給孫子起了一個諧音不太好的名字,就是因為陷入了這一心理狀態,過于聚焦名字的哲學內涵,忽略了名字的發音。
給孩子起名常見的誤區
第一,專挑生僻字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的名字是獨一無二的,不與其他人重名的。
生僻字因使用率低、不常見的特性,往往能滿足家長這一需求,所以,近年來,這些字常被部分家長視作給孩子起名的“法寶” 。
比如,幾年前一位名為“禤靐龘”(xuān bìng dá)的網友就曾因此登過熱搜。
這位網友表示,父母費盡心思給自己起的名字,不僅沒有為自己的人生助力,反而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尤其是上學的時候,老師和同學基本沒讀對過這個名字,還取笑他,叫他“雷雷雷龍龍龍”,甚至直接叫他“哎”或者“喂”。
所以他才在網上發表言論說自己想改名字。
第二,忽略諧音
父母給孩子起名,除了追求不重名、新穎,第二追求的就是寓意了。
而想一個寓意好的名字,很大程度上與名字發音所關聯的意象緊密相連。
比如,我有一個同事叫“萬茹亦”,就有諧音“萬事如意”的意思。
當然依據諧音給孩子起名字也不是那么簡單的,起得好能賦予名字獨特巧妙的內涵,讓人印象深刻、心生喜愛;
起不好,就容易掉入諧音陷阱,畢竟漢語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和多音字。
起名時,稍微考慮不周或者對某些詞匯的聯想不夠全面,就極易起出諸如“杜子騰”(肚子疼)、“史珍香”(屎真香)這類令人尷尬不已的名字。
所以,一旦我們給孩子敲定了一個名字,一定要反復多讀幾遍,并放在不同語境中聯想檢驗,也可詢問身邊親朋好友意見,確保名字不存在不良諧音隱患。
第三,過于隨意
記得前幾年的時候,明星夫妻總喜歡用各類軟糯的食物的名稱給孩子起小名。
比如,李念的女兒叫“小酸奶”,包貝爾的女兒叫“餃子”,劉畊宏的女兒叫“小泡芙”,楊冪的女兒叫“小糯米”。
當今社會,流行文化對人們影響越來越大,起名也不例外,有些家長在給孩子起名時,缺乏獨立思考,容易受到流行趨勢影響,盲目跟風,隨意給孩子取名字。
比如,前幾年就曾流行過一陣子“人造復姓”起名法,即爸爸的姓加上媽媽的姓再加上名字。
這類名字雖然看上去比較獨特,但卻經不住仔細推敲,比如下面這個“曹鄭昊軒”,就是爸爸的姓+媽媽的姓,再加了兩個看似不錯的字組合到一起的,明顯是只追求字面上的好聽,并沒什么較深的含義。
給孩子起名的三個基本原則
其實,給孩子起一個好名字并沒有那么難,只要堅持住“叫得響、寓意好、無負擔”三個原則就行。
叫得響:
名字要順口、好記、好讀,就像那些朗朗上口的廣告語,比如,小米、蘋果,簡單直接,發音清晰,喊起來不費勁,別人一聽就能記住。
寓意好:
名字要表達積極、美好的含義,傳遞正面價值觀。
比如,我同事的名字“萬茹亦”,就表達了父母對她“萬事如意”的期許;而類似閨蜜兒子“李元稷”之類的名字,諧音就比較尷尬,容易讓人不舒服。
無負擔:
所謂無負擔,即給孩子起的名字要“接地氣”,符合大眾認知,字不要過于生僻,也不要有歧義,讓人產生不好的或者不必要的聯想。
比如,前面我們提到的“禤靐龘”這個名字,就很容易給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分享一個起名小技巧
其實,在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我國已形成了一種約定成俗的起名規則:男詩經女楚辭。
因為在傳統文化中,《詩經》和《楚辭》分別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好寓意。
所以,如果你實在不知道給孩子起啥名字,不妨遵循老祖宗“女詩經男楚辭”的原則,或許就能給娃找到一個好名字,或者給你帶來給孩子起名的靈感~
你家孩子叫什么?對他的名字你滿意嗎?
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言論,供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家長參考討論。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