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通勤晚高峰的環路上,我松開方向盤,看著我的車自動完成三次變道超車,但儀表盤上突然跳出的"請立即接管車輛"紅色警示,讓我的體驗不再那么好,這已經是本月第三次遭遇“幽靈”剎車。
當車企用"解放雙手"的廣告詞轟炸消費者時,普通消費者很少能知道要隨時準備應對系統的突發狀況。我買車時,銷售顧問用三分鐘講解如何激活“輔助駕駛功能”,卻用三十秒帶過安全須知。這種本末倒置的產品教育,讓一些駕駛員既沒有傳統駕駛的專注,又缺乏應對系統故障的能力。
在出了問題后,消費者在事故定責中始終處于弱勢地位。真正的安全進化需要建立消費者深度參與的反饋機制。在這方面,我看到車質網上的數據,駕駛輔助系統故障的投訴量一直在比較高的水平,2023和2024年都超過1000條了,我覺得車質網上的消費者反饋,可以作為汽車企業改進產品的參考,畢竟消費者的真實用車場景,不是都能在實驗室測試到的。
消費者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技術神話,而是透明的風險告知。就像民航業將安全須知做成必看視頻,智能汽車同樣需要建立強制性的用戶教育體系。在通向未來真正的自動駕駛的道路上,每個消費者都是安全鏈條上的關鍵節點,應該以共建者身份參與進來。畢竟,再聰明的算法,也需要人性的溫度來校準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