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萍、何騰與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饒立合作,在團隊金屬有機化合物儲氫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利用光催化實現該材料可逆加脫氫循環。相關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氫能具有能量密度高、來源廣泛、無污染等優勢,是理想的二次能源。然而,安全高效的儲氫載體的缺乏,嚴重制約了氫能大規模應用。前期,陳萍、何騰團隊提出金屬取代有機物中活潑氫的策略,開發出金屬有機化合物儲氫材料新體系,解決了高儲氫量和理想脫氫焓變難以兼得的難題,并將該類儲氫材料應用于固態離子傳導領域。然而,金屬有機化合物脫氫需打斷相對惰性的C?H鍵,存在較高的動力學能壘,因此亟需開發高效的催化過程,實現其溫和條件下快速吸放氫。
本工作中,團隊研究了典型的苯酚鈉-環己醇鈉儲氫體系,利用太陽能驅動可逆儲放氫。研究發現,在光照情況下,Rh/TiO2可催化苯酚鈉-環己醇鈉進行可逆加脫氫,脫氫速率相較于熱催化過程提升近兩個數量級。此外,團隊還在真實太陽光下實現了環己醇鈉高轉化率、高選擇性地脫氫至苯酚鈉。
實驗表征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低頻光主要作用為產熱,為反應提供熱量,而高頻光則有利于產物苯酚鈉脫附,進而實現全光譜下環己醇鈉的快速脫氫。(來源:中國科學報 孫丹寧)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采取適當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