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上演了一場光明“保衛戰”。該院副院長院長、知名白內障手術專家譚吉林為多次歷經眼部手術、僅存微弱視力的高度近視患者雷女士,成功實施高難度白內障手術,使其右眼矯正視力從術前的0.4提升至1.0,也讓雷女士這個跨越30年“追逐光明”的故事,終于圓滿落下帷幕。
三十年眼疾抗爭:一只眼睛的三次“生命”
今年58歲的雷女士來自重慶墊江縣,她的眼科求醫史長達半生:30余年前便雙眼高度近視,且左眼永久失明;20余年前右眼視網膜脫離緊急手術;10余年前又因青光眼右眼再次接受手術……多年來,僅靠右眼裸眼0.04,矯正視力0.4的視力維持生活,盡管這顆眼球早已布滿手術疤痕,卻是她“看見世界的最后窗口”。
“打麻將看不清牌面,下樓梯感覺臺階在晃動,連夾菜都困難……”談及手術前的狀態,雷女士聲音哽咽。幾年前她便查出患有白內障,但面對這顆歷經滄桑的眼球——角膜疤痕密布、手術入路受限、晶體核硬度高等問題都讓這場手術比普通手術難度更高,加之考慮到右眼視力對于雷女士的重要性,譚吉林院長認為現階段手術風險大于術后視力收益,建議等視力進一步下降時再介入治療。今年3月,雷女士的右眼視力急劇下降,她再次找到譚吉林院長,經過詳細檢查,其右眼視力已下降至對她來說最好的手術治療時機。
順利完成手術挑戰:光明重現
“這臺手術就像在布滿地雷的戰場上排雷。”譚吉林院長表示,患者右眼除了多次手術造成結構脆弱、手術入路受限外,還患有十余年高血壓史,一定程度增加了術中出血風險。帶領團隊經多次探討后,最終譚吉林院長為雷女士制定了“飛秒激光輔助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的精準方案。利用飛秒激光在角膜疤痕間隙開辟出僅2mm的切口,通過超聲乳化將堅硬的晶體核碎成乳糜狀吸出,同時精準計算人工晶體度數以矯正患者近1000度的高度近視。
一切準備就緒后,3月19日,在譚吉林院長的親自操刀下,這場關乎雷女士最后的“光明保衛戰”順利完成。術后次日揭開紗布時,雷女士激動地說:“哎呀,我看到了,妹妹你工牌上的名字我都能看得清楚。”
一面錦旗 十分滿意
一周后復查,雷女士的矯正視力達到1.0,遠超預期。不僅如此,她還精心為譚吉林院長及其團隊送上了一面印有“醫術精湛傳遞光明 醫德高尚情暖人心”字樣的錦旗以表感謝。“在院期間,無論是譚院長還是護士妹妹們都對病人關懷備至,在我手術前不斷地安慰我以緩解我的緊張,讓我感到非常暖心,非常滿意。”雷女士說道。
譚吉林院長表示,這面錦旗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國4000萬高度近視人群的健康隱憂。根據中華醫學會數據,我國4000萬高度近視人群中約10%可能發展為病理性近視,引發視網膜脫離、青光眼、白內障等并發癥。“很多患者直到視力嚴重下降才就醫,往往錯過了最佳干預時機。”因此,譚吉林院長建議,高度近視人群每年定期進行一次眼底照相、OCT等專業檢查,以便更好地守住寶貴的光明。
據了解,在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像雷女士這樣的光明重生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醫院白內障專科團隊憑借精湛的診療技術和人性化的醫療服務,為眾多疑難眼疾患者帶來光明。從德國蔡司全飛秒激光系統到美國愛爾康超聲乳化儀,從個性化晶體定制到微創手術方案,醫院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精準醫療體系,用專業與溫情編織起守護光明的安全網,讓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量眼定制”的優質醫療服務,在清晰視界中重拾生活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