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這幾天又熱鬧起來了。特朗普剛放話打算用“軍事或經濟脅迫”控制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又威脅要給多國加征高額關稅,引得布林肯坐不住了。在法國訪問期間,這位美國國務卿直接說了句實話:關于格陵蘭島的想法“不會發生”。
這一幕很有意思。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和地緣野心,表面看是為美國謀利益,實則混雜了多重動機。經濟上,他試圖用關稅增加財政收入、重振美國制造業;戰略上,更多是為了維護美國全方位霸權,尤其是美元霸權。
短句真好。力量感十足。
難道這些“王八拳”式的威脅真能解決美國問題?歷史告訴我們,貿易戰從來不是零和游戲。回看特朗普上任期間發動的對華貿易戰,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大部分成本,企業生產鏈被迫調整,國內物價上漲,投資環境惡化...有研究顯示,關稅收入遠不足以彌補這些損失。
諷刺的是,布林肯此次對CNBC的回應恰恰道出了當年關稅戰的尷尬現實:這場戰役究竟為了什么?目標模糊不清,效果卻實實在在地傷害了美國自身。
我注意到,特朗普的國際政策背后有個有趣的思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然后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解決。
國際關系哪有這么簡單?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的分析值得深思。他認為全球正處于貨幣、政治和地緣政治秩序的系統性崩潰之中。債務國與債權國的矛盾不斷積累,現有貨幣模式難以為繼。特朗普的關稅戰,某種程度上是對這種失衡的回應——只是方法過于粗暴。
更令人擔憂的是,特朗普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推動的“米蘭計劃”,實際上是要將美國債務違約的成本轉嫁給其他國家。讓他們持有的美債變成100年期無息債券?這不是談判,是赤裸裸的勒索。
格陵蘭島、巴拿馬運河的言論則暴露了更危險的沖動。在21世紀還想用19世紀的殖民擴張思維解決問題?連一向謹言慎行的布林肯都忍不住直言這是“浪費時間”。
我觀察美國政治多年,發現這種對外“甩拳頭”往往是為了國內政治需要。特朗普要在11月重返白宮,需要向選民展示“強硬”形象;同時也轉移國內矛盾,把美國經濟問題歸咎于外部世界。老把戲了。
但世界已經變了。
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解決不了全球性挑戰,尤其在各國經濟深度融合的今天。
布林肯的反應暴露了一個事實:即使在美國政府內部,也有人意識到特朗普的某些主張不切實際。這種內部矛盾預示著,即使特朗普再次當選,他的一些極端政策也將面臨巨大阻力。
對全球來說,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正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重大風險源。各國需未雨綢繆,加強戰略規劃,減少對單一市場依賴,為可能到來的貿易風暴做好準備。
特朗普的“王八拳”看似氣勢洶洶,實則難以真正建立新秩序。布林肯的回應,或許代表了更多美國政治精英的無奈——你鬧夠了沒有?
世界不會重回19世紀。合作才是唯一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