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至13日,“筑光前沿重慶站——飛秒激光輔助屈光白內障手術論壇”在重慶成功舉辦。本次論壇匯聚了來自愛爾眼科集團全國多省區的200余名眼科專家及臨床骨干,通過理論研討、臨床經驗分享及實操帶教,深入探討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簡稱“飛白手術”)的技術優勢、臨床管理及未來發展方向。會議由愛爾眼科重慶特區CEO陳茂盛擔任大會主席,愛爾眼科重慶特區譚吉林副總院長、重慶眼視光眼科醫院廖瓊副院長聯袂主持,彰顯了重慶特區在屈光性白內障手術領域的學術引領地位。
聚焦技術革新:理論研討賦能臨床實踐
陳茂盛CEO就現階段下,為大家分析了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的優勢。他指出,隨著患者對視覺質量需求的提升,飛秒激光技術已成為屈光性白內障手術的重要突破口。“飛秒激光以‘精準、安全、個性化’為核心優勢,能夠實現角膜切口精準制作、晶體撕囊自動化及預劈核標準化,顯著降低手術風險,尤其對高度近視、角膜內皮功能異常等復雜病例更具臨床價值。”他結合重慶特區近年來的手術數據強調,飛秒技術的應用使患者術后視覺質量滿意度大大提升,未來需進一步推動技術普惠化,讓更多患者受益。
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白內障科副主任楊銀萍則從實操層面分享了“飛白經驗”。她通過典型病例對比分析,詳細解析了飛秒激光在疑難白內障手術中的操作要點:“例如對淺前房患者,飛秒激光可避免傳統器械反復進入前房導致的損傷;而硬核白內障的預劈核則能減少超聲能量使用,保護角膜內皮。”
譚吉林副總院長圍繞“飛白手術患者選擇(適應癥及禁忌癥)”展開系統講解,提出“精準適應癥篩查是手術成功的前提”。他指出,除常規白內障患者外,合并散光、老視或需一體化解決屈光問題的患者是飛白手術的理想人群,但需嚴格評估角膜透明度、晶狀體懸韌帶穩定性等指標。“我們需通過精細化術前溝通,幫助患者理解飛秒技術的附加價值,避免過度醫療。”
多維議題碰撞:從流程優化到政策應對
論壇特設專題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圍繞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飛白手術”)的臨床應用、患者選擇、政策環境及溝通技巧等核心議題展開熱烈討論,現場學術氛圍濃厚,參會者積極分享經驗,碰撞出諸多具有實踐價值的觀點。
參會醫生紛紛表示,此次論壇不僅加深了對飛白手術的理解,更獲得了可落地的臨床策略,對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正如大會主席陳茂盛CEO所言:“只有行業共同推動,才能讓飛秒技術真正惠及更多患者,實現屈光性白內障手術的精準化、個性化發展。”
實戰淬煉技術:模擬訓練夯實手術技能
4月13日,論壇轉入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手術室開展實操帶教。楊銀萍主任與重慶南坪愛爾張曉城主任通過模擬眼操作,手把手指導學員完成飛秒激光切口制作、囊膜切開等關鍵步驟,并針對“激光參數調整”“術中突發情況處置”等細節進行演示。參訓醫生紛紛表示,這種“理論+實戰”的模式極大提升了技術轉化效率。
在總結環節,陳茂盛CEO的講話為本次論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為飛秒白內障手術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他強調:“飛白手術的推廣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服務理念的革新。它代表著眼科醫療從'治病'向'提升視覺質量'的轉變,從'標準化'向'個性化'的跨越。這既是對醫生技術水平的考驗,更是對醫療服務體系的全面升級。”
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飛秒白內障手術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更展現了愛爾眼科在推動眼科技術進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方面的責任與擔當。陳茂盛CEO表示,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和醫療服務的持續優化,飛秒激光輔助白內障手術必將為更多眼疾患者帶來清晰“視界”,為我國眼健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