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婦聯數據顯示,67%的全職媽媽遭遇過家庭經濟歧視。凌晨三點的廚房燈光下,李婷盯著驗孕棒上第二道模糊紅痕,耳邊回響著婆婆的嘲諷:"生不出兒子就滾回娘家"。
這個河北農村走出來的985畢業生,五年婚姻里始終擺脫不了"高學歷保姆"的標簽。婆婆每月定時查賬:"菜錢超200就是敗家!"丈夫的工資卡鎖在婆婆抽屜,李婷連買衛生巾都要寫申請單。
轉機出現在社區母嬰課堂。當李婷發現80%寶媽存在副業需求,她偷偷注冊了育兒賬號。喂奶間隙錄制的《三分鐘嬰兒撫觸教程》,意外獲得2.3萬點贊。
《中國女性職業發展報告》顯示,母嬰博主平均月收入達1.2萬元。李婷把女兒哄睡后,在待洗的奶瓶堆里剪輯視頻。當第一條廣告合作費到賬6800元時,婆婆奪過手機:"這種不正經錢趕緊退了!"
三個月后李婷搬進直播基地那天,婆婆堵在電梯口:"帶著賠錢貨能去哪?"她亮出銀行余額:"您兒子五年工資總和,我三個月就掙到了。"
如今李婷的母嬰品牌年流水破千萬,那些深夜偷偷抹淚的時光,都成了直播間里萬人共鳴的故事。當傳統母職枷鎖撞上數字經濟浪潮,多少被困在灶臺前的智慧正在破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