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很熱。2月中旬,34度。
暹粒機場出來,司機開著車,說柬埔寨只兩季:旱季,雨季。
司機指著路邊的白牛,說柬埔寨人人都瘦,牛也瘦——然后自嘲說,天熱,人和牛都不用留脂肪在身上。
說柬埔寨產腰果,產青芒果,產菠蘿,但全國都種水稻;有水的地方,一年能收三季稻。
導游說:別信他!柬埔寨大多數地方,都只能穩定收到一季稻——缺水啊!
導游是第三代華人,潮汕人,姓蔡。
他說他曾在中國留學——大學畢業后,去了青島,他第一次知道冬天可以這么冷,中國那么大!他說他也曾試圖在廣州找工作,但還是更適應暹粒,就,回來了。
他說暹粒,粒是收獲稻谷,暹是勝利,是獅子;他開玩笑說,之所以叫暹粒,是因為以前柬埔寨人在這里把暹羅打走了——暹羅就是泰國。
柬埔寨人非常不喜歡越南和泰國——畢竟,每個國家都以吐槽鄰國為樂。
他說旅游業難啊,本來大家都愛來看吳哥窟——據說某年來柬埔寨的百萬游客里,57萬沖著吳哥窟去;暹粒機場用中文寫著:游云南,游吳哥窟,云南和暹粒有友好關系,
但2020年后,來客少了。暹粒巔峰期有中文導游近二千,此刻可能不到三位數。
柬埔寨貨幣用瑞爾,與美元兌換一比四千,市面皆可通用。
蔡導說,在暹粒,服務生和司機,一個月掙150美元。路邊那些一美元燒烤,是他們日常飲食;但外來游客別吃:怕拉肚子。
說,柬埔寨——與東南亞其他地方一樣——許多摩托車;一是方便,二是汽車貴。柬埔寨工業差,得從美國買轉手的日本車,二手車好點的也要一萬美元一輛,許多家買不起。故此家家戶戶騎摩托車。規定是每輛車載一個人,但當地人不管:一輛摩托車掛全家,常有的事。
說柬埔寨的學校教語言,英語、法語,現在也教中文,他的孩子就是:柬、中、英三語。
法語,學醫的孩子才會專門學。學醫,等閑人學不起:要么成績好,考進專門的學校,要么去每年2000美元的學校——如上所述,一個服務生可能一年都掙不到2000美元。
說柬埔寨人的理想,就是進各種招待游客的機構:外國游客給錢很大方,環境也更好。會外語的,就想出國打工。海外親友經常跟他說外面賺錢多容易,他也躍躍欲試。
蔡導對柬埔寨很自豪,說柬埔寨土地肥美氣候宜人,出的稻米好,尤其全國第二大城市馬德望的米,香美之極,遠勝過泰國,但產量不夠,不出口,自己吃。柬埔寨的青芒果、榴蓮、菠蘿都好吃,但產量不夠,不出口,自己吃。有錢人才吃本地產物,一般百姓吃超市進口的泰國農產品。一邊罵一邊吃。
為什么產量不夠?缺水。雨季有水,至于泛濫;旱季缺水。升溫,河干,需要運河但開不起。
柬埔寨館子里招牌菜是洞里薩湖蒸魚,洞里薩湖確實大:雨季一般一萬平方公里,據說最大到一萬六平方公里,亞洲第三——我們的鄱陽湖一般四千平方公里,太湖兩千四平方公里——但旱季會縮到二千五百平方公里。
我們去了洞里薩湖,那里有許多高腳樓:水漲水退,都能過日子。
那天恰好有一場婚禮,我們看了,十幾桌擺好,大家白天吃。
蔡導說,柬埔寨農村和城里結婚不同。“城里人和中國人一樣,自由戀愛!”鄉下呢?比如一個男生看中一個女生,就請家里人去女生家提親;女生家覺得可以談,就讓男生來到女生家住著,照顧女生家的牛——柬埔寨耕地極依賴牛。照顧一年牛,看照顧得好,說明是個踏實人;問女生樂意與否,女生點頭,就結婚;如果還遲疑,就再看半年,一年半就要決定了:看中了就娶過門,看不中,白給人放一年牛。
結婚,最好是每年底,因為收了水稻賣了,有錢娶親;無論城里鄉下,有六千美元也就能結婚了。結婚后的小夫妻自家另住,爸媽給錢,讓他們安家立戶。
柬埔寨農村無養老金,許多夫婦會選擇留一個孩子在身邊養老,遺產全歸那孩子;無兒無女的老人,寄老于寺院。
蔡導說,這里人生活不容易。但柬埔寨人很容易知足。他們不喜歡越南人,不喜歡泰國人;希望美國人來花錢,希望中國人來花錢。
希望有水源,希望國家工業化,但首先,安安穩穩就好。
許多柬埔寨人,經歷過上世紀某幾年的劇變——金邊保留著許多建筑與記憶——都認為巨大的變化,不太好。
安安穩穩就好。
“有碗飯吃就好。”
“有點青芒果蘸鹽吃吃就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