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金山區石化街道石化三村健身區域自動亮起柔和燈光,居民李阿姨正帶著孫子在健身器材上愜意鍛煉;不遠處的臨潮三村新建充電車棚內,居民王老伯投入硬幣,電動車隨即進入充電模式……
這些充滿科技溫度的生活場景,是金山石化街道以“微實事”撬動“大幸福”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街道著力推動黨建引領下“三駕馬車”和基層治理同頻共振,讓群眾身邊的“煩心事”加速變為“暖心事”。
在石化三村,居民曾為健身區“摸黑鍛煉”困擾多時。三村居民區黨總支在走訪中得知群眾訴求——健身區域照明缺失存在安全隱患后,通過“組織聯建、資源聯用、服務聯辦”機制,迅速搭建起多方協作平臺,由共建單位聚盛建筑公司黨支部主動認領公益項目,全額資助兩盞智能照明感應燈;居委會、物業、居民代表實地勘察,確定感應燈加裝位置;物業工作人員利用空閑時間完成安裝調試。
從感應燈規劃到亮燈運行僅耗時半天,覆蓋了健身區域及路徑轉角。光線不足時自動感應、人來即亮的智慧設計,讓健身區使用率得以提升,居民直呼“燈光照進了心坎里”。
針對臨潮三村臨潮大樓居民“充電難”的痛點,臨三居民區黨總支運用“三駕馬車”聯席會議破解困局。這座25層居民樓雖在地下室設有集中充電場所并安裝有40個充電插座,但通往地下車庫的陡坡讓老年居民望而卻步。臨三居民區黨總支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多輪協商討論,最終由業委會出資在大樓周邊新建一處地面充電車棚,車棚內10個充電插座與地下車庫形成錯位互補,讓安全與便利得以兼得。“現在投幣就能充電,再不用冒險推車下坡了!”王老伯的感慨道出數戶老年居民的共同心聲。
無獨有偶,濱二居民區黨總支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從居民“急、需、盼”出發,將“需求清單”轉化為“幸福指數”,讓40年老社區重煥生機。
針對飛線充電亂象,濱二居民區黨總支聯動“三駕馬車”,通過聯席會議機制推動非機動車車棚改建與充電設施升級,將原有的4組40個充電插口擴容至72組608個,實現“充電有位、停車有序”。面對小區設施陳舊、公共空間不足的痛點,居委會根據居民“需求清單”,新增了濱海二村西片健身點;改建了老年活動室,在原有棋牌功能的基礎上增加閱覽空間、影視空間、乒乓室;在多功能活動室內安裝了舞蹈鏡等。此外,面對小區內激增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需求,居委會牽頭召開居民議事會,決定在小區南側停車場建設共享充電區,預計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
“小改造”的背后是基層治理的“大文章”。下階段,石化街道將進一步深化“三駕馬車”協同聯動,用更多“會思考”的民生工程托起居民“穩穩的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