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7日收盤,預制菜概念上漲1.84%,板塊內,70股上漲,華天酒店、五芳齋、金陵飯店等漲停。資金面上看,17日預制菜概念板塊獲主力資金凈流入2.78億元。
據報道,預制菜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5年第一季度銷售額突破800億元,同比增長35%。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卻開始遠離預制菜甚至是外賣,有的自己做飯,有的則是“凍門”一員,即自己制作預制菜,更有甚者則是請阿姨上門做飯。
不論是哪一種,年輕人們似乎都不愿意相信外面的食物,更傾向自己能親眼看到食物的制作過程。
預制菜行業的蓬勃發展堪稱一場資本的盛宴。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和日本的預制菜滲透率已高達60%以上,而我國滲透率僅約18%,但即便如此,這18%的滲透率卻創造了超5000億元的市場規模。
若參照美日標準,當我國預制菜滲透率達到60%時,市場規模將直逼2萬億。
現在許多人都喜歡在商場里吃飯,卻不知道絕大部分的商場廚房使用的都是預制菜。廚房里沒有大廚,有的只是成排的冰箱和加熱設備。商家只需要從冰箱拿出預制菜,或稍微加熱,或撒點調料,就能端上人們的餐桌。
火鍋店烤肉店還好,但披薩店、炒菜店甚至面食店都是這樣。近幾年,上海還辦過幾次國際預制菜展覽會,促使市場朝著萬億規模邁進。
在資本的瘋狂推動下,預制菜行業亂象頻出。部分企業為壓縮成本、追求利潤,不惜使用劣質原料、過度添加防腐劑。
消費者對預制菜的健康風險充滿擔憂,畢竟預制菜需要馴化味蕾,長期食用可能改變飲食習慣,其安全性和品質令人存疑。
預制菜最大的一個隱患就是營養流失。為延長保質期,預制菜多經高溫加工、殺菌處理,易導致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流失,長期食用可能營養不均衡,免疫力下降。
此外,預制菜還有添加劑隱患,為了改善口感和色澤,預制菜常添加防腐劑、香精等,過量攝入可能加重肝臟負擔,影響代謝功能,甚至引發過敏反應。
預制菜還有可能被微生物污染,若冷鏈不完善或包裝破損,預制菜易受微生物污染,可能引發腸胃炎,很多連鎖店都被爆出過食物中有大腸桿菌的新聞。
面對預制菜和外賣的健康隱患,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尋求新的飲食解決方案,自己做飯就是其中之一。
在各個寫字樓,總能看到拎著飯兜上班的年輕人,里邊是自己或者家人做好的飯菜,等到午休時間,再也不用糾結點什么外賣或者下樓去吃什么了。
還有的年輕人則是趁自己休息的時候,一下做出幾天的預制菜來,這種預制菜跟市場上的預制菜可是大不相同,這個流派名叫“凍門”。他們認為反正出去吃飯也是預制菜,不如自己來做,干凈又衛生。
還有一些年輕人則是請阿姨上門做飯。在一線城市,外賣價格居高不下,比如在上海市中心寫字樓點一頓葷素搭配的外賣,每頓40-50元,兩人一天餐費就要160-200元,每月工作日花費3520-4400元。
而請阿姨上門,工錢每小時40元,一次2小時,月工資1760元,加上食材調料,每月開銷約3500元,不僅更劃算,還能享受到新鮮現做的飯菜。
阿姨使用新鮮食材,根據個人口味定制菜品,避免了預制菜和外賣中可能存在的添加劑和不衛生問題。這種選擇,本質上是年輕人對健康飲食的主動追求,也是對預制菜行業亂象的無聲抗議。
從預制菜的野蠻生長到年輕人自己動手,或者請阿姨做飯的新選擇,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飲食方式的轉變,更是人們對健康生活的向往和對行業規范的期待。
在預制菜產業快速發展的當下,如何平衡資本逐利與食品安全,如何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是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年輕人用嘴投票的選擇,或許能為預制菜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素材源自@源哥言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