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4年10月的一天,56歲的雍正帝陷入極度的糾結之中。當時,一份由大學士等人聯名上奏的奏折擺在他面前。奏折內容十分簡潔:某人已被羈押兩年,經調查,其罪行極為嚴重,理應處死。雍正帝只需輕輕勾畫一筆,便可令此人命喪黃泉。然而,他握筆的手卻始終無法落下。經過長時間的思慮,雍正最終作出了決定:判處斬監候,并處罰銀七十萬兩。這實際上是在法外施恩,放了此人一命。而這位令雍正帝糾結不已的人,正是前川陜總督、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大將軍岳鐘琪。
岳鐘琪畫像。來源/《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
1686年11月8日,在今甘肅省景泰縣城西南約25千米處的老虎山北麓永泰堡,一位岳姓武將世家迎來了新生命的誕生。這位嬰兒據說是岳飛的后代,被取名為岳鐘琪。彼時,誰也無法預知,這個聲音洪亮的嬰兒,日后將成為彪炳史冊的撫邊名將。
岳鐘琪自幼生長于行伍之家,少年時便展現出與眾不同之處。在與同伴嬉戲時,他常以石頭布陣,模擬戰爭場景,指揮同伴進退,對違反規則者施以懲罰。他身材魁梧,體魄強健,極具威信,同伴們對他敬畏有加,皆愿聽從其指揮。除了熱衷于戰爭游戲,岳鐘琪自幼熟讀經史,博覽群書,尤其喜愛鉆研孫吳兵法,常談劍論兵,對天文、地理、風水占卜等亦有涉獵。
岳鐘琪的父親岳升龍對他極為器重,傾盡心力加以培養。得益于此,岳鐘琪年紀輕輕便展現出超越同齡人的能力。他身材高大,勇武過人,“所用二銅錘,重百余斤”。20歲時,他便被任命為候補同知,當時邊疆戰事不斷,岳鐘琪自幼酷愛軍事,遂毅然請求由文職改任武職。其父岳升龍乃康熙帝的心腹愛將,曾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憑借這層關系,康熙帝欽點岳鐘琪以游擊銜赴軍營,實授四川松潘鎮中軍游擊。從此,岳鐘琪踏上了一段傳奇的戎馬征程。
《董衛國紀功圖》。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清王朝建立初期面臨著復雜的內外形勢。外部諸多勢力虎視眈眈,內部更是矛盾重重。在西北,沙俄支持的分裂勢力暗中窺伺;在西南,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政權心存敵意;在草原地區,游牧部落的威脅如影隨形;而在西部,多股不穩定因素暗流涌動,時刻可能引發動蕩。
在這種情況下,清王朝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從康熙帝兩次征討噶爾丹,到乾隆帝指揮平定西北叛亂,歷經重重艱險,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也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岳鐘琪,作為一位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杰出軍事將領,生逢其時,得以在軍事舞臺上大展身手,成為撫邊之戰中的傳奇人物。
岳鐘琪初任軍官不久,便迎來了人生中的重要機遇。康熙五十五年(1716),準噶爾汗國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與沙俄勾結,企圖吞并青藏地區,派遣大軍從伊犁西南出發,穿越戈壁,翻越和田南面的大雪山,晝伏夜行,于次年突入藏北騰格里海,攻占布達拉宮,擊殺拉藏汗。準噶爾軍隊占領西藏后,不僅拒絕接受清王朝的統治,還嚴重威脅到四川、云南、甘肅等地的安全。清政府對此當然不能坐視不理,很快便組織清軍對準噶爾軍發起進攻。然而,第一次進軍在黑河地區遭遇失敗。盡管如此,岳鐘琪在此次戰役中的首次指揮卻取得了成功。康熙五十八年(1719),在平定理塘地區的叛亂中,他展現出智勇雙全的軍事才能。面對眾多叛軍,他沒有選擇硬拼,而是采取剿撫并用的策略,通過殺一儆百、獎勵投誠等方式,成功說服眾多叛軍放下武器歸順,史書記載“群蠻震懾,因撫之”,一舉平定了當地叛亂,穩定了局勢。
《平定準噶爾卷》。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隨后,康熙帝再次組織軍隊討伐準噶爾軍,此次由年羹堯坐鎮指揮,岳鐘琪則被編入南路軍,隸屬于定西將軍噶爾弼麾下。岳鐘琪帶領一支精銳先鋒部隊,一路披荊斬棘,迅速推進。途中,清軍從反抗準噶爾的藏民口中得知,準噶爾軍主力正集結于黑河(今那曲)一帶,而其他地區的防守則相對空虛。為了阻擋清軍入藏,準噶爾人試圖煽動當地各部勢力起兵作亂,并讓他們扼守進藏的戰略要地——三巴橋,以切斷清軍的進軍路線。岳鐘琪意識到三巴橋的重要,但由于當時距離主力部隊較遠,來不及請示,岳鐘琪當機立斷,決定先斬后奏,采取先發制人的戰術,迅速搶占三巴橋,等待大軍到來。由于行動迅速,效果顯著,他們不僅搶先占領了三巴橋,還生擒了準噶爾使者托托哩今巴等五人,誅殺隨從六人。藏區的土著部落對清軍的迅速到來感到震驚,紛紛放棄抵抗,選擇投降,六個部落“數萬戶盡皆降順”。于是,清軍入藏之路暢通無阻,順利推進。
與噶爾弼的主力部隊會合后,清軍又陷入糧草短缺的困境——存糧僅能維持十余日,而前方的叛軍與準噶爾聯軍在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面對這一險境,岳鐘琪向噶爾弼進言,力主清軍必須繼續快速推進,絕不能在此滯留。他分析道:西藏民眾早已對準噶爾軍的統治心懷不滿,心向朝廷者甚眾,若能將其組織起來,必能緩解進軍壓力;反之,若坐等后方糧草補給,叛軍和準噶爾軍勢必趁機鞏固防御,屆時戰局將更加不利。噶爾弼被岳鐘琪的縝密分析說服,最終采納了他的建議,下令全軍繼續挺進。這一決策果然奏效。清軍的迅猛行動完全打亂了敵軍的部署,短短數日內便殲滅叛軍七千余人。更關鍵的是,沿途有七千多名藏族民眾主動投效清軍,并提供了大量糧草補給,徹底扭轉了此前的后勤劣勢。
取得初步勝利后,岳鐘琪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擊潰叛軍主力,直下拉薩。藏王達克咱得知清軍前來救援,欣喜萬分,親自率領地方政教官員出布達拉宮,在拉薩郊外迎接清軍入城。在拉薩兵民的援引下,岳鐘琪又派兵扼守拉薩各要沖,并在城內展開搜捕殘敵。至此,拉薩叛亂得以平定,殘存的準噶爾軍也被徹底逐出西藏地區。
此戰,清軍不僅成功收復了西藏地區,還使入侵的準噶爾軍損失過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平定西藏叛亂,成為岳鐘琪軍事生涯中的首次重大成功。由于戰功卓著,康熙帝對岳鐘琪予以重賞,加功十等,授左都督。此外,憑借年羹堯的推薦,康熙六十年(1721)五月,岳鐘琪由副將晉升為四川提督。該職位雖受總督指揮調遣,但在品級上與總督均為從一品,可謂位高權重。同年閏六月,他又被賜予孔雀翎,率軍駐扎于松潘。
這場勝利雖然鞏固了西南地區的穩定,但邊境的威脅并未完全消除。康熙六十年(1721)十月,青海索羅木地區(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爆發叛亂,郭羅克上中下三部落舉兵反清。岳鐘琪奉命率軍征討,面對叛軍盤踞的險惡地形,岳鐘琪深知強攻必然損兵折將。他再次施展"以番制番"的戰術,廣泛征召當地土兵分路進擊。這一出其不意的策略收到奇效:叛軍尚未完成備戰,便遭遇清軍迅猛打擊,一日之內連失十九處據點,全線潰敗。在清軍即將發動總攻之際,叛軍首領旦增率全寨老幼跪地乞降,并綁縛首犯假磕、從犯格羅等二十二名頭目獻降。此役岳鐘琪僅用七十余日便平定叛亂,康熙帝龍顏大悅,特授騎都尉世職以示嘉獎。
然而就在捷報頻傳之際,一場更為嚴峻的挑戰已然逼近——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的西征之役即將拉開帷幕,這將是對岳鐘琪軍事才能的真正考驗。
康熙帝駕崩后,雍正元年即1723年,青海局勢驟變。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聯合吹克諾木齊、阿爾布坦溫布等臺吉舉兵反清,聚眾十余萬,屢犯西寧。叛軍不僅劫持親王察爾罕丹津,更悍然殺害朝廷欽差,震動朝野。雍正帝當即任命川陜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擢岳鐘琪為征西副將軍、參贊大臣,統兵西征。
是年冬月,岳鐘琪親率六千精騎自松潘疾馳青海。他深知“兵貴神速”之理,大軍如雷霆般橫掃叛軍據點。上寺東轍一役,清軍勢如破竹,連破三十七座堡寨,斬首數千。西寧叛軍聞風喪膽,紛紛請降。至次年春,青海殘匪已基本肅清。雍正二年(1724),岳鐘琪因戰功卓著晉奮威將軍,準備進軍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
戰前議兵時,年羹堯原擬調兵兩萬,待四月草青時分四路合圍。岳鐘琪卻獨具慧眼,認為青海叛軍數量不下十余萬,而清軍兵力不及叛軍的十分之一。若以如此懸殊的兵力比拼,且在地勢平曠、叛軍居無定所的情況下,若叛軍聚集一處,與之決戰尚有勝算;但若叛軍分散各地,誘我軍追擊,則我軍將陷入四面受敵的困境,此非上策。于是建議挑選五千名精銳清軍、配備一萬匹戰馬,于二月初旬出發,可以攻其無備,事乃可成。年羹堯認為此方案可行,遂向雍正帝匯報,雍正帝批準后,岳鐘琪即率部出征。這支奇兵晝夜兼程,日行數百里,屢次神兵天降般出現在叛軍腹地。很快羅卜藏丹津兵敗如山倒,竟在烏蘭木呼爾之戰中穿女裝騎駱駝逃跑,青海之役就此告捷。岳鐘琪以五千清兵深入有著號稱數十萬眾的“虎狼之窟”,歷時不足兩月,便迫使十五個叛王投降,斬殺叛軍八萬余人,俘獲數萬男女,以及軍事器械及駱駝、牛馬、氈帳無數。
平定青海之后,岳鐘琪的軍事行動并未停歇。雍正元年(1723)四月十五日,岳鐘琪在與年羹堯等人商議后,統兵二萬自西寧分十一路進剿。叛軍懾于清軍兵威,大多望風歸降。鑒于該部族"屢降屢叛"的特性,岳鐘琪采取鐵腕鎮壓,僅五十余日便徹底平定甘肅。至此,岳鐘琪以收復西藏、平定青海甘肅的赫赫戰功,為清王朝拓土二百余萬平方公里。
對岳鐘琪的勝利,雍正帝自然是龍心大悅,用他的話說就是:
“岳鐘琪以及兵丁皆奮勇殺賊于十五日內即能將逆賊剿滅平定,殊為可嘉。”
并授其為三等公,“世襲罔替”,不久又恩賜黃帶,還御筆題寫五言律詩二首,又拿過金扇一柄,再題七言律詩一首。甘肅之役后,岳鐘琪又兼甘肅巡撫,權柄在握。
然而,盡管岳鐘琪功勛卓著,但在清王朝內部,對他始終存在一些批判之聲,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針對他的身份。其可能是岳飛后代的血統總成為政敵攻訐的把柄。盡管雍正對此事多置之不理,但時間一長,難免三人成虎。《清世宗實錄》卷五十九就記載:
“數年以來,在朕前讒譖岳鐘琪者甚多,不但謗書一篋而已。甚至有謂岳鐘琪系岳飛之后,伊意欲修宋金之報復者,其荒唐悖謬。”
更棘手的是,很多反清人士也看中了岳鐘琪的身份,紛紛勸他帶兵反清。比如靖州秀才曾靜和門人張熙就曾勸他反清,但被他騙捕后交給朝廷。
盡管岳鐘琪一直努力避免重蹈年羹堯的覆轍,但命運似乎早已注定。雍正三年(1725),受年羹堯案牽連,岳鐘琪被迫上繳奮威將軍印綬。雍正五年(1727),寄居四川的湖廣人盧宗漢散播謠言,稱岳鐘琪將率川陜兵造反。雖然造謠者最終被處死,雍正帝也對岳鐘琪進行了安撫,但雍正帝對他的信任已經大打折扣。雍正六年(1728)的曾靜案中,盡管岳鐘琪力證自己清白,但他的仕途也基本宣告結束。
岳鐘琪的影視形象。來源/影視劇《雍正王朝》
而真正對他致命一擊的,則是雍正八年(1730)的西征之戰。
雍正七年(1729),準噶爾大軍入侵科爾沁和喀爾喀草原,西北局勢告急。在此背景下,岳鐘琪被任命為寧遠大將軍,率軍十六萬西征。此次出征在歷史上一直存在較大爭議。早在清軍出征之前,準噶爾的噶爾丹策零便已通過探子掌握了清軍的動向。他一面調兵遣將,一面又派遣使者前往北京假意投降。雍正帝誤信其言,下令西征大軍暫緩進軍,這一決策為準噶爾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不久,準噶爾軍利用清軍的松懈,以二萬鐵騎突襲清軍西路軍的后勤基地科舍圖卡倫馬廠大營,造成清軍重大損失。岳鐘琪抵達前線帥營時,已是次年二月,此次戰事失利的責任顯然不應由他承擔。然而,在隨后的戰斗中,清軍北路軍中了埋伏,四位將軍臨俘自盡,一位副將軍、七位王公大臣在混戰中陣亡。戰后,北路清軍六萬之眾僅余二千人馬,幾乎全軍覆沒。岳鐘琪的部隊也因天氣惡劣和叛軍伏擊等原因損失慘重。在北京的雍正帝得知戰況后,怒批:
“岳鐘琪所奏,朕詳加披閱,竟無一可采。岳鐘琪以輕言長驅直入說,又為賊夷盜駝馬,既恥且憤。”
盡管岳鐘琪后來采用圍魏救趙之計,堅守新疆首府烏魯木齊,驅逐了叛軍勢力,為此次失敗的遠征挽回了一定的顏面,但雍正帝對他的態度已經由失望轉為厭惡。
在隨后的哈密之戰中,岳鐘琪部下作戰不力,準噶爾軍再次得手。雍正帝嚴厲斥責岳鐘琪“攻敵不速,用人不當”。這一形勢下,朝中嗅覺敏銳的朝臣紛紛發難。大學士鄂爾泰等人聯名上奏,指責岳鐘琪失職。他們在奏折中指責岳鐘琪不僅懈怠職責,導致敵人逃脫,還虛報軍情,辜負了皇上的信任。因此請求對岳鐘琪進行嚴厲懲處。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此次西征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雍正帝輕信準噶爾的求和,貽誤了戰機,而岳鐘琪不過是為其背鍋之人。
岳鐘琪的影視形象。來源/影視劇《雍正王朝》
此外,朝中漢臣與滿臣之間的斗爭已十分激烈,岳鐘琪雖不在朝中,卻已淪為政治斗爭的靶子。鄂爾泰拉攏張廣泗等人,共同彈劾岳鐘琪。雍正十年(1732),在群臣交攻下,岳鐘琪被奪爵留職。然而,這一決定并未讓鄂爾泰、張廣泗等人滿意。最終,在他們的持續施壓下,岳鐘琪被投入獄中,收押長達兩年。不過好在雍正還念舊情,又考慮到其岳飛后裔的身份,最終判斬監候,罰銀七十萬兩。監候一年時,雍正帝駕崩,乾隆帝繼位,對岳鐘琪予以大赦,允許他返回家鄉。
岳鐘琪就這樣回到成都郊外結廬而居,或旅游,或作詩,遠離了官場的紛爭。其間還作有《夜宿龍尾寺》:
清漏遲遲月轉廊,聲喧梵唄寶凝香。
只緣未斷凡塵夢,猶作封侯夢一場。
然而,朝廷并未徹底遺忘岳鐘琪。乾隆十三年(1748),大金川地區發生叛亂,清軍出兵久攻不下,形勢陷入僵局。在此關鍵時刻,乾隆帝想起了岳鐘琪,決定重新起用他,此時,岳鐘琪已經六十二歲。
岳鐘琪重新披掛上陣,奔赴前線。頗具戲劇性的是,岳鐘琪發現統帥正是昔年構陷自己的張廣泗。經過一番調查,岳鐘琪發現張廣泗身邊的兩位幕客王秋、良爾吉竟是叛軍派遣的奸細。這便是清軍兩年來屢屢受挫、行動皆被敵人提前掌握的原因。岳鐘琪立即將此事密奏乾隆。乾隆覽奏后震怒,下令將張廣泗逮入京候審,并改由岳鐘琪接管金川軍事。
而老將軍岳鐘琪也不負重托,迅速平定大小金川之亂。為此,乾隆帝下旨褒獎岳鐘琪,評價其為“三朝武臣巨擘”,加授其為太子少保,恢復三等公的爵位,并賜爵號“威信”。乾隆十四年(1749)八月,岳鐘琪奉召入京陛見。十月抵京時,獲賜“紫禁城騎馬”殊榮。此后又屢平地方叛亂,維系邊疆安定。
然而,長期的戎馬生涯終致他積勞成疾,乾隆十九年(1754)四月初二日,岳鐘琪在資州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聞訊后深感悲痛,稱贊岳鐘琪:
“宣力有年,勞績懋著,茲以督緝匪犯,力疾親往,奮勉可嘉”,對他“患病溘逝,深為悼惜。”
又令賜祭葬,賜謚號“襄勤”。乾隆二十年(1755),允許岳鐘琪幼子岳瀞世襲一等輕車都尉。
對于這位戎馬一生的老將,《清史稿》對此有定評:
“終清世,漢大臣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制,鐘琪一人而已。”
參考文獻:
[1]《岳襄勤公行略》岳炯,中華書局
[2]《清史稿》趙爾巽,中華書局
[3]《清世宗實錄》
國家人文歷史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