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網上有一種說法,英法聯軍當年火燒圓明園時,搶走了大量中醫秘方,這些藥方的價值要遠遠高于列強掠走的奇珍異寶。
由于年代久遠,這個說法難以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乾隆當年曾把文源閣設置在圓明園內,而文源閣里又藏有一部《四庫全書》。在圓明園的大火中,文源閣也被付之一炬。
所以,圓明園被燒之前,文源閣里的四庫全書有的可能被燒毀了,也有的可能被列強擄走,漂洋過海,流落到了西方世界。
現代網友據此認為,或許西方人正是通過擄掠走的中國典籍,才了解和繼承了中醫的很多精髓。
那么,這種說法是否正確?西方人有沒有從中國偷走過藥方或者典籍呢?
被燒毀的文源閣和《四庫全書》
一部《四庫全書》有經、史、子、集共3.63萬卷,其中就包括了醫學卷的內容,乾隆年間先后抄寫了7部《四庫全書》。
這7部書抄寫好之后,分別藏到了文淵閣、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文宗閣、文匯閣、文瀾閣。
文源閣就設立在圓明園內。這座藏書樓于1774年秋天開工建設,第二年春天建成,《四庫全書》后來的第三部抄本就藏于此樓。
藏書樓都怕火,所以古代給藏書樓起名字的時候,基本上都帶著水。圓明園中的文源閣位于園子的西北方向,藏書樓的正前方有一個池塘。
根據一些文獻資料記載,文源閣修成以后,乾隆經常來到圓明園,享受讀書之樂。很多記載都提到,藏書樓正前方的池塘中央還設置有巧奪天工的太湖石,被命名為石玲峰。
據說這太湖石玲瓏透體,用手扣之還能發出清脆的聲響,只可惜現代人永遠看不到這種神奇曼妙的東西了。
到了乾隆的重孫子輩,也就是咸豐朝,西方列強已經叩開了清王朝的大門。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咸豐倉皇逃往了承德避暑山莊。
圓明園在這一年被英法聯軍劫掠一空,而后又付之一炬,文源閣和藏在樓內的《四庫全書》自然也未能幸免。
通過戰爭偷走的可能性不大
現代人根本不知道,樓中的藏書是完全被英法聯軍燒毀了,還是說有一部分被擄掠走了。而且除了四庫全書之外,這座藏書樓里還珍藏著什么書籍內容,現代人同樣不知道。
不過,《四庫全書》有多部,文源閣的藏書雖然被付之一炬,但其他的版本保留了下來。所以說,西方列強不太可能通過《四庫全書》,得到醫學方面的獨家內容。除非文源閣里面還珍藏著其他不為人所知的醫學典籍,被英法劫掠到了西方,這種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說西方人有沒有通過醫學典籍獲得中醫的精髓,這種說法同樣存在爭議。有一種觀點就認為,如果真的存在什么中醫秘方,為什么古代的皇帝個個短命,長壽的皇帝如鳳毛麟角?
還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古代真的存在大量中醫秘方,為什么現在像故宮博物館這樣的場所里,從來沒有見過中醫秘方的展示展出?
從上述爭議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醫的大量內容,不太可能通過戰爭這種極端的形式傳遞到西方。
就像英法聯軍當年攻入北京城,這些部隊成員大多數都不是什么知識分子,根本也不懂得中文漢語。
他們完全就是一幫由西方泥腿子組成的強盜,在京城內到處劫掠,肯定是以獲取金銀財寶為主。至于像書籍書畫這類東西,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底蘊,他們也懶得搶,更多的可能是燒掉。
而且,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前的200多年時間里,通過西方傳教士的傳播,中醫的相關內容已經進入西方了。
換言之,如果真的存在什么不為現代人所知的中醫精髓內容,最大的可能也是通過西方傳教士流入西方的,而不太可能通過戰爭劫掠的形式。
傳教士在明代就向西方傳播中醫
還在元朝的時候,西方傳教士就大量進入了東亞地區,到了明朝,西方傳教士來中國掀起了一個高潮。
這些西方耶穌會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主要目的是傳教,捎帶著也把西方當時的科學技術帶來了。與此同時,中國的一些科學技術,包括醫學內容,也通過他們傳播到了西方。
為什么說傳教士的傳播,要比西方軍隊的劫掠傳播方式更多?那是因為東西方之間存在語言上的障礙,涉及到文字的內容。如果不懂得漢語,這些西方人根本看不懂。
傳教士,他們的目的本就是沖著文化和科技這些內容來的,所以來到中國以后,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傳教士逐漸接觸到了中國的醫學。比如來自波蘭的耶穌會士卜彌格,他第一次把中醫典籍《脈經》翻譯成《中醫脈訣》,傳播到了西方。
來自法國的傳教士,同樣翻譯過《脈經》,法國的傳教士還把宋代法醫學家宋慈的著作翻譯到了歐洲。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很多西方人在醫學上有太多的錯誤認識,對于中國的醫學也抱有偏見。比如康熙年間,法國科學院院長德梅朗對中國的科學水平就很輕視。
1730年,一個叫巴多明的法國耶穌會士專門在北京給德梅朗寫信,他告訴這位法國人,中國古代的大師都懂得,血液是通過全身流動的,這種流動是通過經絡的血管完成,經絡也就是動脈和靜脈網絡。
除了翻譯中醫典籍,來自西方的傳教士還將大量的中藥學知識介紹到了西方。他們在很多翻譯著作中介紹了中國大量的植物藥和動物藥,包括草藥的產地、藥性、功效以及制作方法。
一個叫杜赫德的傳教士,翻譯過《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陶弘景本草》等中藥學內容。比如,在1680年到1689年期間,先后有3部中醫學專著被翻譯到了歐洲。
傳教士除了翻譯中醫專著,還通過書信的形式向國外介紹中醫,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有沒有接觸到中醫的藥方,有沒有把這些藥方詳細的傳播到西方,這就不好說了。
他們有沒有偷過藥方?
除了傳教士傳播中醫內容到西方,歷史上東西方之間還一直在進行貿易,大量的西方商人和旅行者也曾經來過中國。
尤其是那些西方的旅行者,他們從中國返回西方的時候,通常隨身攜帶大量的中藥以及醫學和本草書籍,其中就包括了上古和后世醫家的各種著作。
明清之際,類似的西方人來中國內地旅行可謂相當普遍,他們有沒有從中國拿走過所謂的秘方,現代人同樣沒辦法知道。
不過有意思的是,西方傳教士在歷史上確實偷過中國的技術專利。我國盛產瓷器,掌握著大量的燒瓷技藝,在這方面,西方恰恰不會。
一些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后,都想到景德鎮參觀學習,還有的傳教士通過各種方式了解燒瓷的技術工藝,然后再把了解到的內容以書信的方式傳遞到歐洲。
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瓷器出口是對外貿易中的很大一部分,如果讓西方人掌握了核心技藝,勢必會沖擊中國的瓷器出口產業。
所以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有些傳教士類似于經濟間諜,他們偷走了技術專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會破壞古代中國的出口貿易產業。
這里邊就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除了盜竊與燒制瓷器相關的技術內容外,他們有沒有偷過其他內容?是否偷過醫學領域的內容?
這個情況既沒辦法證實,也沒辦法證偽,因為說到底,年代太過于久遠,而且歷史上關于傳教士的活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當時都沒有什么公開的說法。
古代沒有報紙,也沒有公開的新聞,不會像現代社會這樣,中外交流發生了什么事,有著大量的新聞報道,后世的人可以通過這些公開的報道來分析現在發生過什么。
但是古代社會就不一樣,沒有公開的報道,私人的記錄也不全面,現代的人很難從整體上去了解當時究竟發生過什么。
就比如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搶走了12生肖獸首,截止到目前,還有好幾個流落在外,根本不知道在誰的手上,也不知道究竟流落到了哪里。
所以說,在明清時期,大量傳教士來中國,他們有沒有在民間接觸過中醫藥方,或者是把這些藥方偷偷帶到了海外,恐怕永遠不會被人知道了。
因為這些活動都屬于私人性質,而且很零散,有些傳教士自己的記錄也有限,有些私人日記至今也沒有公開。甚至有些旅行者,可能早就死于其他的一些旅行探險活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以前的很多秘密也就被永遠帶走了。
結語
綜上所述,中醫的很多內容有些是在歷史上通過公開的方式傳播到西方的,這種傳播方式一般有記錄,尤其是中醫典籍的翻譯,通過各種史料都能找到傳播的痕跡。
但是藥方就不一樣,有些藥方可能是一些當時的醫生經過多年行醫總結而來的,原本就沒有大面積的公開。所以,在當時有沒有被西方人了解接觸到,這就不得而知了。
唯一能肯定的是,因為近代中國的落后,國內的很多好東西確實被西方擄掠走了,而且有些永遠也要不回來了。
參考資料:
《七大藏書閣故事多》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4年11月28日
《明清之際中醫海外傳播概述》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4年7月
《新術還是舊技:19世紀前歐洲知識界的中醫認知》 光明日報 2019年1月1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