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
北京一垃圾站工人
被擠壓致死
4月17日
北京市大興區應急局
發布一則事故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
2025年2月5日14時40分左右
北京市大興區
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垃圾轉運站內
一名工人在進行
倒換垃圾壓縮箱作業過程中
被抱鉤擠壓,致其當場死亡
事發設備及現場基本情況
↑↓上下滑動查看所有內容
1.事發設備歷史沿革
事發裝置為抱鉤,其是轉運站設備末端雙線改造(二期)項目裝置之一(見圖1)。
轉運站原有2套垃圾分選設備,為組合并聯安裝。由于設備老化頻繁出現故障,出現單一設備故障導致2套設備整體停運,嚴重影響轉運站正常運轉,不能滿足市民生活垃圾處理的需求。為解決此問題,
2019年環衛中心進行設備末端雙線改造。環衛中心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了河南威猛振動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為設備供應商,并于2019年7月24日簽訂了《轉運設備末端改造(二期)采購合同》。
2.末端設備作業流程
勾臂車將壓縮箱卸入末端平臺軌道→通過控制臺操作將壓縮箱與壓縮機完成對接,合攏抱鉤鎖緊壓縮箱→控制臺操作提起壓縮箱箱門→壓縮機推頭將垃圾推入壓縮箱,直至壓滿→控制臺操控關閉箱門,開啟抱鉤使壓縮箱與壓縮機分離→勾臂車將滿載壓縮箱轉運到處理場地處理。
3.事發現場情況
事發作業現場位于環衛中心垃圾轉運站生產車間東南側壓縮箱承載工作平臺;平臺承載軌道放置兩個壓縮箱,南側箱體噴涂編號3號,北側箱體噴涂編號13號,13號箱長約6.6米、寬約2米、高約1.9米;兩個壓縮箱間距約0.97米,3號箱北側抱鉤與13號箱南側抱鉤間距約0.79米,死者倒地位置位于3號箱抱鉤下方;壓縮箱西側為壓縮機、分料器等設備;13號箱北側設置有控制臺。
事故發生經過
通過查看監控視頻,結合調查詢問,事故發生經過為:作業人員劉某旭、劉某民二人2月5日按排班順序為下午班。
12時,二人上班,開始進行倒換壓縮箱作業。
14時35分,二人完成第一箱作業。
14時37分,勾臂車司機陳某將事發13號壓縮箱放置在平臺軌道上,后駕車將壓縮箱向西側推行對接壓縮設備,然后駛離。
此時,劉某旭在控制臺操作合攏抱鉤。由于壓縮箱與壓縮設備沒有充分對接,劉某旭操作開啟抱鉤,然后下控制臺找司機陳靜要求其駕車把壓縮箱再向西側推行,以便完成充分對接。
劉某旭回到控制臺,后通過壓縮箱與壓縮設備縫隙看到劉某民被13號箱南側開啟抱鉤擠壓。
劉某旭趕緊操作合攏抱鉤,然后跑到事發位置查看,發現劉某民已倒地。
劉某旭用帽子墊在劉某民頭下,為其蓋上衣服,并呼喊劉某民。
司機陳某連忙找到班組長霍某星、張某慶。二人到場后,撥打120求救、110報警。
120救護人員到場后,確認劉某民已死亡。
傷亡人員情況
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具體情況為:劉某民,男,55歲,北京市大興區人。2019年8月8日,劉某民與興賓通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書》,同年被派遣至環衛中心工作,擔任一般輔助崗位工作,工資按月結算,合同未約定具體薪資,約定不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
事故原因和性質
事故直接原因
事故調查組通過現場勘驗、詢問調查,認定事故直接原因為:抱鉤合攏不實、作業人員盲目操作,導致事故發生。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1.設備設施情況分析
轉運站設備末端雙線改造(二期)項目完成后,配置一批壓縮箱,抱鉤可以和此批次壓縮箱契合抱攏。此后,由于原批次壓縮箱老化等原因,轉運站又配置了壓縮箱。新配置壓縮箱與原批次壓縮箱規格存在偏差,造成抱鉤不能完全抱攏,需要人員觀察、輔助抱鉤合攏。
2.劉某旭操作情況分析
劉某旭、劉某民二人作業時隨身佩戴對講機,即使在無法互相觀察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對講機進行溝通。劉某旭發現事發壓縮箱與壓縮設備沒有充分對接,抱鉤無法合攏后,直接操作開啟抱鉤,未與劉某民進行有效溝通。
3.擠壓位置分析
事發后,調查人員通過現場勘驗,13號箱南側抱鉤開啟后運行位置與3號箱北側抱鉤相接觸。因此,可以確定劉某民事發時,被13號箱南側抱鉤擠壓在3號箱北側抱鉤處。
其他可能因素排除
經公安機關調查,本次事故中無證據證明死者死亡系他殺。
事故性質
《北京市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辦法》第二條釋義中關于生產安全事故概念的主體要素明確表述:事故發生單位必須是生產經營單位,包括所有在各級工商行政部門登記注冊的企業法人、非法人的其他組織、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營利性活動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本次事故主體單位轉運站為公益一類正科級事業單位,經費來源為財政補助,屬于非營利性事業單位,不符合主體要素范圍。因此,事故調查組認定北京大興環衛中心垃圾轉運站“2·5”機械傷害事故為非生產安全事故。
事故調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未有效統籌生產和安全
轉運站為民生保障單位,生產壓力較大。其未能在保障生產情況下統籌好安全工作,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存在漏洞,未全面辨識抱鉤合攏不實的安全風險,未制定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操作規范不健全,轉運站制定了事發壓縮機操作規范,明確了個人防護用品、工作內容、操作流程,但未明確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理措施;應急演練單一,
2024年,轉運站只進行了消防應急演練,未進行機械傷害等應急演練。
(二)安全檢查流于形式
通過查閱轉運站提供的2025年以來的日常安全檢查記錄,可以看出轉運站落實安全檢查制度不力,日常安全檢查不全面,多為進行設備維修保養作業,未涉及設備設施、生產過程、勞動紀律等方面的檢查;發現問題能力較弱,未能體現整改閉環。
(三)教育培訓質效不高
事發生產車間操作人員多為原垃圾清運隊司機轉崗后從事此項工作,轉運站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進行操作培訓,教育培訓質效不高,未對此類人員進行系統的安全生產轉崗培訓,使得作業人員對所在崗位的安全知識欠缺,對相關規章制度不熟悉,對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不牢,安全意識淡薄。
對事故有關責任人員處理建議
王某東,轉運站負責人,負責轉運站全面工作。對轉運站安全生產工作疏于管理,未有效統籌生產和安全,對轉運站存在的安全檢查流于形式、教育培訓質效不高等問題失管;
白某會,前勤副站長,分管垃圾收運、轉運等工作。對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熟悉,對操作規程掌握不牢,隱患排查存在漏洞,落實“管生產必須管安全”不力;
劉某旭1,后勤副站長,分管維修、安全、后勤保障等工作。未正確履行相關職責,制定操作規程不健全,安全檢查不全面,教育培訓工作不規范、質效不高。
事故調查組將上述問題向區紀委區監委移交,由區紀委區監委另案處理。
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建議
↑↓上下滑動查看所有內容
(一)統籌做好生產和安全
近年來,隨著新城發展及城鎮化建設,轉運站生產壓力日益增大,工作人員及運行設備都面臨嚴峻的考驗。在考驗面前,轉運站應進一步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統籌做好生產和安全工作
。要組織全員警示教育大會,深刻剖析此次事故教訓;要健全崗位操作規范,使從業人員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要提升轉崗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加強教育培訓考核,促進從業人員尤其是一線人員增強安全意識和業務技能,掌握崗位安全操作規范,了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要對此次事故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總結,根據應急預案內容,加大預案桌面推演和實景實操演練的種類、頻次,切實將應急預案從紙面落到實處。
(二)加強安全生產風險防控
轉運站要健全安全生產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對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進行全面辨識和評估,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著力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對設備設施、生產過程、勞動紀律等進行全面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建立臺賬,明確整改責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著力提升發現問題能力,組織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法規、安全技術等方面的專業培訓,認真研究風險隱患,確定檢查標準,規范檢查流程,切實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著力推動安全文化建設,積極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通過宣傳、獎勵等方式,讓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促使從業人員主動參與隱患排查與治理,形成全員重視安全的良好風氣。
安全生產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全區各單位、各部門要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嚴格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要求。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研究解決各類風險隱患問題,有效防范一般事故,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為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