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皖新聞報道,前不久,中美兩軍在上海舉行2025年度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工作小組會,中方明確指出美軍艦機在中國當面海空域活動危害中國主權和軍事安全。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下,圍繞核武器,中美俄三方的態度與行動備受關注。除此之外,美媒公開一段由美智庫、美前戰略司令部司令以及幾名議員共同錄制的13分鐘視頻,其中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妄言為應對所謂中國“擴核”,美國需發展核武器。
特朗普(資料圖)
但事實上,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去年6月報告,美國現役核彈頭1770枚,庫存1938枚,退役待拆1336枚;俄羅斯現役1710枚,庫存2670枚,退役1200枚,而中國核彈頭數量斯德哥爾摩研究所估計約為500枚,與美俄相比,數量差距顯著。中國自始至終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發展核力量是出于自衛需求,維持最低限度核力量以保障國家安全。
美國這些人的言論,背后是其自身核戰略的考量。美國去年7380億美元軍費預算中,300億美元用于核武庫升級。其不斷渲染“中國核威脅”,實則是為自身擴充核武庫、強化核威懾尋找借口。從在韓國部署薩德、給澳大利亞賣核潛艇,到在關島擴建基地,美國一系列舉動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卻倒打一耙指責中國。如今,美國部分勢力拿核武器威懾中國,凸顯其在常規軍力優勢逐漸縮小背景下,妄圖依靠核訛詐維持霸權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在俄羅斯訪問的王毅外長直接提出六大主張,對美國的核訛詐行徑予以有力回擊。中美核武庫完全沒有可比性,美國現役核彈頭數量遠超中國,卻要求中國核裁軍,這種想法既不公平也不現實。中國發展核力量是基于自衛原則,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而非威脅他國。同時,王毅外長明確反對美國的“核聯盟”策略,呼吁叫停美國在亞太和歐洲地區的中導部署。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與盟友強化核合作,構建“核聯盟”,嚴重破壞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挑戰國際安全秩序。此外,王毅外長還呼吁美國降低核戰風險,美國頻繁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揮舞“核大棒”,極大增加了全球核戰風險,其行為嚴重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
而俄羅斯方面,在核政策與戰略上也有重要動態。去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批準更新后的《俄羅斯聯邦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根據該文件,任何無核國家在有核國家參與或支持下對俄和(或)其盟國的侵略,都將被視為無核國家和有核國家對俄發起的聯合攻擊;出現敵人使用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等大規模空中打擊的情況,以及破壞俄核威懾能力的任何情況,都將觸發俄羅斯核反擊的條件。
俄羅斯這一核政策調整,主要是對美及其盟友放松援烏遠程武器使用限制的有力反制。俄羅斯通過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對美西方形成威懾,使烏在使用遠程武器打擊俄羅斯時有所顧忌。
在全球核安全格局中,美俄作為擁有龐大核武庫的國家,本應在核裁軍方面承擔主要責任,發揮帶頭示范作用。然而,美國不僅未積極推動核裁軍,反而不斷強化自身核力量,擴充核武庫,與盟友開展核合作,部署中導等,加劇核軍備競賽。俄羅斯在面對美國及北約的戰略擠壓下,調整核政策,增強核威懾效能,以維護自身國家安全。中國則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將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參與核軍備競賽。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拿核武器威懾中國的行徑,是其霸權思維的體現,不僅無法實現其所謂的戰略目標,反而會進一步破壞全球戰略穩定,增加核沖突風險。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推動美俄切實履行核裁軍責任,通過對話與協商解決核安全問題,構建穩定、可預見的全球戰略環境。中國與俄羅斯在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反對霸權主義等方面有著共同利益和立場,未來雙方在核安全領域的協調與合作,將對平衡美國核戰略、維護世界和平發揮重要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