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時代:當代藝術展”(線上)
TIME: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聯(lián)合策展
俄羅斯莫斯科藝術家國際藝術基金會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фонд(Москва)
中國美術年刊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ежегодник Китая
歌雅藝術
Центр обмена культурой и
искусством в Пекине (Шэнши Гея)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
向前,向后?向左,向右?
如此糾結、彷徨、紛繁雜亂,
又是如此蓄積著巨大能量,
充滿了變革和機遇。
這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時代,
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
本次展覽以視覺藝術的方式,
關注自然環(huán)境、生命狀態(tài)、文明的發(fā)展,
思考人與自然、世界的關系,
以及人與時代的關系。
【雕塑、版畫、影像部分】
陳剛 | 胡魯 | 劉宇 | 李作杰 | 蔡嘉琪
陳納新 | 杜玨琦 | 段凱 | 郭虹妙 | 李程杰
李千怡 | 李婭萁 | 魯楠楠 | 戚麗雯 | 王麗宜
危之沁 | 張浩澤 | 柏泓宇 | 張瀛方
楊帥 | 朱景輝 | 廖尹彥 | 凌怡文 | 馬榮
阮佳 | 沈佳瑤 | 金銳 | 劉美驛 | 劉文燁
秦陽 | 孫婧 | 賀皓月 | 童心 | 張晟源
姜璐瑤 | 陶侃文 | 張賀貽 | 鄭楠 | 鄔子林
(以上名單不分先后)
【雕塑部分】
陳剛,1978年生于北京,2004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城市雕塑家學會會員,中國壁畫學會會員,工作生活于北京。早年活躍于中國當代藝術領域,中國公共藝術實踐者,參與大量城市公共藝術雕塑創(chuàng)作。近年更加關注內(nèi)心,傾注于現(xiàn)實主義寫實雕塑。
陳剛 《第一天》 雕塑 190cm×90cm×95cm 2024
陳剛 《第一天》局部
胡魯,1990年生于湖南,2016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自畢業(yè)以來一直致力于雕塑與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多次參展并獲獎,曾獲杭州雕塑大賽“優(yōu)秀獎”、“富春杯”全國藝術院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一等獎等,多個作品被永久收藏,2014年至今主創(chuàng)美院一年一度的秋葉藝術節(jié)。
胡魯 《既茍茍,又丟丟》 雕塑 鑄銅灼色 65cm×20cm×30cm 2024
胡魯 《謝幕那天》 雕塑 鑄銅灼色 48cm×60cm×20cm 2023
劉宇,1986年生,現(xiàn)居重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會員、美國玻璃藝術協(xié)會會員、重慶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2005至2012年,本科、碩士就讀于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裝飾藝術專業(yè)。藝術創(chuàng)作介于個人體驗與社會表達之間,以玻璃為主要媒介,結合身體、感知、極簡主義和社會議題,在創(chuàng)作中探索雕塑與材質(zhì)的語言形式,也融入自己對個體、情感和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以材料構建思想,以形式承載精神,為觀眾帶來感知與思考的雙重體驗。
劉宇 《禪光》 玻璃藝術 79×31×8.5cm 2010
劉宇 《束縛與掙脫》 鑄造玻璃 60×32.5×9cm 2014
李作杰,2014至2018年就讀于上海電影學院數(shù)字藝術與設計學院。2022至2023年就讀于倫敦藝術大學坎伯韋爾藝術學院,獲純藝碩士學位。作品涵蓋多種媒介,包括繪畫、雕塑和裝置,所有這些都深入探討了復雜的主題。中心思想之一圍繞著內(nèi)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間的微妙平衡。
李作杰 《輪回》 數(shù)字繪圖、中密度纖維板、木材、鋼材、皮革 170cm×100cm×56cm 2023
李作杰 《漩渦之夢》 數(shù)字繪圖、激光切割 200cm×160cm 2023
蔡嘉琪,2002年8月出生于江西,現(xiàn)就讀于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雕塑系大五,目前對于寫實木雕方向較為感興趣,希望在寫實木雕方向上繼續(xù)深造。作者對于形態(tài)捕捉較為敏感,以及在情感情緒等精神層面的信息能較好地捕捉到,也希望在作品里表達形體美和精神美的價值。
蔡嘉琪 《覓》 雕塑 50×30×55cm 2023
蔡嘉琪 《韶華》 雕塑 50×30×50cm 2024
陳納新,2004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新余市,2022年廣州美術學院造型專業(yè)全國狀元,現(xiàn)就讀于廣州美術學院雕塑專業(yè)大三。作品《濠蓮之韻》入圍“蓮頌”廣州美術大展;作品《苗家姊妹》入選深圳女畫家協(xié)會成立35周年“時代芳華”展等。
陳納新 《踔厲奮發(fā)》 雕塑 85cm×50cm×40cm 2023
陳納新 《立·春風》 雕塑 85cm×50cm×40cm 2023
杜玨琦,本科就讀于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現(xiàn)就讀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2023年11月入選第三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家作品三年展;2023年12月入選“溫度:當代藝術展”;2024年7月入選第二屆香港青年美術獎等。
杜玨琦 《思緒·其一》 雕塑 90cm×44cm×120cm 2024
杜玨琦 《小妹》 雕塑 11cm×14cm×31cm 2024
段凱,1989年出生于遼寧省大連市。2015年畢業(yè)于魯迅美術學院。
段凱 《后1》 雕塑 綜合材料 高100cm 2024
段凱 《后2》 雕塑 綜合材料 高100cm 2024
郭虹妙,2000年出生于山西省晉中市,本科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現(xiàn)就讀于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雕塑系,作品多以柏木和陶瓷呈現(xiàn),目前研究方向是探索雕塑如何承載并傳達情緒與個體記憶,構建一種富有壓迫感與情緒張力的心理劇場,探索如何通過空間布局、路徑引導與節(jié)奏控制,使觀眾在空間中重新體驗文本中原本依賴時間展開的情感歷程。
郭虹妙 《這里離所有地方都很遠》 雕塑 材質(zhì):木、陶瓷 4m×6m×3m 2023.5
郭虹妙 《這條小魚在乎系列一》局部 雕塑 材質(zhì):陶瓷、柏木 110cm×40cm×114cm 2025
李程杰,1995年生于廣西南寧,2024年畢業(yè)于廣西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雕塑家何鎮(zhèn)海教授。本人作品主要探索抽象形式與空間關系的互動。通過簡潔而富有力量的幾何結構,呈現(xiàn)出內(nèi)在的張力與平衡感。這些作品不僅僅是實體的存在,它們更是對空間的干預與重構。
李程杰 《空間系列-1》 雕塑 30cm×30cm×45cm 2022
李程杰 《綻放系列-2》 雕塑 20cm×35cm×30cm 2022
李千怡,2000年生人,現(xiàn)居廣州,獨立藝術家。創(chuàng)作方式主要但不限于繪畫、雕塑、陶瓷、玻璃藝術……擅長用柔軟且靈氣的視覺和語言進行表達,探索自我、生活與自由。
李千怡 《蛙》 雕塑 24cm×15cm×30cm 2024
李千怡 《聞一多》 雕塑 25cm×25cm×45cm 2023
李婭萁,2003年生,來自北京市,本科就讀于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多次參加省、市美術展覽并入選獲獎。
李婭萁 《形Ⅱ》 雕塑 尺寸可變 2024
李婭萁 《形Ⅲ》 雕塑 尺寸可變 2024
魯楠楠,西安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在讀本科生。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喜歡去嘗試新型材料,擅長用流動的視覺語言去表達。探索生活與自由。
魯楠楠 《幾何秋實》 丙烯 60×80cm 2024
魯楠楠 《螳螂》 裝置 金屬工藝 45cm×25cm 2024
戚麗雯,2001年出生于山東濰坊,目前在意大利攻讀碩士學位。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利用多種藝術媒介進行創(chuàng)作,主要且不限于繪畫、雕塑、攝影等,作品中更多的利用色彩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緒,探索人于人、人與社會的關系。
戚麗雯 《芽之1》 雕塑 14cm×11cm×11.8cm 2024
戚麗雯 《芽之3》 雕塑 12cm×8cm×10cm 2024
王麗宜,清遠市博愛學校美術教師,畢業(yè)以來一直從事美術教學工作,有敏銳的洞察力、善于利用各種美術教學材料,大膽應用現(xiàn)代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繪畫的主體從而體驗到美術帶給他們的快樂與自信。藝術對我而言,是一種動力更是一種熱愛。
王麗宜 《手得云開見月明》 裝置 40cm×30cm 2024
王麗宜 《微笑的藝術》 裝置 35cm×20cm 2023
危之沁,2000年3月出生,目前就讀于湖南科技大學齊白石藝術學院,雕塑系碩士在讀。
危之沁 《獨奏》 黑陶、黃陶 55cm×47cm×33cm 2024
危之沁 《颯露紫》 黑陶 44cm×14cm×48cm 2024
張浩澤,2003年3月出生,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在讀本科生。作品《木紋研究·細犬》獲“西望長安——全國美術作品線上展”優(yōu)秀入選獎,作品《斷腸取義》獲河北省2025年新人新作展優(yōu)秀獎等。
張浩澤 《荷醉》 雕塑 20cm×15cm×10cm 2024.3
張浩澤 《月下·黃土情》 雕塑 尺寸可變 2025.1
柏泓宇,廣州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專業(yè)在讀,對新媒體藝術創(chuàng)作有一定理解,擅長對不同材料介質(zhì)的創(chuàng)作。
柏泓宇 《枯鯨》 泥塑 15cm×5cm×5cm 2024
柏泓宇 《枯鯨》 泥塑 15cm×5cm×5cm 2024
張瀛方,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畢業(yè),馬來西亞瑪拉工藝大學博士在讀。曾赴韓國交換攻讀陶藝,現(xiàn)工作于長春國際雕塑研究院。
張瀛方 《沒有傘的夜》 雕塑 材質(zhì):樹脂 40cm×20cm×50cm 2024
張瀛方 《素愛》 雕塑 材質(zhì):陶瓷 58cm×20cm×42cm 2022
【版畫部分】
楊帥,1981年出生。北京服裝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會員,第十四屆全國美展入展,TED演講人,教育部白名單全國中小學書法美術賽事評委專家,并先后出版多部學術專著,美國FASTCOMPANY評中國創(chuàng)新人物TOP100。
楊帥 《吶喊》 絲網(wǎng)印版畫 55×37cm 2023
楊帥 《她》 絲網(wǎng)印版畫 55×37cm 2023
朱景輝,1975年出生,畢業(yè)于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碩士學位。
朱景輝 《香港印象 系列之二》 版畫 66×100cm 2024
朱景輝 《香港印象 系列之五》 版畫 66×100cm 2024
廖尹彥,2024年碩士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現(xiàn)為中國插畫藝術展會員及特約插畫師。作品曾多次展出并被收藏。
廖尹彥 《現(xiàn)在,我們都能當上名人之一》 絲網(wǎng)版畫 92×62cm 2024
廖尹彥 《現(xiàn)在,我們都能當上名人之二》 絲網(wǎng)版畫 62×92cm 2024
凌怡文,1999年8月出生于江蘇省常州市,2022年南京藝術學院美術與書法學院版畫系本科畢業(yè),2026年南京藝術學院美術與書法學院版畫系碩士畢業(yè),常州市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凌怡文 《碎石與人生》 絲網(wǎng)版畫 65×90cm 2024
凌怡文 《鮮花》 絲網(wǎng)版畫 54×72cm 2023
馬榮,1981年生,寧夏人。本科畢業(yè)于寧夏大學美術學院,現(xiàn)工作于寧夏版畫院,任副秘書長/研究員,是羅漢工作室畫家,寧夏美術家協(xié)會版畫藝委會秘書長,銀川市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
馬榮 《時間之和》 石版 45×45cm 2019
馬榮 《四季平安》 減版木刻 48×64cm 2022
阮佳,1986年出生于黑龍江哈爾濱,祖籍浙江杭州人,現(xiàn)為深圳大學教師,美術教齡20余年,廣東省女畫家協(xié)會會員、惠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版畫漆畫藝委會委員、深圳市女畫家協(xié)會會員,三亞市數(shù)碼攝影家協(xié)會藝術顧問。多次參加國內(nèi)外展覽和大賽獲獎,個人作品被多家畫廊等機構收藏。
阮佳 《春暖》 木刻版畫 50×60cm 2022
阮佳 《龍炎焱燚》 木刻版畫 40×50cm 2024
沈佳瑤,2002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2022年被天津美術學院錄取,現(xiàn)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版畫系。作品主要以個人情感角度,通過自然生命的誕生與消亡探討精神與社會的連接。擅長用柔軟與堅硬的物象對比碰撞所產(chǎn)生的視覺語言進行表達。探索精神自由與生命力。
沈佳瑤 《瑪尼堆喃喃低聲》 銅版畫 42×26cm 2024
沈佳瑤 《瑪尼堆樹下棲息》 銅版畫 35×25cm 2024
金銳,2000年生于江西南昌,2019年進入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版畫系本科生學習。現(xiàn)生活于重慶,就讀于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版畫系研一。2023年,作品《欲》等入選第十屆周春芽獎學金年展;2023年,作品《F》《Q》入選第七屆保利學院之星。
金銳 《A》 石版套色 40×30cm 2023
金銳 《D》 石版套色 40×30cm 2023
劉美驛,2002年生,重慶人,目前于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就讀大四。曾多次參與展覽并獲獎。
劉美驛 《晚安吧》 銅版 60×90cm 2024
劉美驛 《消失的第三只野獸》 銅版 60×90cm 2023
劉文燁,1999年生,江蘇常州人。現(xiàn)為蘇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版畫。
劉文燁 《和“瓶”中的繁榮》 水印木刻 38.2×28.6cm 2024
劉文燁 《那只貓·凝視》 水印木刻 66.2×48.3cm 2024
秦陽,00后畫家,北華大學學士,主攻版畫創(chuàng)作,作品融合東方水墨意境與西方現(xiàn)實主義,隨觀察視角而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解讀。創(chuàng)作關注數(shù)字化時代的精神困境,擅用黑白語言與綜合材料構建多層時空對話。現(xiàn)居青島市。
秦陽 《鏡界之一》 銅版畫 60×20cm 2024
秦陽 《鏡界之三》 銅版畫 60×20cm 2024
孫婧,1987年11月生,寧夏銀川人,畢業(yè)于寧夏大學美術學院,2023年參加賀昆版畫高研班。
孫婧 《傲雪·生息》 減版木刻 65×90cm 2022.5
孫婧 《平沙莽莽》 絕版木刻 50×70cm 2024
賀皓月,1994年10月生,一級教師,現(xiàn)任教于江城縣民族小學。多次參加各級畫展。2024年作品《蟲趣·邯鄲學步》入選中國當代藝術展,2024年作品《蟲趣·星夜下的花園》入選廣州蓮頌主題展。
賀皓月 《蟲趣·邯鄲學步》 絕版木刻 45×60cm 2024
賀皓月 《蟲趣·星夜下的花園》 絕版木刻 60×90cm 2024
童心,現(xiàn)留學于莫斯科。2024年夏日漫步荷花池,看見枯萎的與含苞待放的荷,有感而發(fā),新生后枯萎、枯萎既是新生,之后創(chuàng)作下了《枯萎與新生——荷》這一系列作品。
童心 《江南小鎮(zhèn)》 版畫 42×42cm 2021
童心 《莫斯科風景》 版畫 20×30cm 2024
張晟源,1997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就讀于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表現(xiàn)性版畫研究,2020年獲學士學位,2024年獲碩士學位,指導老師為孔國橋、于洪、周崇漲,現(xiàn)任武漢傳媒學院設計學院教師。
張晟源 《它是禮物也是折磨之六》 銅版美柔汀 30×15cm 2024
張晟源 《它是禮物也是折磨之五》 銅版美柔汀 45×30cm 2024
【影像部分】
姜璐瑤,1996年出生,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碩士。2023年在浙江省現(xiàn)代陶瓷藝術博物館進行策展工作,拍攝藝術家作品,參與《浙陶藝訊》雜志拍攝及采編。2024年參與臨沂O2ART當代藝術館“中點計劃”群展。現(xiàn)階段以文字、影像等媒介創(chuàng)作,工作生活于北京。
姜璐瑤 《就永遠留在那兒了》 攝影影像 2×3m 2024
姜璐瑤 《就永遠留在那兒了》 攝影影像 2×3米可變 2024
陶侃文,2001年生,現(xiàn)就讀于魯迅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研究生在讀。作品涉及影像、裝置、綜合材料、攝影等。創(chuàng)作聚焦于那些奔波于市井,安于方寸的普通人,想通過多元的形式或媒介,用本身僅有的且自認為鮮活的言語表達心緒或是一點見解。
陶侃文 《Sunkbed》 影像裝置 時長:1m20s 2025
陶侃文 《兒戲》 綜合材料 80×80cm 2023
張賀貽,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在讀本科生,作品《器皿交響》入選河北省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向新而行”第五屆大學生美術與設計作品展;作品《金秋豐韻》入選“以美為媒”2024青年美術與設計作品年度創(chuàng)作成果展等。
張賀貽 《秋見玉龍雪山》 攝影 4000×6000px 2025.1
張賀貽 《山間韻事》 攝影 3376×6000px 2025.1
鄭楠,1995年出生。現(xiàn)居上海。作品運用各種攝影方法,傳統(tǒng)膠片,數(shù)字攝影,視頻藝術和影像裝置。藝術聲音來源于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關注個人和集體、親密關系和身份問題。2018年獲得中國藝術學院學士學位,2023年獲得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完成碩士學位。作品于2018年在杭州CAA美術館展出,2018年在寧波美術館展出。同年參加中國第十七屆浙江攝影藝術展,獲銅獎。2023年入圍保利學院之星,并在北京時間博物館展出。
鄭楠 《同一個太陽》系列 攝影 48.5×60.5cm 2023
鄭楠 《同一個太陽》系列 攝影 48.5×60.5cm 2023
鄔子林,畢業(yè)于云南藝術學院,作品以攝影、繪畫、裝置及實驗影像為主,立足于當代多元藝術語境之下,堅持探索自然與人類自身的關系問題。
鄔子林 《浮夢瞬間》 藝術微噴 121×162cm 2021
鄔子林 《無聲之地》 藝術微噴 100×150cm 2022
展覽由俄羅斯莫斯科藝術家國際藝術基金會、中國美術年刊、歌雅藝術聯(lián)合策展,將在多家主流媒體線上平臺展出(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網(wǎng)易藝術、搜狐新聞、一點資訊等……),通過這些渠道持續(xù)進行廣泛的媒體宣傳,將獲得巨量的點擊率與廣泛的傳播空間,擴大參展藝術家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 END -
收藏|展覽|投稿
微信:artgeya
郵箱:artgeya@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