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奉法,星光璀璨。經過評選,上海奉賢法院第二屆“星”青年如期而來。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深耕細作、銳意進取,實現了個人價值的同時,更為奉法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星”動能,展現了“奉法者強”的昂揚風貌。即日起,上海奉賢法院公眾號將逐一推出5位“星”青年(按照姓氏筆畫排序)背后的成長故事,歡迎關注。
?本期走近 “星”青年:柘林法庭 張琳
我與奉法的這些年,概括起來就是八個字:追光而行,步履不停。
我與奉賢法院的交集源于2008年,那年我以實習生的身份來到立案庭的導訴臺,從事了兩個星期的答復、材料轉交等工作。
面對每日的人來人往,第一次感受到當事人對于司法的現實需求,也欽佩于帶教老師的耐心、細致、專業,這段短暫的實習經歷就猶如一束微光,點燃我對法官職業的向往。幸運的是,兩年后我如愿入職奉賢法院,開啟這段追光征程。
柘林法庭 張琳
2016年,我遴選為入額法官,成為當時院里最年輕的審判員,可于我而言,沉甸甸的責任與壓力多過實現夢想的激動與喜悅。
雖說在這之前有過三年助審員的經歷打底,可心里還是有很多問號?庭審駕馭能力能提升嗎?撰寫的文書、編寫的案例能成為精品嗎?案件裁判效果能與預期一致嗎?
于是,我俯首案頭、潛心鉆研,從庭前閱卷的抽絲剝繭到庭審調查的有的放矢,在日積月累中,審理的案件能獲評示范庭審,編寫的案例能入選《人民法院案例選》。通過我們審理的案件能夠為企業節約訴訟成本和精力,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加碼提速。
至今記憶猶新的是一起涉及化妝品包裝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癥結除了合同效力,還涉及質量問題、未交付貨物部分如何處理等,按部就班地審理就是向被告釋明提起反訴,但這無疑會加劇雙方之間的矛盾、增加訴訟成本。
對此,我們通過審理為雙方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多樣化解紛方案,通過耐心疏導促成一攬子調解消除癥結。
事后,原告專門打來電話表示感謝,告知調解內容被告履行完畢,同時還告訴我,他對庭審印象深刻,不僅效率高,解決問題還專業,可他不知道的是該案的庭審通過轉播方式由全國人大代表團進行旁聽。
案件的審結不僅是個案的糾紛化解,更是展現了奉賢法院為當事人精準解紛跑出的加速度。
作為法官,當初內心的問號在時間的推移中都找到了答案,可作為青年,我還能做些什么?
回頭看去,原來除了法官,自己還有很多身份,上海法院青少年法治講師團講師、奉賢區民法典宣講團成員、海灣生活驛站法律顧問等等……這些都是積極延伸審判職能,撐起法治保護傘的身份印跡。
2020年,感謝組織信任,我有幸擔任院團委書記,開啟與法院青年的聚光同行。在志愿服務中,我們挺身而出,組成青年突擊隊下沉基層。
那些并肩作戰的日子,我們與時間賽跑,守護一方平安,我們逆行沖鋒,彰顯青年擔當。突擊隊的事跡得到了上海高院微信公眾號的發布,也得到了援助村居的認可與感謝。
就這樣,我追光番外的問號也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作為青年,當以責任抗肩、勇當先鋒。
去年11月,我從商事崗位調動到民事崗位,承辦的案由變了、當事人群體也變了,不變的是我追光的堅定初心和勇毅前行的步履。我將賡續奮斗,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素材提供:政治部
文字:張琳
攝影:仲偲璟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責任編輯:仲偲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