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烏克蘭國家緊急情況局在社交媒體上稱,俄軍對烏克蘭蘇梅州首府蘇梅市的導彈襲擊已造成34人死亡,另有117人受傷。這一消息瞬間吸引了全球目光,俄烏沖突的緊張局勢再度升級,而圍繞著這場沖突的各方反應與博弈,也愈發激烈復雜。
當天早些時候,蘇梅州軍事管理局在社交媒體上稱,俄軍向蘇梅市中心發射了兩枚彈道導彈,造成多人傷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這是今年以來烏境內遭受的“最致命的”襲擊,也是自2023年庫皮揚斯克遭襲造成51人死亡以來,烏平民遭受的“最嚴重的單次襲擊”。一時間,蘇梅市陷入火海,城市的寧靜被徹底打破,民眾陷入恐慌與悲痛之中。
普京(資料圖)
烏總統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聲,稱兩枚俄軍彈道導彈中的一枚擊中一棟大學建筑,第二枚幾乎直接在街道上爆炸。他言辭激烈地譴責俄“正在拖延”,此次襲擊“理應受到譴責”,并呼吁需對俄采取對待“恐怖分子”的應有態度。澤連斯基還強調,若不向俄施加“真正強大的壓力”,不對烏提供足夠支持,俄將“繼續拖延沖突”。他迫切地希望改變現狀,尋求外部力量介入以制衡俄羅斯。
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13日播出的訪談中,澤連斯基做出一個令人意外的舉動,他呼吁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烏克蘭。他表示,在特朗普做出任何決定,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之前,應該先去看看烏克蘭的人民、士兵、醫院、教堂和死去的孩子,只有這樣,特朗普才會明白俄羅斯的所作所為。澤連斯基多次向特朗普強調不能信任俄羅斯領導人,并指出俄羅斯從未想要結束沖突。他試圖借助特朗普的影響力,為烏克蘭在這場沖突中爭取更多的支持與有利局面。
而俄羅斯方面也迅速對此次事件做出回應。俄新社稱,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4日回應稱,俄方已多次強調,俄方軍事打擊只針對軍事及其相關目標。俄國防部當天發布戰報稱,俄軍此前一天向在蘇梅市舉行會議的烏軍“謝韋爾斯克”戰役戰術集群指揮人員所在地發射了兩枚“伊斯坎德爾-M”導彈。由于目標被擊中,超過60名烏軍士兵喪生,烏當局繼續將烏民眾作為“人盾”,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設置軍事設施并舉辦有軍事人員參與的活動。
普京(資料圖)
俄連塔網也援引有關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俄軍襲擊完全是針對蘇梅市的烏軍人員集結地,而烏軍卻“用平民進行掩護”,第一枚導彈擊中蘇梅國立大學會議中心大樓時,該處正在舉行烏軍第117獨立國土防衛旅軍人的有關表彰活動,烏軍方在活動開始前將平民召集到此處,第二枚導彈或由于烏軍電子戰的影響偏離了目標。
歐美國家領導人也紛紛對此次襲擊作出反應。特朗普13日晚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上對記者稱,“我認為這很可怕,有人告訴我他們犯了一個錯誤,但我認為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認為整場沖突都很糟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迫切需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執行停火協議,歐洲將繼續與合作伙伴接觸,對俄保持強大壓力直到沖突結束,并按照烏方條件實現公正持久的和平。
法國總統馬克龍稱,俄選擇繼續沖突,“公然無視人類生命、國際法和特朗普總統的外交努力”,需采取強有力措施促使俄停火。英國首相斯塔默稱,澤連斯基已展現出其“對和平的承諾”,俄羅斯現在必須同意無條件全面立即停火。德國總理朔爾茨稱,襲擊恰恰表明了俄“所謂的和平意愿有多么不值一提” 。
這場沖突已經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給俄烏雙方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大量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城市被摧毀,經濟陷入困境。對于烏克蘭來說,蘇梅市的這次襲擊無疑是雪上加霜,民眾生活在恐懼之中,國家的基礎設施遭受嚴重破壞。而俄羅斯也面臨著國際社會的壓力以及沖突帶來的資源消耗等問題。
普京(資料圖)
歐洲國家在這場沖突中也有著自己的考量。一方面,他們對俄羅斯的行動表示譴責,并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和政治支持,試圖通過對俄施壓來推動沖突的解決。但另一方面,歐洲國家也擔心沖突的進一步升級會對自身的安全和經濟利益造成不利影響。
例如,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就曾表示,美俄領導人有關俄烏在30天內同時放棄襲擊對方能源基礎設施的提議“沒有意義”,他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的停火條件主要是為了削弱烏克蘭,以使俄方集結更多軍隊,還稱美俄領導人將歐洲排除在俄烏沖突談判之外是一個“錯誤” 。這反映出歐洲國家在俄烏沖突問題上既想有所作為,又對美國的決策存在不滿和擔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