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記者在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市農業科學院專場上獲悉,2025年,市農業科學院錨定市委“113388”工作體系,以“科研立院、人才興院、開放活院、產業強院”為路徑,以“爭做上游農業科技的試驗田,下游農業科技的供應站,當地農業科技支撐的主力軍”為發展定位,依托山東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現有土地和設施,努力向全國一流農業科研院所邁進。
堅持科研立院,種質繁育實現新跨越。完成小麥良種試驗等國家級任務2項、省級任務5項,引種高產優質抗逆新品種130個。其中,高產糧食品種選育方面,以高產、抗逆、耐鹽堿為重點,收集鑒定耐鹽堿小麥種質20份、組配雜交組合20個,選育特殊用途小麥品系3個,篩選大豆、谷子等作物新品系3個,創造中輕度鹽堿地糧食作物高產典型;力爭2個玉米品種進入國審,在濱州設立國審品種比較試驗點,實現農科院新品種選育的歷史性突破。經濟作物良種試驗方面,開展棉花、中草藥、飼草、花卉苗木等經濟作物新品種試驗100個,收集苜蓿、飼用玉米等飼草種質資源10個、藜麥種質資源15個,為鹽堿地農業種質資源開拓新領域。
堅持人才興院,人才引育凸現新亮點。實施高等人才引進、本土人才培養計劃,構建農業復合型人才梯隊。聚焦國際人才引進,引進外國專家10人以上,開啟農科院國際交流新紀元。聚焦國內人才交流,引進高層次專家、高水平學術帶頭人20人以上,建設新型農業智庫,為技術攻關和產業發展提供“最強大腦”。同時,立足本院人才培養,完善考核激勵、科研立項、成果轉化等制度體系,全年發表論文20篇,申報專利20項,推動最新成果申報國家、省市獎項。建立校外研究生實踐基地,開展大學生研學實訓800人次,為鹽堿地特色農業注入新活力。
堅持開放活院,國際合作實現新突破。合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突破25家,重點謀劃合作項目28個。國際合作方面,與日本、羅馬尼亞、尼泊爾、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涉農主體深度合作,共建國際聯合鹽堿地改良示范基地,協同開發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開啟鹽堿地綜合利用國際合作新篇章。國內合作方面,深化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20余家科研院校合作,借助師資團隊、前沿項目、平臺資源,開展山東省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等合作交流項目28個,構建鹽堿地農業協同創新聯盟。同時,搭建好合作平臺,做優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國家黃淮海耐鹽堿大豆品種區域試驗等國家、省市試驗站8個,力爭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濱州試驗站在年度考核中進入全國前十,再創佳績;做強環渤海鹽堿地紅棗現代育種中心等合作平臺12個,全力提升校地合作創新水平,努力打造全國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應用場景集聚地。
堅持產業強院,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新支撐。一方面,聚焦產業發展瓶頸,加強技術支撐。針對我市冬棗產業發展問題,聯合河北農大,融合分子育種、樹形改造、智慧果園等前沿技術,推廣冬棗產業高質量發展系統方案;構建中草藥全產業鏈,聯合山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市中醫院等單位,打造集種植、培訓、示范、推廣于一體的中草藥研學創新基地;提升鹽堿地改造利用率,示范推廣小麥高低畦、全幅勻播、麥棉套種等農技農藝融合技術24種、鹽堿地改良技術8項,新技術、新品種推廣10萬畝以上。另一方面,探索共建智慧農場,完善智慧平臺、智慧農機、智慧灌溉3大系統,打造農業數智融合新樣板。
來源:濱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