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潮詩詞評論家向小文簡介
向小文,湖南邵陽人,長期居京。獲“2024年度瞿塘潮詩詞評論家”。現任《詩詞百家》雜志主編,湖南大學岳麓中華書畫研究院文學顧問,淥江講壇客座教授。在《詩刊》《詩潮》“中國詩歌網”等各大詩歌刊物和平臺有專欄詩詞作品發表,《文藝報》《湖南日報》《新文學評論》《心潮詩詞》《楹聯博覽》等發表詩詞評論文章多篇。
筆下風云百萬兵
——讀彭崇谷詩人的詩
向小文
對于人生和詩歌,胡風曾強調:“第一是人生上的戰士,其次才是藝術上的詩人。”彭崇谷詩人用自己長期的生活工作經歷貫穿于和滋潤著傳統詩詞文化,用一種不同于單純的文人心態審視著人生萬象,造就了他的詩詞散發出對人生之新的感悟和新的發現,這是一般的文化詩人所做不到的。也正是這樣一種夾雜著文化焦慮和政治感悟的獨特眼光,彭崇谷詩人的古典詩詞很大程度上拓寬了政治詩人文學情懷的一片新天地,他既整合了古典詩詞的傳統元素和意象,又把自己對新時代的文化、歷史思考和藝術形式融合在一起,創造出許多既洞穿歷史又連貫時代的詩詞佳作。
彭崇谷詩人的詩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他在《丁酉五月從長沙乘高鐵赴河北》中寫道:“古來燕趙自風流,帝子豪杰競未休。正駕鐵龍飛羽箭,方知今日更為牛。”這是一首典型的抒懷詩,全詩幾乎沒有寫景,只有第三句是簡單的時間和空間上的敘述而已。前兩句“古來趙燕自風流,帝子豪杰競未休”,直抒胸臆,是對歷史過往的描述,從而由歷史發出感慨,順此蕩開,把歷史拉入了現實的思考。詩人此時此刻,正坐在高鐵上,鐵龍如羽箭飛奔,讀來栩栩如生,一個飛字動感立現,把詩人的思緒拋向了歷史的遠方。而最后一句“方知今日更為牛”則使得全詩氣勢頓顯,昂然揚起,擲地有聲,讀來是如此地令人豪情萬丈,激情澎湃,真可謂大氣流溢。
我一貫認為寫詩,必須有現實的元素和現實的視野,反映時代,反映當下,反映我們現實的聲音和最真實、最原始的生命體驗。如果用現實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首詩,它絕對是反映我們新時代下的一種全新的生命情感的體驗。鐵龍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一個新的文學意象,它拉近了我們現代人和傳統詩詞的距離。而最后一句“方知今日更為牛”,更是現代政治文化詩人的一種獨特的文化思考。這種純現代式的詩詞創作無疑也是對喜歡徜徉在古典詩詞里摘字尋句的創作者的一種絕妙地諷刺,記得一位詩人說過,如果你把你的詩詞放在唐詩宋詞里面,能以假亂真,以至于不能識別,這只能算是對詩詞創作的恥辱。誠然,沒有現代氣息的詩詞創作,脫離當下的詩詞創作,只會是一潭死水。
葉燮《原詩》中有語:“詩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辨以出,隨遇發生,隨生即盛。”彭崇谷詩人正是用政治文人的心態傾注于古典詩詞的創作,有高于常人的政治胸襟從而決定了他詩詞寫作的高度和溫度,其作品意境和氣勢讀來自然給人的震撼力是不同的。
有幸中讀到了彭崇谷詩人的三首絕句《游武漢黃鶴樓》:“足橫欲斷大江流,揪住龜蛇鸚鵡洲。眼內風光何止癮,敢攀絕頂第一牛。”“彩柱飛檐挺九霄,城郭鄉野盡春潮。遠觀萬里東流水,后浪總超前浪高。”“偉樓聳峙水水云連,鶴去詩追詠萬千。騷客休夸崔顥句,今人妙句愧詩仙。”,讓我對“詩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詮釋。
詩人第一首絕句用足橫就能截斷大江的流動,完全非一般人之氣勢和胸襟所能,一個揪字足見神奇和力量,大氣有度,又想象豐富。但作者的視野是完全不單純滿足于眼前所看到的景色的,立志登上絕頂看得更高更遠才是終極,表現了作者不滿足于現狀和立志勇攀高峰的雄心和氣魄,大大開闊了詩的意境。詩人的第二首絕句先從黃鶴樓的雄偉氣勢寫起,接著一眼望去,城鄉一派繁榮,長江之水奔騰滾滾東去,由此生發出“后浪總超前浪高”的感慨。全詩正如作者所寫春潮涌動那樣,讓人感受到了時代的潮流滾滾向前,后浪總比前浪高的勇氣和無限的魅力,高揚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蘊含著人生哲理,閃耀著人性的光輝。詩人的第三首絕句一方面是在寫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游覽黃鶴樓寫詩作賦不斷的盛況,凸顯了黃鶴樓豐富的文化底蘊。但最令人莫過于稱奇和叫好的是詩人對新時代下詩人的期望,詩人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能寫出超越崔顥和讓詩仙李白慚愧的詩句。當然現代人的詩句整體上不一定能超越崔顥和詩仙李白寫黃鶴樓的詩句,但詩人所體現出來的勇氣和豪氣,是值得令人贊許的。而正是有了這種勇氣和豪氣的支撐,我們現代的詩人才會去努力創作,才會如彭崇谷詩人所期望的“莫嘆今詩遜古詩”。
從以上的三首絕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彭崇谷詩人在詩詞創作中所流動出來的大筆搖轉的氣勢,讀來確實宏肆磅礴,氣象凌云,加之豪情的流溢,奔騰的詩心,如巨浪攜裹著洶涌的狂濤,如曠闊無垠、蕭蕭寒風中傳來的馬鳴之音,讀來令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大振,感受著詩人人生所煥發出的積極向上、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而絕不是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鄉愁的消極和淡淡的哀傷,也絕不是李白“一為遷客去長沙,遠望長安不見家”的迷惘和寂寥。單純從藝術層面上來分析,詩人的三首詩稍遜于二人,但詩人的境界和立意的高度是遠遠高于二人的。
以廣闊的視野、跳躍的思維、深厚的家國情懷、深邃的處世智慧、高潔的人生理念來打造詩詞作品的思想及境界高度是彭崇谷詩人詩詞作品的突出特色。詩人在西安華清池觀看大型歌舞劇《長恨歌》后即作詩:“妙舞天資絕唱和,可惜極樂致國疴。今人多憶唐皇淚,華夏方無長恨歌。”《長恨歌》是白居易記述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悲劇故事的一首長詩,西安曾以此詩為題材編成大型歌舞劇上演。彭崇谷詩人此詩第一句贊美了楊貴妃的天姿國色、美妙舞姿,以及她和唐玄宗絕代唱和的愛情生活。第二句急轉直下對唐玄宗樂極誤國導致“安史之亂”的慘痛結局發出深深嘆息并給予深刻批評。第三、四句針對當下享樂至上、奢侈之風盛行的現狀警示世人只有深刻吸取唐玄宗敗國的教訓,力戒窮奢極欲,才能避免這類歷史悲劇的重演,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此詩以方尺舞臺之事上穿千年歷史,下連當代時勢,說明了一個治國、處事、做人的大道理,其藝術高度和思想深度無不令人贊嘆!
詩人游覽惠州西湖當年蘇東坡修筑的長堤時作的一首詩也達到了同樣的效果:“樓浴春陽翠樹稠,花陰橋拱古堤悠。時光易換山湖色,詩賦無失萬古留。錦鳥叼云揚勁羽,肥魚戲浪競鰲頭。何須貪戀身邊景,無限風光萬里舟。”此詩前兩句從贊美蘇堤的絢麗景色入筆,第三、四句感嘆歷史滄桑,山湖易色、富貴榮華如過眼云煙,惟詩賦文章萬古流芳。后兩聯從寫西湖所見錦鳥競飛、肥魚爭先這一自然景觀中感悟出人生不應留戀于眼前的景色或已取得的成就,應志存高遠,不斷奮進,更好的景色更大的成就還在繼續奮斗之中,表達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價值取向。此詩敘事、寫景、抒情、言理巧妙結合,情由景生、理從事出,其視野的寬度與思維的深度、意境的高度是一般詩作難以比擬的。
再如“一望商丘古氣氳,皇都幾度帝王君。秋風掃葉紛飛謝,只見一堆甲骨文”(《丙申秋觀安陽有感》)感嘆秋風無情,歷史遠去榮華不在,只留下甲骨文在這里見證歷史。寫得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開闊了詩文的視野,使得詩文的張力更大,從而留給了讀者無限的啟發和遐思。
在詩詞審美的評介中,如果一首詩讀者讀完之后在腦海中沒有留下什么可以值得回味的畫面或者震撼的瞬間,這樣的詩詞肯定談不上是什么佳作。然而詩詞作品要能使人動心,給人以回味,必須借助于作品中優美場景的打造及奇詞妙句的運用。彭崇谷的詩詞作品正好體現了這一特色。如他寫春天景色:“滿眼蔥蘢手捧春,游人采景擠紛紛。誰家紫燕掠空過?剪下紅黃一片云。”“一行春色千幅畫,幾點白云萬里天。”寫九月桂花之香:“巧把綠衣裁,金花錦首開。風輕香欲醉,疑是玉人來。”寫姑娘們賞春花:“清風又送嬌聲脆,難辨花容與麗人。”寫馬王堆漢墓千年古尸:“彩袖紅顏笑客來。”這些優美畫面的構造及精心的場景設置都使人過目難忘。
至于彭崇谷詩人在一些詩詞作品中所感悟出的一些充滿哲理、閃爍著智慧之光的格言警句,更能動人心弦、催人進取。如他在《春晨》中寫道:“有心春灑一身汗,無慮秋收百擔錢。”在《詠紫薇》中寫道:“平生不歷千般苦,哪有風光無限時。”《觀百年古榕樹》中寫道:“久把足根深入土,何愁風雨撼其身。”他罵奸賊秦檜:“正道豈容斜道笑”。這些妙句無不使人入腦入心。
善于用動詞來表現令人震撼的畫面和場景,這是古人在詩詞創作中慣用的技法,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個掛字使得畫面感十足,一個落字,盡得風流,整詩讀完之后,立體的畫面感躍然而來。彭崇谷詩人也深諳此道,善于運用動詞為他的詩詞增加氣勢,讀來大氣勢磅礴,滿目生輝。動詞的嫻熟使用在某種程度上是詩人吞吐胸中“筆下風云百萬兵”(《有感于以文載道》)的需要,也只有用動詞才能表現他心中涌動的力量和奔騰的情感。在作者的詩詞創作中通篇能找到這樣的動詞和用得很形象生動的句子。如《夏日暮觀驟雨》:“沉云吞落日,驟雨剪繁華。雀抖階檐下,鷹擊云浪家。”詩的每一句都用了動詞,第一句用吞,第二句用剪,第三句用抖,第四句用擊,把大自然的神奇瑰偉描繪得很生動到位。而從這首詩詞欣賞的角度來說,通篇沒有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白,讀者只能通過畫面來揣摩作者想去表達什么,這是作者另外的一種詩詞創作風格的體現和存在。
詩人贊頌紅旗渠“滾滾清波天上來,一路歡歌淌云臺”“凌風駕霧天上過,穿洞攀峰碧浪徊”“肩扛手提釬錘舞,地動山搖萬旗栽”(《紅旗渠頌》),這都是一些寫得很形象、搖曳多姿的大美佳句。詩人善于在每一句中運用妥帖、栩栩有神的動詞,將人定勝天的場景寫得美妙多姿,豪情四射,大大提升了詩的形象美與壯麗美。洋溢著濃厚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人生態度。這有如毛澤東《長征》的:“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他們共同洋溢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確實值得我們敬仰,但毛主席是詩歌的體驗者,而作者只是做為紅旗渠的旁觀者,能用如此動感十足、形象感十足的語言來表達,試想如果沒有對現實生活的深切了解和豐富的想象力,加之一定的文學情懷和功底,是寫不出如此令人喝彩的文字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文情懷是詩人彭崇谷骨子里與生俱來的基因,他的大部分詩都是在關注歷史,審視歷史,筆觸伸向現實的每一個角落。而他的從政經歷更能讓他善于以獨特的眼光和情懷對生活、歷史萬象做出不同于一般文化人的見解和表達。詩人獨特的文化和歷史見解,加之詩人時時刻刻跳動的文學脈搏,成就了詩人的詩詞語言是如此地豪氣,表達出來的智慧火花和思想是如此地深刻和具有見地。他幾乎每一首詩,或是居高臨下的大氣,或是入木三分的深刻。他“筆下風云百萬兵”(《有感于以文載道》)顯得豪情流蕩;“萬里蒼山萬里天”(《過唐古拉山口》)則是目吞萬里;“不鎖妖龍不罷休”(《丁酉湖南抗洪》)氣勢浩瀚,更是超乎塵垢之外的雄邁;“壯樹勃發驟雨后,輕舟快在浪激時。華年莫仿溫箱草,當效梅香斗雪枝”《七月二十八日觀暴雨倒樹折枝》又是如此地令人警策和發人深思;就連“嶺上鶯歌鳴翠樹,河邊釣父候漁船”(《春日回鄉》)的閑逸中也免不了“市人莫醉華街景,哪比斯鄉好種田”(《春日回鄉》)的瀟灑和豪放。
對于一些關注于現實和歷史的題材,由于開口大,極易流于形式化和政治口號化,彭崇谷詩人的詩詞很少這樣。這是和詩人的文學修養密切相關的。詩人不但擅長于寫賦,我知道的就有《三江源賦》收錄入高校教材,《湘江賦》錄入中學教材。同時詩人還擅長于書法和繪畫,更喜歡深度的理性思考;他自覺和不自覺地從書法和繪畫及理性思考之中吸取創作的營養和思想。加之詩人開闊的視野,獨特的生活經歷,讓詩人寫出來的詩詞,自然而然就能站得高,看得遠,不同于一般人的視角。當然詩人也有一些不很成功的詩作,個別作品語言不夠精煉,過于現代化和平淡,如絕句中的“寶位金山榮可慕”句,就詩意不夠,沖擊力微弱。但我相信,彭崇谷詩人做為人生戰士的勝利者,做為有著領導氣質和文人情懷雙重特質的詩人,在“沁園春里好耕田”(《公務員學詩》)的激情驅動下,在“欲補蒼天斷此愁,長纓把禍囚”(《長相思·暴雨》)的豪情壯志中,在“十億民心十億關”(《丁酉秋登山海關》)的沉思中,我將會看到一個更加成熟的詩人向我們走來,一首首閃耀著“政治文學視角”“筆下風云百萬兵”的詩詞向我們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