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開羅訊(記者褚國飛)第四屆中非文明對話大會于當地時間4月16日在埃及伊斯梅利亞成功舉行。大會主題為“古典智慧的現代價值——中非古代文明對當代全球性挑戰的啟示與鏡鑒”,來自中國和非洲的知名專家、學者和外交使節、媒體記者等百余人出席開幕式。本屆大會設“中非古典文明中的治理經驗互鑒”“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城市與鄉村治理:挑戰與應對”“考古合作與文物保護”三個分論壇。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高翔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本屆中非文明對話大會主題,既是落實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精神的重要實踐,也是深化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下的全球文明倡議的生動注腳,更是對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智慧獻禮。
高翔指出,當前國際局勢變亂交織,地緣沖突延宕升級,“脫鉤斷鏈”愈演愈烈,全球南方加快崛起。越是在這個時候,越希望我們的政治家們、學術精英們回望歷史,從先民的思想智慧、成敗得失中汲取贏得未來的知識和營養。中華文明與非洲文明始終是璀璨的“雙子星座”,中國與非洲的文明交往史,是一部跨越山海、和合共生的壯麗史詩。著眼今朝,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為文明互鑒注入新動能。中非關系在此次峰會上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提出中非共同推進公正合理的現代化、開放共贏的現代化、人民至上的現代化、多元包容的現代化、生態友好的現代化與和平安全的現代化,并啟動“文明互鑒伙伴行動”等十大伙伴行動。中非雙方不僅成為南南合作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范,更向世界宣告,發展中國家完全能夠以獨立自主的姿態,共創人類文明新形態,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現代化道路。
高翔強調,作為中非人文交流的旗艦平臺,中非文明對話大會始終秉持三大使命:一是筑牢中非友好的文化根基,二是探索文明互鑒的實踐路徑,三是貢獻全球治理的南方智慧。高翔就深化中非文明互鑒提了三點倡議:第一,溯文明之源,以古典智慧啟迪現代治理;第二,聚創新之力,以文明對話助推發展實踐;第三,擔時代之責,以中非合力重塑文明敘事。在高翔院長的引領下,中國非洲研究院正在組織撰寫非洲通史,旨在通過嚴謹的學術研究,把客觀、真正尊重非洲文明的真實的歷史還給人民告訴世界。中國社會科學院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推動中國非洲研究院持續開展深層次、多樣化的思想對話與學術交流,始終將推動中非文明互鑒作為重要使命。
中國駐埃及大使兼駐阿拉伯國家聯盟全權代表廖力強,埃及外交事務委員會主任、前外交部部長助理、埃及前駐俄羅斯大使、中國非洲研究院顧問伊扎特·薩阿德·賽義德,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副校長、教授穆罕默德·薩阿德·扎赫盧爾,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教授哈桑·拉加布等在會議開幕式致辭。賽義德指出,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真實親誠”的新時期中國對非政策理念,宣示中非是命運共同體,2024年又將中非關系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202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為中非合作增添文化與人文維度,推動雙方更深層次的互信與合作。通過中非文明對話大會等平臺,雙方強化文化與社會紐帶,推動建立基于共同利益與相互理解的長期伙伴關系。扎赫盧爾指出,此次會議在埃及舉行,肯定了埃及作為東西方重要橋梁的地區和國際地位,以及在促進不同文化和民族相互理解方面發揮的突出作用。蘇伊士運河大學及其孔子學院作為實踐典范,通過學術交流、職業培訓及企業就業論壇等機制,搭建中埃人才培養與文化交流平臺,并聯動非洲其他孔子學院共享經驗,破解協作壁壘,共同推進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拉加布表示,今天我們齊聚一堂,既是為了回顧中非古老文明的輝煌,也是為了共同探尋古典智慧應對當代全球性挑戰的啟示。相信通過今天的深入交流與對話,必將為中非文明互鑒注入新的動力,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中非智慧與中非力量!
此次中非文明對話大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非洲研究院、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共同主辦。高翔院長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向蘇伊士運河大學贈送了阿拉伯語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4卷。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