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xù)來關注由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冠名播出的“映山紅行動”第19季。今年,我們映山紅行動的主題是關注農村孩子的“科學夢”。前不久,我們的記者來到了六安市金安區(qū)的兩所學校,看看那里的孩子們是如何上科學課的。
王程承 六安市金安區(qū)博文學校教師:首先我來問大家一個問題,是哪位科學家最先發(fā)現了電燈。
學生:愛迪生
在博文學校四年級的教室里,王老師正在給同學們上電路相關的科學課。同學們積極踴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課堂上,老師先通過幻燈片,介紹相關教學內容。隨后,再通過教具演示,使得同學們有了一個更直觀的感受。
王程承 六安市金安區(qū)博文學校教師:根據每節(jié)課的設計,有PPT(幻燈片),有視頻,有實驗器材,等等。
孩子們的面前擺放了實驗教具,老師演示之后,同桌之間兩兩合作,進行實驗操作。
(現場)老師:當你不亮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對照書本找一找你所欠缺的知識呢?
通過這樣的“上手”練習,讓孩子們進一步加深了對電路科學的興趣。
博文學校四年級學生:我們用電池還有小開關,還有燈泡,然后還有導線,教我們如何把這個燈泡弄亮。
王程承 六安市金安區(qū)博文學校教師:很多孩子對未知的事情有探索欲,他想弄清楚里面的奧秘。所以他們學起來是比較快樂也比較快的。
而在距離文博學校13公里遠的淠東學校,老師戴仁杰正在帶著孩子們學習有關巖石種類的知識。這樣輕松有趣的課程,孩子們學得津津有味。老師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在科學課上主要是通過圖片和課本,去學習電路和巖石的知識。
(現場)你讀一下 顏色 氣味 軟硬 粗糙 條紋
介紹科學知識,了解相關原理?,F在,科學課已經成為這里孩子們喜歡的課程之一。孩子們在課堂上對科學求知探索的態(tài)度真的很令人欣喜,希望他們未來都能實現自己所說的目標。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在這些鄉(xiāng)鎮(zhèn)學校,想把科學課上好,并在某些課程中做一些實驗延展,其實還是有一些欠缺的。
戴仁杰 六安市金安區(qū)淠東學校老師:沒有實物 ,現場找比較困難一點,沒有準備這些東西。沒有這個教具,比較缺乏這些東西。
受制于條件的掣肘,淠東學校的孩子們在科學課上可用的教具并不是太多。老師上課也只能“看菜下飯”。
戴仁杰 六安市金安區(qū)淠東學校老師:有同學對某方面有興趣,但是現實中我們做不到。條件有限。有時候我們用電子白板,放點這方面的視頻。給他們過過“干癮”。
李子芳 六安市金安區(qū)淠東學校校長:好多就是由于條件限制,我們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然后讓老師指導。
記者了解到,這兩所學校每周要上一至兩節(jié)科學課。為支持農村孩子的“科學夢”,學校盡其所能,為他們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孩子們也會因地制宜,進行相關學習。
張高陽 六安市金安區(qū)博文學校校長:結合附近(條件)(進行)勞動實踐,去采集植物標本 觀察昆蟲 以及一些蔬菜瓜果之類的(觀察)。
六安市金安區(qū)淠東學校四年級學生:小院子里面都有石頭鋪的路,常常去那里摸那些石頭。
這里的老師和孩子們,希望有更多機會,拓展科學課的內容,增長更多的見識。
張高陽 六安市金安區(qū)博文學校校長:一些器具、比如顯微鏡 一些動植物標本,以及相關的科普類的書籍,這些我們學校目前還是比較缺乏的。
李子芳 六安市金安區(qū)淠東學校校長:一個是需要比較好的設備(教具),另外一個有專業(yè)老師指導。如果說這一方面能夠給我們關注和幫助,對激發(fā)農村孩子對科技的興趣大有好處。
來源:安徽經視記者報道
編輯:申琪
責編:左開勛 何士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