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小麥返青拔節,遠望一片青綠。4月10日,在濟南市起步區太平街道,濟南益農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服務隊員正在麥田中忙碌。他們按標準方法采集小麥植株樣本,每隔一定距離取樣一次,最終將樣本密封保存。益農科技總經理姜家勝解釋道,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當地測土配方施肥的第二階段取樣工作。
技術服務隊員正在田間采集小麥植株樣本。
為推動主要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和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濟南市起步區于2024年啟動了科學施肥增效項目,探索推廣施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測土配方施肥正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姜家勝介紹:“測土配方施肥,通俗來講是‘先體檢,再開藥’。我們通過采集土壤樣品進行專業檢測,精準分析土壤中的酸堿度,以及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含量,結合作物需肥特性制定個性化施肥方案。執行起來主要分為三個步驟:一是測土,二是配方,三是指導施肥。”
新一輪的測土配方施肥于2024年秋季啟動。姜家勝和團隊負責樣品收集與送檢,并依據配方指導種植戶科學施肥。在9月冬小麥種植前,團隊已深入田間采集土樣,送至農業科研院所檢測成分,由農業專家根據結果制定底肥配方。2025年3月小麥返青期,團隊進行了第二次樣品采集?!拔覀儸F在就需要對各區域小麥抽樣并作成分分析,觀察前期施肥效果,再根據植株養分含量規劃后續追肥配方?!苯覄僬f。
科學施肥增效項目培訓觀摩會現場。
“推廣科學施肥技術的同時,我們也對種植戶的化肥使用習慣進行了調查。”姜家勝提到,“走訪發現,目前許多農民存在施肥誤區,比如跟風使用農資經銷商推薦的產品,憑經驗而非科學依據施肥。還有農戶迷信‘肥料越多產量越高’,導致過量施用,造成浪費和污染。因此,除了測土配方施肥,我們還需加強農技培訓,引導農民養成科學的耕種理念?!?/p>
4月17日,起步區舉辦科學施肥增效項目培訓觀摩會,40余名農民及種糧大戶參與學習,并前往示范田實地參觀。參加活動的種糧大戶王士泉分享道:“我承包了1000多畝地,過去每畝化肥用量60—70公斤,也沒有關注過氮、磷、鉀的配比。十多年下來,土地板結、鹽堿化嚴重,投入和效益不成正比。這兩年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每畝用量降至50公斤以下,還通過調節土壤酸堿度提升了作物品質?,F在化肥投入減少了,產量沒降,甚至還有提升。”
(大眾新聞·農村大眾記者 安臻 通訊員 趙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