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午,陽光灑在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鎮泉河村的河灘上,遠處山巒疊翠,溪水潺潺。在這個風景如畫的小村莊,遠道而來的濰坊游客劉海順一家正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中,他們專程趕來,只為品嘗當地獨具特色的農家樂——“一魚三吃”。
走進一家農家樂,院內已坐滿了前來就餐的游客。郭端銘,這家農家樂的老板,正忙前忙后地招呼著客人。據他介紹,自清明假期以來,每到周末,他的農家樂都會有約50桌客人,都是沖著當地特色養殖的鱘魚、金鱒、虹鱒而來。
“這個小村莊的水資源太好了,只有好水才能養出味道如此鮮美的魚兒。”劉海順一家在品嘗了“一魚三吃”后,不禁豎起了大拇指。金黃酥脆的炸魚片、鮮嫩爽滑的清蒸魚塊、香氣四溢的紅燒魚尾,每一道菜都讓人回味無窮。而這一切美味,都得益于泉河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泉河村,一個隱藏于群山之中的小村莊,自古便因上龍灣、下龍灣而名揚四鄉。相傳古時候,該村的東山下有兩處涌流的泉眼,兩眼泉相隔300多米,泉水清澈甘冽,四季不涸。上泉眼急流沖地成溝,當地人取名為“蔭溝”;下泉眼位于山崖間,形成瀑布清潭,取名“龍池”。這些神秘而美麗的傳說,給泉河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孕育了這里獨特的冷水魚養殖產業。
冷水魚養殖在泉河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是當地水利部門探索發展的一個新項目。項目設立初期,因部分村民在此打工,并逐漸成為了冷水魚養殖方面的“專家”。2000年,郭端銘一家瞅準時機,辦起了冷水魚養殖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如今養殖場占地約2600平方米,擁有大小魚池26個,存塘魚超10萬尾。
然而,冷水魚養殖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盡管早早便投身于這個行業,當地多數養殖戶卻錯過了冷水魚售價高達數百元一斤的黃金時期。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市場競爭的加劇,冷水魚的價格一路下跌,一度跌至一二十元一斤,并時常面臨滯銷的困境。直到2023年,隨著疫情的退去,冷水魚的市場行情才開始有所轉暖。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客商紛紛登門采購,金鱒、虹鱒一度成了搶手貨。
這一系列的轉變,離不開當地政府對鄉村產業的扶持和推動。近年來,源泉鎮深挖鄉村特色產業潛力,大力發展“一村一業”。泉河村的冷水魚養殖,作為當地的特色產業之一,得到重點扶持。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培訓等措施,當地的冷水魚養殖產業逐漸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郭端銘感慨地說:“冷水魚養殖產業的興起,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更為我們農家樂提供了豐富的食材來源。許多游客都是慕名而來,就是為了品嘗我們的冷水魚。”
冷水魚養殖產業的繁榮,為泉河村的農家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不僅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徑,更為博山的鄉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來,眾多城市緊盯文旅產業,視其為發展的新出路。博山也不例外,盡管鄉村旅游受季節影響較為明顯,但對于冷水魚養殖這一行業而言,卻是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如今,冷水魚已成為泉河村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品嘗美食、觀賞美景。而泉河村的農家樂,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發展壯大,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姜濤 通訊員高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