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合肥4月18日電 (記者李希蒙)18日上午,記者從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針對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暴露出數據造假、程序違法等突出問題,2024年,按照生態環境部等國家部門工作部署,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市場監管局、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省人民檢察院、省高級人民法院等部門,深入開展機動車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造假專項整治行動,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據悉,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安徽省生態環境部門共立案查處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210家,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178份,罰款3100多萬元;向市場監管部門移交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出具不實報告、虛假報告的案件76起。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辦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涉嫌犯罪案件12起。聯合省公安廳、省人民檢察院對1家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實施省級掛牌督辦。
記者了解到,專項整治行動期間,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強化跨部門協同治理,建立健全法律適用會商、行刑銜接及信息共享機制,精準指導各地依法辦案。市級層面聚焦機動車檢測行業突出問題,各地累計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召開案件會商會500余次,實現對全省474家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和286家機動車排放性能維護(維修)站全覆蓋檢查,有力有效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同時,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積極爭取專業機構支持,對16個地市41名執法骨干開展現場實訓,提升實戰技能。同時利用技術手段和大數據分析方法,識別并推送問題線索上萬條。創新構建“線上巡查+智能分析+精準執法”的非現場監管體系,推動移動源污染治理能力現代化。各市生態環境局通過“人防+技防”手段,優化升級機動車排放監管系統,邀請專家輔助執法,確保違法事實查得清、違法證據固得牢、法律適用用得準。
不僅如此,各相關部門綜合運用行政、司法、信用等手段,持續加強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監管。依法依規嚴厲打擊機動車排放檢測機構弄虛作假行為,對符合嚴重情形的,移送市場監管部門取消檢驗資質。
全省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累計發布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違法典型案例30余起。各地結合實際,積極開展宣傳引導。馬鞍山、亳州、滁州等市對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負責人開展法律教育;淮北、阜陽、宿州等市發布致重型車車主的一封信;阜陽、蚌埠、亳州等市制定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規范操作指引、負面清單、監管辦法等文件,促進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守法經營、健康發展。
此外,對其他類型的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如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環保設施驗收、碳排放領域機構,安徽省生態環境廳也依法依規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修訂施行《安徽省環境保護條例》,增加弄虛作假情節嚴重的機構及有關責任人限期禁業規定;嚴厲打擊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全年共查處社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件47起、罰款680多萬元。連續兩年開展社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環境信用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實施分類監管;牽頭推動滬蘇浙皖生態環境部門簽署備忘錄,構建了長三角區域社會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環保信用監管信息共享機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局面初步形成。常態化開展環評文件質量復核,持續強化環評市場監管,2024年全省復核環評文件1592份,現場檢查環評機構153家次,對61家次環評機構、69人次環評編制人員進行失信記分,實行信用懲戒。持續開展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民航等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評估工作,全年評估《核查結論》207份,合格率達97.1%。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羅宏在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將持續鞏固深化專項整治行動成果,健全跨部門聯席執法協作機制,深挖問題根源,重拳破解頑瘴痼疾。持續學習先進經驗,智慧賦能提質增效,高標準完善省級非現場監管智慧平臺,構建“非現場巡查+AI智能診斷+靶向執法”新模式。建立機動車執法實訓基地,培養專業執法隊伍,探索實行“正向激勵+反向約束”相結合,持續做好長效機制后半篇文章,切實維護公平競爭、合法經營的市場秩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