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父母希望孩子去名校讀博、讀研,是為了給孩子的未來鋪路,但誰能想到有時為了學歷,有的同學竟要拿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去換。早在前兩年,網上有一個詞條叫“患癌課題組”,引發了很大關注。
其中有一位師姐得了最難治愈的胰腺癌,其他幾位學生也都傳出患病的消息,他們都曾在同一個實驗室工作,而他們的導師正是宋院士。學生們都想弄清楚這件事情的主要責任方究竟是誰。
“宋院士”演講歸來,這次在自家地盤,學生:好遺憾,沒法撕海報了
事發的院校是一所著名的985高校,宋老師本身是一位院士,他的名聲一直以來頗為光彩。只是在這件事上,僅從他的學術能力似乎無法解釋為何讓學生暴露在易致病的環境中,以至于學生犧牲了健康,只為畢業和導師的成果產出。
宋院士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要追溯到2024年12月19日。他到清華大學醫學院舉辦講座,內容是他專長的臨床實踐及理論研究方面。原本作為一位重量級專家,來聽講座的清華北大的學生是很有素質、很給面子的。
但由于課題組的事情尚未解決,一位北大的學生在講座結束后質問宋院士相關問題,結果被要求出示學生證。這時,另一位較為激動的清華附中高三學生沖上前去撕毀了講座的海報。或許是宋院士擔心此類情況再次發生,所以沉寂了很久。
直到最近,時隔半年后突然傳來消息,宋院士將重出江湖,這一次他將在廣州進行一場演講。有人查看了邀請函,發現不愧是宋院士,演講題目待定,充滿神秘感。在廣州畢竟是宋院士熟悉的地方,或許不會有人敢過多提問。
也有學生遺憾地表示,這次估計不會有勇敢的學生上去撕海報了。不過評論區很熱鬧,有一位同學拿出1000塊獎金,表示希望當天參加講座的同學可以詢問以下其中一個問題,比如詢問宋院士,他的兒子高中就能發表SCI論文是怎么回事。
或者他的研究結果中圖片重復為何不需要撤稿,以及他的實驗室學生生病后是否有后續處理。提出這些問題并非是想給宋院士找麻煩,更多的是讓學生們心里有個底,了解他的課題組是否值得報考,這樣優秀且有領導能力的老師,給學生帶來的究竟是益處還是弊端。
站在宋院士的角度,他或許也很困擾,但誰是真正的受益者呢?
首先,他本身出自學術之家,為兒子積累了豐厚的資源。事實上,不只是他,很多學術圈的大佬可能會利用自己的學生或職務之便,幫自己的孩子在學術道路上提前奠定一些基礎。
但高中發 SCI 這件事著實過于夸張,很多碩士生努力好幾年才能發表一篇頂級期刊論文。那么,如果一個高中生就能輕易做到,又該如何評判這些學生的努力呢?無論怎樣,如果能有一個解釋,這不僅是對學生和家長的負責。
也會讓人覺得這些院士并非高高在上,與普通人的距離也并非遙不可及,起碼讓學生知道上學時還是有老師愿意為他們負責的。宋院士可能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因為在清華講座那天,最后他是在老師和學生的護送下匆匆離場的。
可是,如果這些問題一開始就能解釋清楚,相信也不會有人在網絡上一次次用高額獎金促使大家去為難宋院士。也由衷地希望,在學術這個生態圈內能夠有所轉變,學生不再是耗材,他們的人格應該被發現并得到尊重。
上大學不至于把自己的健康搭進去。到底是學業重要還是人生更重要?大家都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更要有道德良知。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