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崔文燦 圖/羊城晚報記者 郭子揚
在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一間實訓教室內,幾張造型流暢的智能座椅正隨著學生的操作緩緩傾斜。頭枕升降、腳托調節、按摩功能啟動……這些場景,正是該校產品設計專業職教本科課程《人因工學概論》的日常課堂。
作為全國首批職業本科試點院校之一,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在職業教育領域深耕多年,其藝術設計學院更是以“用手去思考”的理念聞名。日前,記者走進這所設計名校,探訪一門將人體工學、產業需求與前沿科技深度融合的課程。
職校探索跨界培養 精設計、重研發、通商道、厚人文
在該校藝術設計學院的一間實訓室內,四張不同款式的人體座椅一列排開。它們價值不菲,最前沿的一款售價在2萬元左右。課上,廣輕大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歐棟生揭秘零重力座椅原理:通過115度大傾角靠背與35°上翹坐墊使人體呈心臟-膝蓋水平科學姿態,配合曲面軟墊和腿托支撐將臀部壓力分散至背腿,模擬接近太空失重的放松體感——這就是“零重力狀態”的核心。
廣輕大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歐棟生為學生揭秘零重力座椅原理
在幾十分鐘的課堂中,學生們圍繞這款智能座椅展開討論:頭枕升降如何適配不同身高人群?腿托角度怎樣避免小腿血液不暢?座椅通風和加熱系統如何兼顧南北市場需求?這些問題背后,是《人因工學概論》的核心教學目標之一——將人體尺寸、行為習慣等理論轉化為可落地的產品設計。
人因工學課,顧名思義,就是將人體各類因素融合在內的工學課程。這是產品設計專業的課程之一,于2024年針對廣輕大首批本科生開設。
“職教本科的課堂必須緊貼產業。”擁有十余年企業工作經驗的歐棟生強調。他身后的實訓設備正是合作企業免費提供的教學用具,“市場上這類高端座椅常配備于奔馳、奧迪等品牌車型,學生能接觸到真實產品,才能理解設計具體細節與市場定位的關系。”
在傳統本科院校,《人因工學概論》多側重于理論教學,而在這所職教本科課堂,記者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場景——
三維人體掃描儀精準采集數據,AI大模型分析用戶習慣,課程內容已融入低空經濟飛行器座艙、老年康復機器人等前沿領域;
針對老齡化社會設計適老座椅,依據南方人體尺寸優化產品參數,燈光氛圍調節提升駕駛情緒價值;
學生需調研目標客戶群體的人體百分位數,計算功能配置與成本的關系,“高端版增加按摩和語音識別,基礎版則側重核心舒適度”……
“設計要為美好生活服務。”歐棟生用一句話概括課程理念,“我們培養的是‘精設計、重研發、通商道、厚人文’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既要掌握人體工學和智能技術,也要關注社會需求,更要讓產品‘做得出來、賣得出去’?!?/p>
企業總監轉型教師 把27年經驗“反哺”課堂
在入職廣輕大之前,擁有工學博士學位、博士后工作站履歷的歐棟生已在行業前沿摸爬滾打了十余年。他的研究領域涉及低空飛行器、機器人,用他的話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干過。
而該院產品設計(本科)專業帶頭人姚遠教授曾在美的、TCL、康佳等知名企業從事產品設計與設計管理工作長達27年,2023年年初,姚遠和歐棟生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至廣輕藝術設計學院?!奥殬I教育需要適應‘創意設計+數字技術’融合發展的語境,為數字創意產業培養高層次人才?!币h指著實訓室里的產品說,“這些設備不只是教具,更是未來行業的縮影?!?/p>
兩位行業大咖的加入為課堂帶來了顯著變化:讓企業真實項目進入課堂,請一線技術高管參與方案評審,使學生作品直接對接客戶需求。產品設計本科專業大一學生吳雅菲對此感受深刻:“企業內部更加貼合市場的最新詳情,產品設計是一個非??简炐畔⒌男袠I,所以我們學校的產品設計還是走在前沿的,信息流通也非常廣泛。”
這種“產業基因”也體現在學生培養方案中。與傳統本科相比,該校課程增加了犀牛建模等軟件實訓,大一、大二即引入競賽和工作室項目?!捌胀ū究仆瑢W還在學理論時,我們已經能完成從調研到建模的全流程了。這種實操性的課程能幫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內容,讓我們在課堂上更投入?!睂W生詹凱峰說。
職教本科辟徑突圍 與重點高?!板e位競爭”
產品設計專業是廣東首個開設職教本科的專業,雖在職教圈內一馬當先,但是否能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的傳統985強校“掰手腕”?
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團隊信心十足,《人因工學概論》的另一位講師羅冠章說:“我們的學生可能理論深度稍遜,但產教融合的深度是獨特優勢?!?/p>
今年恰逢廣輕藝術設計學院建院50周年,從1975年的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校,到如今廣東省首個產品設計職業本科專業辦學,這座“設計師搖籃”始終保持著對產業變革的敏銳度,“用手去思考”的定位,也凸顯出這所院校對動手能力的重視。在學院老師們看來,這是和本科院校最大的不同,也是“錯位競爭”的關鍵。
眼下,在《人因工學概論》的課堂,傳統與現代正在交融:學生們既要掌握人體尺寸測量等基礎技能,也要學習用AI分析用戶數據;既要理解關乎人體的生物力學原理,也要思考如何通過美學提升產品溢價。正如姚遠所說:“AI生成技術再強大,設計師的美學素養和人性化思維永遠不可替代。”
來源:羊城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