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與自我批評是黨在革命實踐活動中逐漸確立、堅持和發揚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之一,是中國共產黨的新作風,是毛澤東的獨特創造,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標志之一。
“從血的教訓中糾正過來”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召開,中國共產黨從此建立和發展起來。但是,處于幼年階段的黨對于敵情和任務估計不夠準確,脫離實際,機械地搬用外國經驗,加之共產國際的因素,黨的路線發生了錯誤,黨的組織和革命事業遭受了重大挫折。
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在共產國際的影響下,中共放棄了革命的領導權和武裝斗爭,試圖以妥協讓步處理同國民黨的關系。國民黨卻發動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遭到屠殺,共產黨的力量遭遇重大損失。1927年4月,中共五大的部分代表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陳獨秀自己也作了一些檢討。雖然沒有從根本上扭轉黨的錯誤路線,但說明中共開始將“批評與自我批評”運用到黨的實踐活動中。
1927年8月,八七會議進一步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然而由于共產國際及其代表的“左”傾思想影響,在反對右傾錯誤時沒有注意防止和糾正“左”的錯誤,發生了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為代表的三次“左”傾錯誤。一方面,他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教條,脫離中國革命的實際,照搬俄國革命的經驗,幻想中國能夠像俄國一樣,通過中心城市暴動的方式引發全國性革命高潮,進而奪取最后的勝利。另一方面,在黨內實行宗派主義、主觀主義,對與黨內有與他們不同意見的人,進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使得大批優秀的黨員干部受到錯誤對待,甚至是遭到殘酷打擊。這些錯誤不僅使黨的革命事業屢屢受挫,革命人員急速銳減,也使得黨內的民主和團結遭到破壞,黨的力量不斷削弱。
《八七會議》油畫(沈堯伊 作)
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楊尚昆在《遵義會議的回顧》中這樣寫道:
“在檢討和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經驗教訓時,博古首先作報告,他也承認了軍事指揮上的一些錯誤,但在分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時,著重強調的是敵強我弱這個客觀因素。他報告下來,大家都覺得不滿意。接著,周恩來作副報告。他與博古的態度截然不同,明確承認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戰略戰術的錯誤,而且主動地承擔了責任。他也批評了博古,批評李德所提倡的‘短促突擊’和同強大敵人硬拼消耗的錯誤……他出以公心,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這種正確態度,我覺得對扭轉會議形勢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沒有他站出來,會議要取得這樣大的成功是不容易的……這次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第一次由中國黨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中最重大的問題,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一步步結合起來,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
在中國革命的危急時刻,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毛澤東曾評價說,“要反對過分地重視正規化的‘左’的集中主義和冒險主義的傾向,這是由于一部分領導干部對敵情和任務估計過分,并且不看實情,機械地搬用外國經驗而發生的。這一方面,在中央紅色區域,曾經在三年的長時間內(遵義會議以前),付出了極大的犧牲,然后才從血的教訓中糾正過來。這種糾正是遵義會議的成績”。而會上領導人主動承認個人過失并對錯誤路線進行批判的做法,堪稱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生動實踐。
遵義會議布面油畫(沈堯伊創作于1974至1997年,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
遵義會議后,紅軍繼續北上,中共中央隨中央紅軍于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北吳起鎮,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時期—延安時期。在此期間中共更加注重自身作風建設,形成了延安作風。正是在延安,毛澤東第一次明確提出“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完整概念,“共產黨內的矛盾,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去解決”。
1940年秋,毛澤東要到楊家嶺作報告,延安馬列學院專門派四名同志前往迎接。得知情況的毛澤東對他們說:“從楊家嶺到馬列學院,十里八里路,二萬五千里長征都走過來了,這幾步路算不了什么。我不是不知道路,不要接接送送。我們要養成一種新的風氣,延安作風。我們要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
這種新的作風,彭真在后來總結到,“實事求是,堅持真理、隨時修正錯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路線,民主集中制,批評和自我批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等”。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大大增加,黨的工作也取得了許多成就。但是,由于“左”的根源尚未清除,部分黨員的思想和作風也存在問題,毛澤東意識到,“我們還是有缺點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缺點。據我看來,如果不糾正這類缺點,就無法使我們的工作更進一步,就無法使我們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的偉大事業中更進一步”。
為了進一步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思想水平,糾正黨內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中共開始了全黨范圍的整風運動。廣大干部通過學習整風文件,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發現和糾正錯誤,逐漸在思想認識上達到統一。
接下來,毛澤東通過一系列文章對批評與自我批評作出了比較完整的概括。他在《反對黨八股》中表示,對于偶然犯錯誤的同志“須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在《關于整頓三風》中進一步闡明“批評是批評別人,自我批評是批評自己。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對于黨內外各種各樣的意見,都要充分發表出來,“要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除了在理論上闡釋批評與自我批評,領導干部更是親身帶頭,主動要求別人進行批評和揭發。有一天,周恩來發現他常常拿來畫地圖用的半截鉛筆頭不見了,便問警衛員,警衛員回答:“剛才來了位總部首長,用它勾畫地圖,看它太短了,用完后就隨手扔掉了。”
周恩來聽后,表情十分嚴肅,讓警衛員把它找回來。拿著找回來的鉛筆頭,周恩來召集所有的勤務員,對大家說:“我們走過了充滿艱難險阻的萬里長征,吃過很多苦,現在在陜北安了家,但是經濟還十分困難,群眾生活艱苦,這鉛筆還可以用幾天,大家可不能鋪張浪費。這不僅僅是半截鉛筆,這是我軍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從現在起,我要親自把關,每一個人都要同浪費現象作斗爭。是總部首長也不行,你們也可以批評和揭發嘛”。
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折射出中共領導人厲行節約,主動接受來自他人批評的優良品質,“作為領導者,對自己的批評是主要的”。
“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延安整風的成功,使得全黨的政治、思想和組織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黨內達到了空前的團結。此時的中國共產黨也從一個五十多人的小黨轉變成全國性的革命黨,黨的力量有很大發展,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為了進一步總結革命的基本經驗,徹底的打敗日本侵略者,奪取新民主主義的勝利,時隔十七年之后,中共準備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這次開會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我們自己修的房子里開會。過去是租的人家的房子秘密開會”,充分表明黨的發展充滿艱辛,黨的成就來之不易,需要人們倍加珍惜。主席臺頂端的石拱上掛著紅底的橫幅,上面寫著黃色的“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禮堂兩邊的墻上掛著6個“V”字型的旗座,上書“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八個大字,大廳后墻有毛澤東題寫的“同心同德”。禮堂的布置充分體現了會議的主題,而“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則是對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點強調。
中共七大會議現場
4月24日,毛澤東主持了七大的正式會議,作了題為《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在撰寫這份報告之前,毛澤東廣泛聽取大家意見和建議,不斷對報告進行補充完善。任弼時在認真閱讀報告初稿之后提交了書面意見,建議區分國民黨統治區的成分等,得到毛澤東的重視和采納。王稼祥由于身體原因未能出席六屆六中全會和七大,但以書信的形式提出關于知識分子和革命形勢的補充,毛澤東批示將信印發給七大代表,進行討論。
《論聯合政府》明確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由此正式將批評與自我批評確立為黨的三大作風之一。大會上各代表紛紛發言,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許多同志反省了錯誤,通過自我批評反思過去,避免其再次發生。這樣,黨的思想和作風得到改善,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提升,“我們如果有錯誤缺點,就要予以糾正,大家知道歷來我們并不害怕自己犯什么錯誤,不怕說出自己的錯誤和缺點,我們能夠從自己的錯誤中間取得經驗教訓,使過去的錯誤,成為我們今天勝利的成功的因素和條件”。
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結論》中,毛澤東提到之前發生的一件事。1941年6月3日,陜甘寧邊區政府召開縣長聯席會議,討論征糧問題。天正下著雨,會議室突然遭到雷擊,延川縣代縣長李彩云因觸電過重,不幸身亡。過了不久,一位安塞老鄉拉著毛驢到延安南關趕集,不料,他拴在木樁上的毛驢也被雷電打死了。
老鄉心里十分惱火,便在大庭廣眾之下出言不遜,指名道姓地罵了毛澤東。他一邊哭一邊數落著:“老天爺瞎了眼,為甚不讓雷公打死了毛澤東。偏要打死李縣長,打死我的毛驢……”這話一傳開,像長了翅膀,很快就傳到了毛澤東那里。在《結論》中,毛澤東對此進行了深刻反省,“說雷公為什么不打死我,我不怪說這個話的人,而怪我們自己征了二十萬石公糧,因此我們是有責任的。于是,我們就研究財政經濟問題,只有從這方面才能解決問題,不然有一天雷公就真會打死我了”。這充分體現了黨主動接受批評,虛心解決問題的良好作風。
“一個勝利的大會,一個團結的大會”
中共七大將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確立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并要求全黨堅持和發揚,標志著批評和自我批評作風的完全成熟。七大也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黨的史冊,為抗日戰爭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毛澤東、朱德在中共七大主席臺上
黨內的團結是黨的生命,是革命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在黨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助于克服黨內各種錯誤傾向,發揚黨內民主,不斷維護黨的團結。毛澤東在大會上從團結的愿望出發,實事求是地分析一些同志錯誤的同時,也充分肯定了他們的貢獻,使得中共七大不僅“是團結的模范,是自我批評的模范,又是黨內民主的模范”。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我們的黨是從勇敢實行自我批評當中鍛煉出來的”,中共七大上,各代表紛紛發言,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進一步純潔了黨的機體,鍛煉了黨的力量。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提到,要“經常地檢討工作,在檢討中推廣民主作風,不懼怕批評和自我批評,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些中國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共在革命實踐中創造的新作風,是黨的優良傳統,需要始終堅持,充分發揚。毛澤東表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
紅果寶公司與古田縣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規定公司主營業務形成的股東可分配利潤,全部用于社會公益事業:鄉村振興、文化傳播、紓困救助。
主要研究成果:
(1)由公司提供山楂標準化提取物(山楂紅素)、由福建省腫瘤醫院林榕波團隊主導的研究者發起《山楂標準化提取物聯合標準阿片類藥物治療難治性癌痛患者的單臂、開放、標簽、I期臨床試驗》在2024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ESMO-Asia 2024)上獲得壁報展示機會。這標志著山楂紅素在癌痛治療領域的應用成果得到了國際頂級機構的高度贊賞和認可。
(2)公司委托廈門大學生命科學院林圣彩院士團隊研究發現山楂紅素可以有效激活AMPK激酶、延長果蠅和線蟲近30%壽命,從而為進一步探索山楂紅素在提高代謝能力、延緩人體衰老等功效及其機理,提供了科學方向。
(3)公司委托深圳靈賦拓普公司通過動物實驗研究發現,山楂紅素可快速有效清除小白鼠血液中的血清淀粉樣蛋白,由此解決相關的血管堵塞和炎癥反應等問題。
(4)公司委托中科院-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營養科學研究中心對山楂紅素的納米晶體結構進行了分析,發現山楂紅素納米晶體平均粒徑僅為103.18納米(納米級食品標準是≤1000納米);同時,研究發現,在山楂紅素納米載體形式可以有效提升負載的活性物質的吸收率,即,山楂紅素中黃酮,多酚的吸收率超過游離化多酚、黃酮的二倍以上。
點擊下方鏈接,了解山楂紅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