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設計師到“新農人”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昌小英 通訊員 王茜霆 劉潔
4月15日,晨霧未散,李燾已開著面包車在鄉間小路上穿梭,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挨家挨戶上門收購村民們的蕨菜、蘿卜、臘肉等土特產。所到之處,村民們提著剛摘的蕨菜、野蔥守候在路旁,臉上洋溢著笑容。
“好,一共是53.6元錢。”李燾熟練地過秤、掃碼付款,這些帶著晨露的山野美味,將在幾小時后通過他的直播間,銷往全國各地。
中午,李燾在自家庭院架設起直播設備,背景是堆積如山的土特產,周邊圍繞著一群來銷售農產品的村民。“家人們看,這是現摘的野生蕨菜!”他熱情地介紹著農產品,評論區訂單不斷刷屏:“我要3斤蕨菜”“野蔥好新鮮,我要一份”“我要訂5斤蘿卜”……開播不到2小時,200余單農產品便銷售一空。
1987年出生的李燾,從福州大學畢業后在福建經營一家設計公司10余年。2020年,受疫情影響,公司業務下降。一次偶然刷到三農短視頻,他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機遇:“農村優質土特產缺銷路,城里人卻不容易買到,這就是我的突破口。”李燾毅然返鄉,拿起手機當起“新農人”。
創業初期,李燾將自家雜物間改造成直播間,卻常常遭遇冷場。“最慘的時候,直播間只有六七個人,其中有3個還是自己家里人,一單都沒賣出去,特別尷尬。”李燾妻子李桂林回憶道。但李燾沒有放棄,他帶著全家研究直播平臺頭部主播的話術,還專門報名了短視頻運營課程。
2021年春天,李燾別出心裁地把直播間搬到竹林里,直播村民采挖春筍的全過程。沾著泥土的春筍、淳樸的鄉音,這種原生態的“土味直播”讓他意外走紅,單場銷售額突破5000元。從此,李燾將抖音直播賬號更名為“竹園小哥”。
“我們的優勢就是‘真’。我收購的標準是野菜、蔬菜必須當天采摘,臘制品必須要用古法熏制。”李燾深知,品控是發展的關鍵。
如今,“竹園小哥”的抖音賬號已有8.6萬粉絲,日均銷售額超萬元。去年“雙十一”期間,單日銷售額更是突破15萬元。
李燾的團隊擴充到12人。建立起覆蓋武岡文坪鎮、龍溪鎮等4個鄉鎮23個村的收購網絡,100余戶村民專門為他供應農產品。其中,很多是六七十歲的老人,戶均增收2萬余元。70歲的村民楊竹朋笑著說:“上個月采蕨子、挖地菜,掙到1000多塊錢呢。”
“從設計師到直播助農達人,一部手機實現了我的創業夢,還帶動鄉親們致富,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李燾說,他會繼續創新直播形式,把“云橋梁”架進更多的村莊,帶動更多老百姓致富。
來源:湖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