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玻璃心、厭學和自我否認,往往是發生在屢戰屢敗之后。
也就是努力了,卻看不到效果,沒有比平時不努力時表現更差,強烈的挫敗感會讓孩子深層打擊。
孩子會在挫敗感中懵掉,也會一蹶不振,防御之心也會越來越強烈。
直到出現越努力,加倍忙起來,直到自己筋疲力盡而撐不住,直接到躺平。
父母可能覺得挫敗沒什么大不了的,孩子要越挫越勇才行。
這樣對孩子“賦能”不僅讓孩子無法安靜,也會讓孩子更強迫自己努力,也人更焦慮,但實際的進步卻毫無變化。
而孩子自我否認的負循環就開始了,越焦慮,越努力,越努力,越沒結果,于是就加倍焦慮,加倍努力,直到把自己逼崩潰。
我家孩子初三下學期,就出現幾個月這樣的學習狀態,比之前更努力后,成績不僅不進步反而下滑,孩子往常的自信都被粉碎到徹底,進而讓孩子懷疑自己的實際水平。
為了防御而進行的努力,注定會崩潰。因為沒有人能保證努力就一定有好成績,牽涉著運氣、心理問題以及心理素質以及臨場發揮等。
這時父母要給孩子積極的賦能,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幫助孩子:
第一個對孩子的幫助:教會孩子找到自己精準的對標與目標
父母焦慮時,是幫不了孩子的,也會過高估計孩子的能力。
對于孩子的積極賦能是父母對孩子抱積極期待,而不是過高期待。
哪怕是孩子自己想提成績,也不要給孩子設定過高的目標,不要想著面面俱到,一分都不丟。
與其較真和嚴格要求,不如找到孩子的優勢,最大化的發揮和放大。
這樣把精力放在重要和可實現的事情上,自然就更容易出成績,也會讓孩子更加有勝任感和價值感。
第二個對孩子的幫助:引導孩子切勿急于求成
成功當然是父母和孩子都渴望的,它能收獲自信,看到自身的能力,也能夠緩解焦慮。
但是家長要明白一件事:
如果只是緩解焦慮和急于求成,就恨不得今天種下種子,明天就摘果子。
父母的急切心理也會傳導給孩子,孩子在學習上也以這樣的思維面對,就會常常處于三分鐘熱度,最終啥也干不好。
太想得到結果,反而不容易有好結果。
第三個對孩子的幫助:幫孩子平復情緒,做到回歸理智
孩子有負情緒和心理卡點時,別指望孩子能好好學習。
那些被壓抑和隔離以及覺察不到的問題,反而會坑孩子很慘。
我常常看到有一些父母遇到孩子情緒問題,就說帶著吃點好吃的,玩幾天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去看什么心理醫生,都是誤導,都是瞎胡弄,反而忽略和延誤了幫助孩子的最佳時機。
焦慮和出現情緒問題的孩子,往往都是經歷很久了,而且因為孩子個體差異,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論。
想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先要解決情緒的問題,而家長想幫助孩子的前提,是先解決自己的焦慮和情緒問題。
第四個對孩子的幫助:教會孩子直面問題和處理情緒
無論是家長焦慮也好,還是孩子焦慮,最重要的是覺察、面對和接納情緒,才能直面和消化情緒。
假裝不存在,或者看到情緒問題也找各種理由自圓其說,只是愚昧和自以為是,只能騙過自己一時,并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焦慮的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強迫自己繼續,而是停下來休息或求助。
給無能為力一點時間和空間,也不要急于解決問題,而是學會松弛和放空自己,后退一步先去解決焦慮的問題。
這不僅適用家長解決孩子的問題,也適合孩子解決自己面臨的學習問題以及情緒內耗,玻璃心和自我否認。
很多時候情緒的產生,只是恐懼之下的災難化反應,并不是事情有多棘手,而是內心假想出來的“老虎”太可怕。
沒有能量的父母,沒有辦法為孩子賦能,只有父母先為自己賦能,才能用自己的能量來影響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