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驚爆眼球的消息層出不窮。最近,一則關于大豆的神奇功效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你是否聽聞,有人宣稱大豆能在短短 48 小時內溶解 70% 的血栓?這一說法如同重磅炸彈,瞬間抓住了大眾的眼球。畢竟,血栓,這個悄無聲息的健康殺手,每年在全球范圍內奪走無數人的生命,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倘若大豆真有如此神效,那豈不是意味著我們每天喝杯豆漿、吃塊豆腐,就能輕松將血栓這個惡魔拒之門外?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很多人總覺得血栓是老年人的專利,離自己的生活十分遙遠。然而,現實卻給了我們沉重一擊。血栓形成時,往往靜悄悄的,沒有絲毫預兆。當身體開始出現明顯癥狀時,可能已經到了極為危險的境地。
就拿腦血栓(缺血性卒中)來說,輕微發作時,患者可能只是說話變得含糊不清,肢體有麻木之感;但嚴重起來,直接導致癱瘓,甚至可能在短時間內猝死。心臟血栓(心肌梗死)更是可怕至極,有 40% 的心梗患者在發病前毫無跡象,前一刻還好好的,下一刻就可能突然倒下,生命瞬間危在旦夕。肺部血栓(肺栓塞)同樣不容小覷,起初患者可能僅僅感覺胸悶、呼吸不暢,可短短幾分鐘內,就可能被死神奪走生命。
更令人擔憂的是,如今血栓不再只盯著老年人。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久坐不動、熬夜成癮、肥胖超重以及飲食不健康等不良習慣,也逐漸被血栓盯上。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血栓正悄然成為威脅各個年齡段人群健康的重大隱患。
網絡上關于大豆能快速溶解血栓的傳言并非空穴來風。大豆中確實含有一種名為納豆激酶的物質,它是由納豆(發酵大豆)里的枯草桿菌產生的蛋白酶。一些研究表明,納豆激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凝以及溶解血栓的作用。但這是否就意味著它能如傳言中那般,在 48 小時內溶解 70% 的血栓呢?
2017 年,日本科學家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納豆激酶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對血液循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甚至在實驗環境(體外試驗)下表現出了一定的溶栓效果。然而,需要明確的是,體外試驗的結果并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在人體內部的實際效果,其作用遠沒有網絡所傳的那般神奇。
2020 年,中國也有相關研究發表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上。該論文指出,納豆激酶能夠降低血液黏稠度,延長血栓形成的時間,但同樣沒有提及它能夠直接、高效地 “溶解” 血栓,更不存在 “48 小時溶解 70%” 這樣精確且夸張的表述。由此可見,大豆中的某些成分雖然對血液循環有益,但要說能在短時間內大量溶解血栓,實在是過于夸大其詞了。
或許有人會疑惑,既然納豆激酶有溶栓作用,那為什么不能通過吃大豆來治療血栓呢?實際上,人體內的血栓形成機制極為復雜,想要攻克并非易事。真正能夠用于溶解血栓的藥物,都是經過了嚴格的臨床實驗驗證,并且屬于處方藥范疇。
以阿司匹林為例,它主要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來預防血栓形成,然而對于已經形成的血栓,它卻無能為力。而像尿激酶、tPA 這類溶栓藥物,雖然在急性心梗或腦卒中時能夠快速發揮溶栓作用,但使用時對劑量的要求極為嚴格,稍有偏差,就可能引發嚴重的出血等不良反應。
與之相比,食物中的成分,比如納豆激酶,其作用相對溫和許多,與藥物的效果根本無法相提并論。納豆激酶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非常快,即使大量食用含有納豆激酶的食物,也很難在體內維持足夠的濃度來真正實現 “溶栓” 的目的。
網絡上 “48 小時溶解 70% 血栓” 的說法極具誤導性,導致不少人誤以為僅靠吃大豆就能防治血栓,從而忽視了正規治療,甚至擅自停藥。這種行為不僅毫無益處,還可能帶來致命的后果。
2021 年,浙江有一位 56 歲的男子,長期患有高血脂、高血壓,醫生建議他服用抗凝藥來預防血栓。但他在網上看到 “納豆激酶能溶解血栓” 的信息后,自作主張停掉了醫生開的藥,轉而大量食用納豆。僅僅兩個月后,他在家中突發腦卒中,被緊急送往醫院時已經偏癱,連話都說不出來。醫生檢查發現,他的腦血管被血栓完全堵塞,最終落下了嚴重的后遺癥。這一真實案例,無疑給我們敲響了沉重的警鐘。
“大豆 48 小時溶解 70% 血栓” 這一說法顯然過于夸張。大豆中的某些成分雖然對血管健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遠遠達不到能夠 “溶栓” 的程度。對于血栓患者而言,務必遵循醫囑進行治療,切不可被網絡謠言誤導。
若真的關心自己的血管健康,與其盲目迷信某種 “神奇食物”,不如踏踏實實地從生活細節入手。保持適量的運動,每天至少進行 3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避免長時間久坐;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減少油、鹽、糖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適當攝取如魚類、大豆制品等健康蛋白質;注意控制體重,因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會增加血栓風險;堅決戒煙限酒,因為吸煙和過量飲酒都會損害血管內皮,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對于有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群,要定期進行體檢,檢查血脂、血糖、血壓,必要時進行血管超聲檢查。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