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從3月中旬開始,美國打擊也門胡賽武裝,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基地集結6架B2隱形轟炸機,派遣卡爾文森號航母趕赴中東,與杜魯門號航母組成雙航母打擊群,這顯然不是僅僅針對胡賽武裝,其背后目標劍指伊朗。特朗普威脅稱,若伊朗不就核問題談判,將轟炸伊朗核設施,還表示已致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力量部署不斷增強,給地區安全帶來極大壓力。
美軍(資料圖)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伊朗采取了強硬的應對舉措。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明確表示不會和美國直接會談,但可通過第三國間接談判。伊朗外長阿拉格齊也迅速回應,若美國發起侵略,伊朗必將堅決反擊。伊朗軍方表示已為任何戰爭做好充分準備,軍方高級官員視察南部防空區域及南部島嶼部隊,評估作戰能力與防御準備。伊朗還展現出自身的實力底氣,其警告美方,若開戰將逼迫伊朗發展核武器,伊朗核工業已掌握提煉武器級濃縮鈾能力,這并非虛言。而且,伊朗連夜通告周邊6國,要求封鎖領空,若這些國家對美軍開放領空、領土,為美軍提供幫助,伊朗將視其為敵對方并實施報復。這6個國家均有美軍基地,伊朗此舉旨在切斷美國可能的軍事行動支援途徑,從側面提升自身安全防御。
在這緊張局勢下,中俄也迅速行動起來。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7日報道,伊朗、俄羅斯和中國4月8日在莫斯科就核問題舉行專家級會議。此前,三方曾在北京和維也納國際組織總部舉行會議,旨在協調立場,推動解除對伊制裁的實質性談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愿意盡一切努力,通過外交手段為解決伊朗核問題作貢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稱,中方堅信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是唯一正確選擇,支持俄方主辦此次三方專家級磋商。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表示,俄中伊三國在伊核問題上的努力連貫且有規劃,專家級磋商為伊核問題解決或談判重啟提供技術基礎,三方談判機制化趨勢為最終解決伊核問題開辟新軌道。這表明中俄在推動伊核問題和平解決上積極作為,通過外交途徑努力緩解美伊緊張局勢,為地區和平穩定貢獻力量。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資料圖)
美伊之間的緊張關系,背后有著復雜的原因。美國受國內政治等因素驅動,難以放棄對伊朗的施壓路線。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伊朗在核問題以及地區影響力等方面做出讓步,以維護自身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另一方面,伊朗視美國威脅為政權生存挑戰,其強硬回應是為了捍衛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2015年伊核協議被特朗普單方面撕毀后,德黑蘭對美國信任完全破裂,伊朗堅持只接受與美方“平等對話”。
目前美伊緊張關系對中東地區乃至全球都帶來諸多影響。在中東地區,地區安全形勢惡化,地區國家關系變得復雜,經濟發展受阻。一旦爆發軍事沖突,戰火可能波及周邊國家,影響地區的穩定與繁榮。從全球視角看,美伊緊張關系可能引發國際油價波動,影響全球能源市場穩定,進而對世界經濟產生連鎖反應。而且,美伊沖突升級還可能沖擊國際安全秩序,對全球核不擴散體系構成威脅。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資料圖)
在4月12日于阿曼舉行的美伊間接談判備受關注。特朗普雖表示美國將和伊朗進行“直接談判”,但實際是間接談判。對于此次談判,結果充滿不確定性。美國想在談判中逼迫伊朗答應其條件,實現自身戰略目標,但伊朗也有自己的底線。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示愿意談判解決問題,但不會不顧一切達成協議。如果美國提出過分要求,談判很可能破裂。美國在中東的戰略決策面臨諸多挑戰,若陷入戰爭泥潭,必然付出慘痛代價。而俄羅斯若出面斡旋伊核問題,或許有更大可能性推動問題解決,但鑒于美國主導的俄烏談判陷入僵局,美國對俄羅斯介入伊核問題態度不明。
中東局勢如今猶如緊繃的弦,美伊間接談判結果、伊朗與周邊6國關系走向、中俄等國后續外交努力等,都將深刻影響中東地區未來局勢發展,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著這一系列動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