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九屆一中全會進行選舉,李德生的名字出現在政治局候補委員的候選名單中。
按理說別人見到自己名字出現在名單中應該會很高興,但他不一樣,他對此非常苦惱。甚至找到自己的老首長,希望他們能幫自己一下,將自己從名單中剔除。
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出身貧寒卻心有大志
李德生是河南新縣人,家里是貧苦的農民家庭。對他們這樣的家庭來說,受壓迫已經成了習慣,根本沒有想過要推翻地主階級。
如果沒什么意外的話,李德生也會和他的祖祖輩輩一樣,做個被壓迫的貧苦農民。但1928年,我軍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我軍幫他們打跑了地主,讓貧雇農們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因此也得到了當地人民的擁戴。
當時李德生12歲,常年被地主磋磨讓他長得又瘦又小,但這并不影響他想要參軍的愿望。得知參軍要最少16歲,他差點哭了出來。
不過我軍告訴他,就算不參軍也可以幫助到部隊。從那之后,他就加入了家鄉的童子團,后來還成為了童子團的團長。
但參軍是他的夢想,在童子團的時候,他只能做些送信、站崗、放哨、帶路等小事,他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想要幫助更多人。
就在1930年的時候,他終于成為了一名紅軍。成為軍人意味著他要遠離家鄉,要離開自己熟悉的土地,在另一片土地上戰斗。
他的父母舍不得他,希望他不要走。戰場太危險了,說不定什么時候就犧牲了,他們希望自己的兒子好好的。
但李德生的心非常堅定,他義無反顧跟著部隊離開了。參軍之后,他在紅一軍、紅四軍擔任過通訊員、傳令兵、班長等職位。
在戰斗中,他舍生忘死,勇于沖鋒,往往能激發部隊的士氣。而經歷了戰斗之后,他也變得更成熟了。
因為出身貧苦的原因,他沒上過學,也不懂什么軍事知識。在戰場上,他擁有的只有一往無前的勇氣,也正是他的勇氣讓上級注意到了他。
因為每次沖鋒都非常靠前,上級認為這名小將值得培養。得知他沒上過學,還專門將他安排到了掃盲班學習。
后來在一次戰斗中,他的左手留下了殘疾。養傷的那段日子,他看了很多進步書籍,這也讓他的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抗日戰爭開始之后,他成為了769團的一名排長,參加了許多戰斗,還曾經以一個營的兵力擊敗敵軍一個大隊。
抗美援朝浴血戰斗
在抗日戰爭中,他的表現非常突出。他沉著冷靜、機靈果敢的形象,深深植入了每個人的心里。
解放戰爭開始之后,他跟隨劉鄧大軍參加了上黨和邯鄲戰役。這兩場戰役,對重慶談判有著巨大的幫助。
后來毛主席讓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他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巧用奇兵“刀劈三關”,一舉拿下了琵琶山、真武山、鐵佛寺三道關口。
他的軍事素養,在這么多年的磨練中已經非常成熟了。新中國成立之后,他擔任12軍35師師長,參加了抗美援朝。
上甘嶺戰役中,很多人都知道15軍立下了大功,但卻忽視了12軍在此戰中的作用。
在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之后,敵我雙方開始在狹小的陣地上展開爭奪。敵人用火力覆蓋,我軍用坑道躲避。
但即便有坑道,我軍的損失還是非常大的。
經過七天七夜的爭奪之后,45師的傷亡已經達到了三千多人,只靠15軍已經無法繼續支撐下去了。
于是,志司與三兵團商議之后,決定將12軍調往上甘嶺。
當時李德生是12軍的副軍長,他吸取了15軍的戰斗經驗,帶戰士們改進了坑道,使坑道的隱蔽性更好了。
從朝鮮回國之后,他開始為建設現代化部隊而努力。他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所以選擇進入軍事學院學習深造。
在建設現代化部隊的過程中,他狠抓部隊的思想教育,發現并培養部隊的典型。在這一過程中,他還創造了“郭福興教學法”。
他為部隊做的這一切,毛主席都看在眼里,并且對他非常信任。后來他被調到安徽工作,還在南京軍區擔任了副司令。
許世友是他的老首長,兩人又都是河南新縣人,彼此之間合作得非常愉快。毛主席看中他的工作能力,專門將他調回北京。
回到北京之后,他被任命為總政治部主任。這個職位可不得了,要知道,擔任過這個職位的人中,李德生的軍職是最低的。
第一任總政主任,可是十大元帥之一的羅榮桓元帥。后來羅帥卸任,也是黃克誠擔任了政治部主任。
推辭重任
在讓他成為政治部主任的同時,毛主席還任命他為北京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的重要性無需多說,他能成為北京軍區的司令員,就能看出毛主席對他的看重。
對李德生來說,身上多一個職位,也就代表自己多一份責任。他的工作更忙了,但他卻兢兢業業做好每一件事。
等到1969年,九屆一中全會選舉政治局候補委員的時候,李德生的名字赫然在名單上。對于這個消息,他第一時間不是高興,而是吃驚。
對于成為候補委員,他真的從來沒想過。他覺得自己資歷淺,能力也還不夠,不能成為候補委員。
更何況自己如今身兼數職,工作已經非常忙碌了。要是再成為候補委員,那很多工作可能就無法及時處理了。
所以他找上許世友和陳錫聯,想讓他們幫自己給毛主席和周總理反映一下,不要將自己選為候補委員。
這兩位都是他的老首長,一般來說能幫的忙他們都會幫。但這次,他們卻拒絕了。
他們知道這次會議的嚴肅性,中央既然選李德生,就是證明他有這個能力。他們身為黨員,就要堅持服從中央的決定。
沒能得到兩位首長的幫助,李德生最后還是成為了政治局候補委員。
然而就在不久之后,在黨的十大上,他更是被提名為副主席。聽到這個消息之后,他覺得非常慌亂,害怕自己擔不起大任。
他覺得自己太年輕了,資歷也太淺了,不應該這么快成為副主席。
這次為了推辭,他找到了李先念。李先念是他在紅四方面軍時候的老首長,兩人都是大別山出來的,李先念也十分愛護他們這些年輕干部。
但當他聽到李德生說自己承擔不起副主席的重任時,他卻擺了擺手,示意對方不要再說了。
毛主席在會議上已經表態了,這件事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了。而且李先念也是支持毛主席的這個決定,安排年輕干部當副主席的。
所以,李德生的這個忙他幫不了,也不想幫。
其實李先念和毛主席的想法一樣,他們希望年輕干部能得到長足的歷練。
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就必須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如果這些年輕干部不能早些進入中央,等到老干部都退了才進中央,出問題了都沒人指點。
讓他們早些進入中央歷練,等到老干部退下來的時候,他們也就能獨當一面了。
毛主席看重李德生,是因為他的人品非常好,是個不驕不躁、一心為民的好干部。事實證明,毛主席沒有看錯人。
李德生一生兢兢業業為民服務,他是人民的好公仆。
參考資料
【1】毛澤東調李德生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時,為何要求他看這本書?北京日報客戶端,2019-08-07
【2】李德生將軍在上甘嶺前線,夏明星 邱亮,2018年04月08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3】抗戰時期的李德生,宋奇飛,2016年03月29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