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明假期,洛陽文旅又雙叒叕殺瘋了!三天狂攬游客近330萬人次,各大文博場館直接被擠成“網紅打卡地”。誰說歷史只能嚴肅臉?洛陽用實力證明,老祖宗的寶貝,也能讓年輕人直呼“上頭”。
今天的主角,是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的“反差萌擔當”:一只指甲蓋大小的骨猴。別看它迷你,可是實打實的“夏朝限定款手辦”,4000年前的高奢微雕藝術,直接刷新你對遠古時代的想象!
二里頭“顯眼包”
走進博物館,一個放大鏡展柜前圍滿了人。啥寶貝這么火?湊近一看:哇!這小猴也太Q了吧!
這只2.2厘米高的骨猴,出土于一座兩歲兒童的貴族墓葬,用動物骨頭精雕細琢,拋光到反光,抱膝蹲坐的造型仿佛在說:“本猴已乖巧.jpg”。在綠松石龍形器等“大佬”旁邊,它憑實力成了夏代萌系文物的天花板,堪稱這里最小的“鎮館之寶”。
這只“骨猴”外觀呈現猴臉人身的藝術理念,體現了4000多年前的生物崇拜文化,像一個安靜的“精靈”守護著小主人。專家表示,這件骨猴可能是貴族兒童的護身符或玩具,展現了夏代高超的微雕工藝,其制作需要經過選材、切割、雕刻、拋光等多道工序,在4000年前堪稱“黑科技”產品。
這只“小猴子”顛覆了我們對夏朝的刻板印象,在那個被認為充滿神秘祭祀與青銅饕餮的時代,同樣有穿越千年的童趣。
從商周手把件到戰國皮帶扣
你以為猴文化是《西游記》帶火的?No,no,no~河南出土的文物告訴你,猴哥早就是古代“頂流IP”。
商代·戰神的“猴玉” ——殷墟婦好墓出土的淺綠色玉猴,4.6厘米高,圓眼大鼻、短尾壓臀,細節拉滿,可謂是商朝貴族的“猴系手辦”,堪比現代奢侈品!
戰國·潮男必備“猴皮帶扣” ——安陽出土的猴形銅帶鉤,也就是古代皮帶扣,靈猴造型+實用設計,戰國猛男的時尚單品。
漢代·猴戲出道——南陽漢畫像石里的馴猴表演,直接實錘:漢代人追猴戲,堪比現代人追愛豆!猴子追老虎的畫面,隔著石頭都能感受到歡樂。
古人愛猴,可不止因為猴的可愛。漢代人用“馬上封猴”圖案祈福升官,諧音梗老祖宗玩得6;淮陽“泥泥狗”里的猴面雕塑,暗藏遠古生殖崇拜玄機;鞏義石窟寺的猴子浮雕,演繹佛經故事,猴哥早就是“智慧擔當”。
猴文化的多重含義與意味長久地影響后世,我們今天對于猴子的喜愛之情,其實早在千余年前就已定調。下次來河南逛博物館,別忘了找找這些“文化猴”,它們是智慧、靈巧與活力的象征,是現代“錦鯉”般的存在。(趙檬 王怡瀟 范弘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