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湖南衛視《歌手2025》錄制臨近,這檔去年以“無修音、全開麥”的直播形式,再掀起華語樂壇巨浪的音綜再度成為焦點,而今年的節目能否在如今注意力分眾的年代,再度延續全民熱度?
去年《歌手2024》因美國歌手香緹·莫與加拿大00后凡希亞的“降維打擊”,讓“五旬老太守國門”成為全網熱梗。亞當·蘭伯特的單場空降,更是一下子打開了節目國際視野的想象空間。不僅觀眾們的期待值被直線拉高,今年節目組的野心顯然也投向了更高維度。宇多田光、“火星哥”布魯諾·馬斯(Bruno Mars)、單向樂隊(One Direction)成員“美渣”(Zayn Malik)、米津玄師、碧梨(Billie Eilish)等登上了愿望清單。
盡管名單真偽難辨,但節目組打造“音樂無國界”競技場的決心必然不會變。而國際歌手的參與不僅是噱頭,更考驗節目組的平衡能力——若華語歌手實力懸殊,恐重演“格萊美大戰草莓音樂節”的尷尬。但若能促成莫文蔚與Tata Young的“東方情歌對決”,或陳楚生與OneRepublic的民謠搖滾碰撞,或許能真正實現跨文化音樂對話。
去年《歌手2024》以“全開麥直播”破局,但那英的緊張換氣聲、楊丞琳的音準波動暴露了國內歌手對直播模式的不適。據悉今年節目組似乎還將準備把直播標準推向極致:取消預錄備播帶、樂隊伴奏同步直播、增設專業收音設備,這意味著歌手需以“裸奔”狀態直面觀眾。也無疑對參加今年《歌手2025》的國內歌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無法以來修音與墊音的情況下,節目組如何在在“流量”與“實力”間權衡。畢竟,觀眾要的是“穿透屏幕的真誠”,而非“安全牌”下的平庸。至于登上《歌手2025》舞臺的歌手們,是否有勇氣面對真實且嚴苛的評判,值得關注。
華語樂壇是否后繼無人?去年《歌手2024》一度暴露了國內樂壇“無人可戰”的窘境,孫楠、譚維維、尚雯婕、袁婭維等再戰《歌手》,實則是市場浮躁的縮影:愛豆偶像靠流量收割紅利,實力派卻困于曝光不足。“情懷殺”與“新勢力”的雙線并進,或許是今年的《歌手2025》破局利器。一方面邀約張惠妹、林俊杰這些未曾在《歌手》舞臺亮相過的天王天后,另一方面通過《下一戰歌手》選拔新生代和中生代力量,或許能為節目注入變量。
去年《歌手2024》因直播導致賽制動蕩,首發的“張榜賽”規則模糊,云端評委與現場聽審的標準差異引發公平性質疑。如何在“戲劇張力”與“專業權威”間找到平衡點,擺脫“為直播而直播”的噱頭,轉向“以賽制促內容”的良性循環,是個人對于今年節目的期待。
《歌手2025》的野心顯而易見:以國際化為刃,以直播為鏡,重塑華語音綜的標桿。但狂歡背后,節目仍需回答核心問題——在AI修音與流量泡沫泛濫的當下,音樂綜藝是否還能以“真實”與“專業”重塑行業信仰?或許正如網友所言:“贏,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樂的目的地。”唯有回歸音樂本質,才能讓這場跨越國界的視聽盛宴,回歸它本身鎖應有的終極價值——讓每個觀眾重新聽見未經修飾的、鮮活的人聲之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