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領土爭端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中國從民國年間到現(xiàn)在,強調的是11段線或者九段線劃界,但周邊不少國家對此并不買賬,和中國發(fā)生了不小的沖突。
這其中,菲律賓,越南的表現(xiàn)最為突出。越南近年來因為經濟合作,政治抱團,實際上和中國在南海島礁問題上的問題緩和了很多。但菲律賓卻不一樣,菲律賓在2011年代前后就掀起了與中國在南海對抗的一波浪潮。2016年更是鬧出了所謂“南海仲裁案”風波。
后來,杜特爾特時代中菲關系一度緩和,但杜特爾特下臺后又因為人走政息,中菲關系在小馬科斯的挑動下再次惡化。
因此,雙方又再次在南海的各個島礁上發(fā)生了摩擦,仙賓礁,黃巖島,美濟礁,仁愛礁等都已經有過摩擦事件,中國在這些摩擦事件中,利用更強的海上力量,占據上風,實控了一些島礁。位于南沙群島的五方礁就是這種原先遭受菲律賓侵擾,但后來又被中方實控的典型案例。
1,五方礁之事
五方礁位于南沙群島東側,由五方頭,五方南,五方尾,五方西,五方北5個礁石和飛來沙,中暗沙2處沙洲組成,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但若去除瀉湖,純干陸地面積只有6.3平方公里。
五方礁本身沒有淡水,也沒有人常住。它主要的5個礁石和南海大部分礁石一樣,環(huán)境惡劣,內有瀉湖,一到風浪天,就有可能被大浪吞沒。
五方礁東北方向11海里處是菲律賓竊據的馬歡島,東南方向則是半路礁,祿沙礁。目前,在明知中國對其擁有主權的情況下,菲律賓和越南依然對其提出了所謂“主權聲索”的非分之想。
按照最早成書于宋元時期,記錄海南島漁民出海作業(yè)路徑的《更路薄》記載,古代中國漁民將五方礁稱為“五風礁”,清朝時期,沒有人質疑中國對這里的主權。
民國時期,英國和日本勢力逐漸滲入,對其以“考察”名義多次非法闖入。直到抗戰(zhàn)結束以后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
而等到上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菲律賓總統(tǒng)斐迪南·馬科斯利用高漲的菲律賓民族主義情緒鞏固統(tǒng)治,菲律賓對南海島礁的非法闖入,侵吞行為大大增加,今天許多被菲律賓竊據的島礁其實都是那時候被占的。五方礁也就此開始了飽受菲律賓侵擾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考隊曾在1989年在五方礁留下科考標識。此后1990年和1994年中國科考隊均在這里登島,并留下過標識物。
但菲律賓卻在1995年3月突然派兵闖入,還炸毀了中國在這里的標識物,其粗暴的做法,令人震驚。類似的行為還在黃巖島,仁愛礁等島礁上也發(fā)生過。
不僅如此,對于前往當地正常捕魚作業(yè)的漁民,菲律賓也經常出動軍警進行阻攔,抓捕,導致中菲關系受到影響。
不過,由于本世紀10年代以前的大部分時間里,中國的軍事現(xiàn)代化水平不足,尤其是在南海方向是海空投送能力都不夠,因此中國很難有效維護在南沙群島的海上利益。
而且,彼時中國的海警力量建設還很欠缺。
要知道,菲律賓雖然相對于中國來說是個小國,但菲律賓離南沙,東沙群島很近,有地理優(yōu)勢。且菲律賓是美國的盟友,和菲律賓發(fā)生沖突了,勢必也會影響到中美關系,導致美國出現(xiàn)下場的情況。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總體上在南海島礁爭端上采取的是,力爭緩和局勢的做法。
但在10年代以后,隨著中國海空軍事實力增強,海警力量逐漸完善,即便是有美國下場支持,中國也不再有什么顧慮了,在南海的行動也大膽了起來。
2011年,時任菲律賓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炒作中菲矛盾,在黃巖島,美濟礁等島礁全面開花式的挑釁中國。這一年2月下旬,菲律賓派遣5艘船只闖入五方礁海域,中國立即派遣了海軍南海艦隊的1艘053H1G型護衛(wèi)艦“東莞”號對其喊話,并成功驅逐了這些菲律賓船只。這也是中國在五方礁海域頭一次這么硬氣的維護主權。
對此,當時的菲律賓媒體大肆宣揚“東莞號向菲律賓船只發(fā)射了彈藥”,不過這些子虛烏有的說辭很快就被中國方面戳穿了。
2015年12月,又有一艘菲律賓船只以擱淺為由在五方礁出現(xiàn),要求將船只長期留在此處。這件事引起了中國的警覺,畢竟,同樣的戲碼菲律賓已經用過一次了。
當年菲律賓之所以能占領仁愛礁,就是打著軍艦壞了,要擱淺了沒辦法的理由,把1艘破船開到仁愛礁灘頭。然后又讓船上的軍人留下,定期輪換,從而竊取了仁愛礁。
菲律賓這么做的緣由,是因為他們的軍艦和人員只要留著島礁上,就等于可以扎下一根釘子,后續(xù)就可以用“救援相關被困人員”或者“修船”的名義長期把控。
中國之前在仁愛礁吃了這個虧,自然也是要長教訓,不能再到五方礁又吃這個虧。
因此,菲律賓船只聲稱出事靠近后,中國立即出動了5艘艦船前往五方礁海域。這些船只把菲律賓船監(jiān)視住了,讓他們沒有機會沖攤長駐。最終,菲律賓人在多次嘗試“修船無結果”之后,只能灰溜溜的拆了船上主要設備,離開五方礁海域。
而對于留下來準備擱淺的菲律賓船只,中方也沒有放松警惕,而是立即派出打撈船,將其拖走,讓菲律賓斷送了最后一絲能奪島的幻想。
菲律賓隨后在國內的新聞報道中多次稱中方派艦監(jiān)視菲律賓船只的行為,是在“恐嚇”。美國當時也支持了菲律賓的這種說辭,美國還發(fā)聲假模假樣的說“希望中方不要使用海軍恐嚇該海域其他國家的漁船”。
最終,等到次年3月,菲律賓也不得不認輸,承認中國已經在這一次的較量中,通過艦船巡航,監(jiān)測,拖走外國船只的方式,展現(xiàn)了對當地的實控能力。五方礁,毫無疑問已經被中國實控了!
從那以后,五方礁海域基本便沒有發(fā)生什么摩擦和沖突。
2,中菲博弈的邏輯
需要注意的是,五方礁本身的價值是有限的,真正值得重點關注的,其實是五方礁爭端背后的中菲關系波動,甚至是中國-東盟和中美關系。是它們決定了五方礁問題的走向,也是它們直接影響著涉事國家的決策。
菲律賓具有東盟成員國和美國盟友的雙重屬性。
東盟國家是中國近年來最大的外貿伙伴,也是中國投資的主要方向,更是將外貿商品出口到北美市場的重要中轉地。而阻礙中國與東盟之中南海沿岸國家深化關系的核心難題,就是南海的島礁爭端。
菲律賓擁有1.14億人口,在東盟國家內部雖然也不算表現(xiàn)突出,但多少也能上桌說話。因此,中國雖然和菲律賓有矛盾,但也沒辦法用最嚴厲的手段給予不留余地的懲處,而是總得留一手。
菲律賓又是美國的盟友,美國和菲律賓早在1951年就達成了《共同防御條約》。按照這份文件的規(guī)定,美國有義務在菲律賓遭受入侵時出兵支援菲律賓,維護其國土安全。
當然,對于這個“入侵”該怎么定義,中國和美,菲兩國有不同的看法。中方認為在南海上的中菲摩擦,甚至即便發(fā)生交火,也根本不是“入侵了菲律賓”,因為這些沖突都發(fā)生在中國境內。
而菲律賓則一口咬定這些沖突和摩擦發(fā)生的區(qū)域是“菲律賓領土”,因此菲律賓是真的遭受了中國的“入侵”。他們也以此為由,要求美國提供給菲律賓更多的軍事支持。
美國的立場,則是明顯菲律賓的,將南海島礁適用于《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的范圍內,已經是菲,美高層的共識。
美國之所以做,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在2012年之后調整了其全球戰(zhàn)略。他們以往把歐洲和中東視為主要的戰(zhàn)略方向,但當他們看到中國在新世紀頭十年迅猛發(fā)展的勢頭后,美國人覺得,他們最大的對手是中國。所以,他們把主要的軍事力量向亞洲轉移了,對中國的關注度也大大提升。
而美國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軍事強國,它要想遏制中國,是不可能把所有力量都用上的。這就決定了美國必須和亞太地區(qū)的盟友們搞好關系,讓他們在前臺和中國斗來斗去。
這樣下來,這些盟友就會對美國產生強烈的安全需求,美國與他們的同盟就更顯得有價值。更何況,他們沖在前面,也可以為美國分擔壓力。
對于這種情況,中國要做的,是繼續(xù)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國力,軍力,對于菲律賓的這些行為,要堅決進行抵制,但也應該秉持著控制局勢,防止擦槍走火的原則辦事。這樣下去,南海那些被菲律賓竊據的島礁,遲早也會成為下一個五方礁,陸陸續(xù)續(xù)被中國實控。
參考資料:
1,2016.3.2-觀察者網-外媒:菲律賓運輸船五方礁擱淺 中國緊急部署船只驅離菲漁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