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江北新區
文 | 創客公社 吳昊鈺
“因為中國沒有,因為可以救孩子。”
這是南京諾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令生物”)的創始人毛雯在談到創業初心時常提的一句話。
近日,諾令生物宣布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由鼎信資本領投,揚州國金集團、中山金控、勤智資本、倚鋒資本和興湘資本等機構共同參與。此前諾令生物已完成多輪融資,資方包括禮來亞洲基金、北極光創投、基石資本等知名機構。
2018 年成立于江北新區的諾令生物,在2022年已成功研發第一個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批準的即時發生無鋼瓶一氧化氮治療儀。能為低氧性呼吸衰竭、肺動脈高壓、先天性心臟病等重癥患者輸上“救命氣”,已覆蓋國內外數百家醫院,救治患者超萬人。
作為諾令生物背后的女性掌舵者,毛雯 本科從北大生物系畢業,25歲成為南加大博士,畢業后曾在雅培總部擔任6年高管。
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兒,為何選擇來到南京創業?
“因為可以救孩子”
北大學霸來到南京創業
出生于北京,毛雯從北京四中考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5年她出國留學,在南加州大學拿到神經生物學博士。博士畢業后,毛雯進入雅培總部擔任高管,從技術研發到項目管理,參與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的開發,先后負責了5款產品的上市和落地。
在雅培的日子很穩,但“一眼就能清晰看到未來10年的樣子”,讓毛雯并不滿足。
2016年,毛雯回國,恰好同學正在創業做共享衣櫥,想邀請她出謀劃策,“結果一幫就幫進去了”,后來她作為首席運營官加入哆啦衣夢。但兩年后,毛雯還是堅定不移地回歸了本行,在醫療領域創業。
她先是作為中國精準醫療項目的首席代表,就職于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推動中國精準醫療項目的全球化接軌和落地。
也正是這段經歷,讓毛雯結識了現在公司的科學家秦玉。后者曾任職南大化學系副教授,研究一氧化氮分子(NO)氣體治療技術多年。當時秦玉正想將研究成果落地轉化,便和毛雯一拍即合。
那什么是NO氣體療法呢?其被稱為“救命氣”,是ICU重要的急救方式,通過讓患者吸入一氧化氮氣體,患者的氧合指數在幾分鐘內就能快速改善,肺循環阻力也能夠快速降低。
NO療法曾在1998年獲諾貝爾醫學獎,但在早年間,國內市場幾乎還是0賽道,而且國外依賴鋼瓶供氣,這種裝置在過去20幾年沒有迭代,鋼瓶NO的不便利性和高運輸成本一直是臨床治療的痛點。
為此,毛雯創立諾令生物,通過電化學催化,把無機鹽電解生成一氧化氮,首創的一氧化氮治療儀,以傳統鋼瓶1/50的體積,穩定提供5倍于鋼瓶體積的氣體容量,既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也較國際同行效率更高、體積更小、成本更低。
而更令毛雯開心的是,公司研發的產品,可以真真切切地救治很多人。
例如在廣西和湖南交界的偏遠縣城,諾令的一氧化氮治療儀在入院當天下午便成功讓一位小患者轉危為安;在從昆明到廣州的高鐵列車上,諾令的產品為轉院途中的新生兒患者保駕護航。這樣的案例每天都在發生,也讓毛雯倍感“回國創業太值得了。”
而作為一名女性創業者,毛雯也從不認為女性應該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在公司,曾有女工程師做完項目后希望男領導幫忙復查,但都被毛雯制止了,她要求女員工獨立擔責。在她看來,“放低對女性的要求是一種漠視,尊重女性的追求才是真正的職場平等。”
南京這片方寸之地
何以聚焦多家頭部生物醫藥企業?
一個北京女孩兒為何選擇來南京創業?
毛雯的答案有兩個。
一,是由于創始團隊中幾位重要的研發人員家在南京,為了確保團隊穩定發展,毛雯決定將公司選址在南京;二,是“做生物醫藥這一行,需要人才,需要政策支持,需要非常友好的‘生態圈’,這些江北新區都一一對應,給予了毛雯團隊一棟4000平米、3年免租的辦公樓。”
好的發展生態,不僅能吸引人,還能留住人。南京作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年來通過政策支持、資源整合和創新驅動,形成了顯著的產業集聚效應。
諾令生物所在的位于江北新區的南京生物醫藥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成立于2011年,南京生物醫藥谷是南京重點打造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高端生物醫藥研發區,園區總規劃面積14.92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以基因與細胞產業為引領,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為制造業集群,檢驗檢測、CXO、醫藥流通服務為特色的生命健康全產業鏈創新體系。
數據顯示,南京生物醫藥谷已集聚1000多家生命健康領域的企業。自主培育的上市企業5家,規模以上企業151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家,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38家。
這之中,除了諾令生物,還有“一管血篩查9種高發癌癥”的獨角獸企業、幫助100多家企業上市的投行女強人張金華轉型癌細胞免疫治療即將干出1個IPO的,南大長江學者研發“模式小鼠”年入6.8億的上市公司等多家企業,都在生物醫藥谷不斷突破,并在各自領域頻出成果。
那么在這片20.51 k㎡的方寸之地,南京生物醫藥谷何以集聚如此多的頭部醫藥企業呢?
其實離不開南京生物醫藥谷所打造的“上下樓即上下游”的產業鏈生態圈。
例如奧瑞藥業與同園區的科絡思生物合作開發抗癌藥物,半年內節省百萬元研發成本,進度縮短一年。
奧瑞藥業董事楊光也曾表示,“新藥研發就像是蓋房子,研發人員掌握著大方向,同時也需要磚、水泥、黃沙等原料,還需要專業的技術工人。我們在南京生物醫藥谷投資創業,可以向不同的‘鄰居’采購到好的原料、購買到優質的服務,這樣的創新創業生態,正是我們想要的。”
生物醫藥產業的競爭,不僅是技術突破的比拼,更是生態體系與制度創新的較量。這種“上下樓即上下游”的合作生態,不僅讓每家企業從原料采購到臨床試驗的每個環節都能找到合作伙伴,成為吸引馴鹿生物、世和基因等明星企業落戶的核心競爭力,迅速搭建起了屬于南京生物醫藥谷的“產業朋友圈”。
生物醫藥產業的集聚不僅強化了南京區域經濟動能,更通過資源整合和協同創新,讓南京成為全國生物醫藥版圖的關鍵節點。
推動“從實驗室到市場”高效轉化的南京,也將在未來助力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升級與騰飛。
文章素材來源:
科創江北:《數億元!C輪!》
創業邦:《40歲女老板闖關醫療,創立國內首家一氧化碳“救命氣”公司,一堆明星機構搶投丨尋找獨角獸》
南京日報:《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谷又出新成果》
創客公社過往報道
歡|迎|聯|系
文稿相關問題反饋,請聯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讀者群,請聯系:chuangke-jun
文章轉載,請后臺留言或聯系:chuangke-jun
重丨磅丨報丨告
江丨蘇丨創丨投丨圈丨年丨度丨活丨動
丨 丨 丨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