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的四月,風和日暖。穿過翠綠的田野,記者來到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三家村。一走進村里,五顏六色的墻壁便映入眼簾。“這都是桂芳的主意。”一位村民向記者介紹,“別看是個‘娃娃’書記,她可厲害!”
村民口中的“桂芳”,全名張桂芳,今年28歲,是三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大學畢業后她原本在天津做生意,但2020年底從家鄉打來的幾通電話,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彼時,鶴壁市山城區正在實施“頭雁回歸”計劃,希望能吸引能人回到家鄉擔任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桂芳便是受邀對象之一。
在村里老黨員的多番動員下,張桂芳決定回村:“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到生我養我的地方去。”年僅24歲的她順利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張桂芳剛上任時,三家村人居環境差、基礎設施落后。“剛開始不了解農村工作,只能處理點村民瑣事。”她說,“但我始終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想辦法幫助村集體增收,帶領群眾致富。”
“通過大量調研,我們發現,鄉村發展光靠內部治理還不夠,更需社會助力。”張桂芳說,“當時村里工作的重心是人居環境整治,我們就想在治理環境的同時做出亮點,提高三家村知名度,再從流量中尋找發展機遇。”
受外地村莊彩繪墻壁走紅網絡啟發,張桂芳提出打造新村容的設想:“我們村地形高低起伏、房屋錯落有致,進行裝點美化后一定會很漂亮。”但村里人對此意見不一。于是張桂芳帶著村“兩委”、黨員和群眾代表到實地考察,做了大量調研。
“學習回來后,我們進行了多輪討論,最終決定彩繪村內主干道旁的墻壁,以吸引社會關注,從而引來更多發展資源,帶動集體增收和村民創收。”張桂芳說。
當時的三家村既沒有資金,也沒有繪畫人才,怎樣開始繪制又成了新難題。張桂芳嘗試通過賒欠方式尋找畫師,但被多次拒絕。最終通過村民介紹,她找到一位畫師同意先幫忙繪制,村集體有收入后再結清費用。
不久,三家村主要街道、房前屋后被涂上了絢麗的色彩,鄉村圖景等畫作“躍然墻上”。越來越多的媒體慕名前來采訪,三家村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各界人士紛紛表達合作意向,自此村子發展走向了正向循環。
三家村路邊的房屋與墻壁。(受訪者供圖)
利用知名度,張桂芳又在兩年前注冊了抖音賬號“97村長小芳”,希望通過自媒體幫助村民增收。賬號發布的第一條關于她“做大學生村官體驗如何”的視頻很快登上熱榜,一夜漲粉十幾萬。
更多人通過互聯網了解到三家村特產,3萬多斤小米在一個多月內銷售一空。2024年,賬號還幫助村民銷售自家農產品40余萬元。今年一月,她開始嘗試直播帶貨,幫助銷售村民的農產品,一個月銷售額可達十萬余元。
如今,村里的工廠正拔地而起,將用作小米等農產品的深加工車間。張桂芳說,她希望未來三家村以優勢農作物為原料,形成集種植、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當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開展。“我們支部近期集體深入學習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張桂芳說,三家村黨支部將保持當初打造新村容的勁頭,繼續改進調查研究,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問路。
張桂芳微信朋友圈背景圖與簽名。(受訪者供圖)
“農村也有廣闊的天地,年輕人回來也能大有作為。”張桂芳說。她的微信朋友圈背景圖是與同事們的合影,大家笑容燦爛,簽名處寫著“2021-2025在做一件很酷的事”。(記者徐正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