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客戶端訊(記者侯艷寧、于歆)4月17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河北廣播電視臺主辦的《2025年京津冀春節戲曲晚會》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宣部文藝局、國家廣電總局、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廣播電視臺相關負責同志和相關專家,以及京津冀三地晚會部分主創團隊和藝術家參會,對晚會的藝術特點、戲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展開深入研討。
《2025年京津冀春節戲曲晚會》研討會現場。
1月31日晚,京津冀三地首次聯合舉辦的《2025年京津冀春節戲曲晚會》在北京衛視、天津衛視、河北衛視同播。這臺晚會名家薈萃,裴艷玲、于魁智、鄧沐瑋等21位來自京津冀三地的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同臺獻藝,戲迷票友、青年學生、戲曲娃娃也登臺表演,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到京津冀戲曲文化傳統的一脈相承和濃厚的戲曲藝術氛圍。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在研討會上發言表示,這臺晚會是以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態度深入落實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的生動體現。通過晚會,我們看到電視文化同戲曲文化結緣,生成的新時代強大的藝術穿透力。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發言。
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認為,這臺晚會充分體現了文藝創作的人民性,人民性首先就是要尊重觀眾,把最好的東西給觀眾。這臺晚會確確實實是一臺真正為觀眾做的節目,表現出很強的精品意識、地域美學和時尚特色。
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發言。
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薛長緒發言稱,晚會搭建了三個平臺,一是搭建展示傳統戲曲文化的平臺,精選名家名段讓戲迷們看得過癮;二是搭建戲曲守正創新的平臺,創新節目形式,讓新觀眾看得進去、留得下,讓老觀眾也眼前一亮;三是搭建滿足大眾文藝生活營造春節良好氛圍的舞臺。
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薛長緒發言。
《光明日報》高級編輯、文學評論版主編王國平稱這臺晚會“傳統的很純正,創新的很鮮活”,《智取威虎山》《朝陽溝》這些經典選段,通過一些新的方式,可以和傳統戲曲進行一種鏈接,通過一系列創新性的挖掘,把經典展現出來一種新的面貌。
《光明日報》高級編輯、文藝評論版主編王國平發言。
研討會上,在晚會上表演評劇《花為媒》選段的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劉秀榮以“手挽手、心連心、肩并肩”形容自己參與這臺演出時的感受。
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劉秀榮。
劉秀榮在晚會上表演評劇《花為媒》選段。
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英會在研討會上表示,這臺晚會是對“守正創新”四個字最好的詮釋,如原創戲歌《壯山河》、阿卡貝拉人聲伴奏版《智取威虎山》等,既新穎又傳統,既經典又現代,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對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宣傳作用。
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英會。
王英會在晚會上表演《盛世梨園》。
《2025年京津冀春節戲曲晚會》主創人員也發表了創作感受。節目總導演(河北廣播電視臺)張茂玲表示,節目制作期間,京津冀三地團隊之間的默契讓大家感覺相見恨晚;總導演(北京廣播電視臺)趙楠表示,這臺晚會體現了戲曲在新時代的人民性與傳承性,體現了戲曲藝術代代相傳、后繼有人的可喜景象;總導演(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張曉瑜介紹了天津臺做戲曲節目的悠久歷史,表示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戲曲節目更需要創新和發展;節目主持人程成表示,他自小便與戲曲結下了不解之緣,也始終對戲曲有著深厚的熱愛。在制作節目、與當地百姓交流的過程中,也深切感受到了戲曲擴大宣傳的重要性。
北京廣播電視臺趙楠、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張曉瑜、河北廣播電視臺張茂玲 、河北廣播電視臺程成發言。
戲曲傳承需要守文化根脈之正,創表現形式之新。本次研討會為鞏固拓展《2025年京津冀春節戲曲晚會》經驗,助力傳統經典煥發時代光彩,推動中華戲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