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舉辦的智界品牌之夜上,奇瑞控股董事長尹同躍公開表示:“很多人說自己是智駕第一梯隊,我們有信心說我們就是第一,沒有梯隊的說法。”此言論迅速引發行業熱議。
對于智駕第一的說法,奇瑞聲稱其智界系列車型(如R7、S7)搭載華為ADS智駕方案,并通過“魔鬼級安全測試”(累計投入超2億元、撞毀數百臺試驗車)實現“全向防碰撞系統CAS 3.0”“AEB響應速度200ms”等技術突破。
然而,這樣的說法也存在很多爭議。要知道,智界與鴻蒙智行其他品牌(如問界、享界)技術方案同源,均為華為ADS系統,宣稱“第一”缺乏橫向對比依據;其次,在宣傳上涉嫌違反《廣告法》第九條“禁止使用最高級用語”的規定,可能面臨罰款或整改處罰。
在奇瑞發布會的前一天,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汽車會議,對智駕宣傳戴上“緊箍咒”,明確要求車企禁止使用“自動駕駛”“零接管”“L2.9級”等模糊表述,統一為“組合駕駛輔助系統”;車企需向用戶清晰說明智駕系統的能力限制和失效場景,不得隱瞞風險;車企還要建立事故即時報告、數據閉環管理機制,違規宣傳或導致企業負責人面臨2年以下刑責。
這一要求,被業界視對車企宣傳口徑的“史上最嚴”禁令。此前,小米SU7高速事故、特斯拉FSD安全隱患等事件已引發公眾對智駕安全性的擔憂。
從工信部的要求來說,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宣傳口徑規范化:車企需建立法務-技術聯審機制,禁用未經驗證的營銷話術;第二,安全驗證體系化:參照航空業建立多層級測試標準,區分實驗室場景與真實道路表現;第三、用戶教育常態化:通過駕駛模擬、風險提示等功能,降低消費者對智駕系統的過度依賴。
在這場監管與技術的雙重洗牌中,唯有將“安全”刻入產品基因的車企,方能贏得消費者的持久信任。奇瑞的“第一”爭議,或許正是行業轉型的生動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