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5 日上午,由武漢廣電廣通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主辦的湖北廣電云游快樂專享團文化蘄春行正式啟動。關愛銀齡老人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積極組織銀齡老人活動,能夠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氛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讓老人們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發揮余熱,也有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與可持續發展,也正是組織這次活動的目的所在。
武漢廣電云游快樂專享團文化蘄春行首站,專享團來到了蘄春縣的昭化寺,在這里,團員們深刻感悟了昭化寺的文化內涵,領略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寺廟中提供的素食中餐,品種豐富,美味至極,給大家帶來了別樣的體驗。
當天下午,旅游團游覽了當地著名的李時珍紀念館,感悟李時珍的中醫藥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包括嚴謹的治學態度、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關愛生命的人文情懷以及濟世救人的高尚品德。他在研究藥學的過程中,不畏艱辛,深入實地考察,廣泛收集民間藥方,體現了嚴謹務實的治學作風。他敢于質疑傳統,大膽創新,對藥物的功效和用法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嘗試,展現了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他始終以救死扶傷為己任,關心民眾的健康,體現了關愛生命、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他的高尚品德和偉大精神,成為了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醫藥工作者為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而不懈努力。通過講解,讓大家充分感受到李時珍醫藥和中醫文化的豐富多彩,不僅能夠讓老人們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為他們的健康養生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幫助。
16 號上午,大家興致勃勃地游覽了蘄春古鎮,深入領略了古鎮的醫藥和陶瓷文化。丹馨文化傳媒的演員們還在古鎮戲樓進行了文藝彩排。
下午,專享團參觀了蘄春縣文化館,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隨后,在文化館的演播大廳舉行了“廣電云游蘄春行文藝匯演”。演出開始前,文化館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說:“蘄春,歷史悠久、底蘊深厚。這里,是“時珍故里”其著作《本草綱目》更是中外醫學史上的瑰寶;這里,是明代荊王府所在地,“王府圣地”見證往昔輝煌,漫步其間,能感受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這里,還是“教授名縣”,胡風、黃侃、顧景星等4300多位知名教授、專家和學者從這里走出;這里,更是“中國艾都”,蓬勃發展的艾草產業品牌價值達130多億,為地方經濟注入活力,成為全國艾草產業重要基地。蘄春還是一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庫。管窯陶藝,歷經千年窯火,從泥土中誕生出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和匠人的心血;蘄春艾灸療法,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艾草為媒介,傳承古老的中醫智慧,為人們帶來健康與溫暖。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不僅是蘄春人民的智慧結晶,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近年來,蘄春積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多彩旅游路串聯起沿途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形成蘄春旅游“一張圖”今天,借助武漢廣電云游平臺,我們希望全方位展示蘄春的文化魅力,讓更多朋友認識蘄春、了解蘄春、愛上蘄春。無論是古老的李時珍傳說,還是充滿活力的民俗活動;無論是秀美的自然風光,還是獨特的美食文化,都將一一呈現在大家眼前。
丹馨七彩藝術團及團長程丹丹和花腔女高音、聲樂導師、評委、中國樂壇副理事長丁亞玲共同組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集獨唱、舞蹈、走秀、樂器獨奏等多種形式于一體,為此次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此次武漢廣電云游快樂專享團文化蘄春行,積極組織銀齡老人活動能夠為他們創造一個社交的場所,讓他們結識更多的同齡人,拓展社交圈子。在活動中,老人們可以交流彼此的生活經驗、分享喜怒哀樂,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這種社會交往和互動能夠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使他們感受到自己仍然是社會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同時讓參與者們充分感受到了蘄春的深厚文化魅力,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記錄者:汪文柱)
責任編輯:吳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