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勤商道B區通道被封堵后致使與地鐵太原街站連接通道封閉。孟雙奎/攝
地下空間共享互通的難題正逐漸凸顯。
中房報記者 孟雙奎 沈陽報道
沈陽太原街,這條擁有百年商業底蘊且緊鄰沈陽站的老街,本應如城市商業皇冠上的明珠,在東北亞商業版圖中綻放耀眼光芒。然而,現實卻不盡如人意,如今在其繁華的表象之下,地下空間共享互通的難題正逐漸凸顯,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暗疾”。
曾經攜手締造地下商業繁榮的時尚地下商業街與朗勤商道,因通道封堵而往來斷絕。這一狀況不僅讓朗勤商道的商戶們陷入經營困境,銷售額大幅下滑,店鋪閑置現象增多,也給消費者在商圈內的購物、出行帶來諸多不便。更為嚴重的是,太原街商圈的整體競爭力遭到削弱,優質企業與品牌的入駐意愿降低,城市的營商環境和旅游形象也受到負面影響。
兩家企業的紛爭,無意間暴露了制約太原街商圈發展的關鍵瓶頸——地面上下未能實現互聯互通。與國內眾多成熟的商業圈相比,這已成為太原街商圈的明顯短板,破局迫在眉睫。
通道封堵:繁華商圈的“傷痛”
封堵的通道讓朗勤商道成為了一條地下“斷頭路”。孟雙奎/攝
在太原街與中華路的地下,時尚地下商業街與朗勤商道曾共同譜寫沈陽地下商業的繁華。1999年11月,深圳時尚集團旗下的沈陽時尚商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尚商業”)投資打造的時尚地下商業街正式開業。該商業街全長600米,共上下兩層,3萬余平方米的空間內匯聚了2000多家特色商鋪。在高峰時期,日均客流量高達30萬人次,備受青睞。
2012年,沈陽朗勤置業有限公司開發(以下簡稱“朗勤置業”)的朗勤商道投入運營。它位于中華路地下,建筑面積近2萬平方米,東西連接地鐵太原街站和沈陽站站,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其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3年12月,在和平區政府的協調下,雙方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實現了連通。自此,資源得以共享,一時間成為沈陽地下商業發展的成功典范。但在2024年5月,時尚地下商業街以消防檢查不合格需改造為由,單方面封堵了與朗勤商道相連的兩座通道。這一舉措讓朗勤商道瞬間成為“斷頭路”,B區封閉閑置,A區的經營也舉步維艱,商戶們怨聲載道。
在朗勤商道經營食品生意的李女士無奈地表示,通道封堵后,客流量銳減,銷售業績直線下降,經營每況愈下。杜先生在兩個地下商業街都有商鋪在經營,如今為了兼顧兩邊生意,每天都要頻繁上下樓梯,奔波于兩地,身心俱疲。
時尚地下商業街的部分業戶同樣深受其害。賈女士介紹,當初租賃時尚地下商鋪經營時,與朗勤商道相通、承接其客流是重要的投資考量因素。如今通道封堵,他們也面臨著經營難題,部分業戶已將時尚商業告上法庭。
法律為劍:突破“利益阻礙”
連接通道封堵后,朗勤商道B區已經無法與地鐵接駁。孟雙奎/攝
這場商業紛爭可謂一波三折。早在2014年12月,時尚地下商業街就曾以朗勤商道經營不善為由封堵連接通道。2015年9月,朗勤置業向和平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判令時尚商業拆除封堵,保持通道暢通。時尚商業不服判決,提起上訴。2016年,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此后,雙方迎來了近10年的“友好期”,陸續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但2024年5月,封堵風波再次上演。朗勤置業再次起訴,時尚商業則提出反訴。經過審理,2025年2月,和平區人民法院判決時尚商業在10日內拆除封堵,并駁回其反訴請求。時尚商業依舊不服,再次提起上訴,目前該糾紛仍在等待法律的最終裁決。
法律是太原街地下空間共享互通的有力保障。自2023年1月1日起實施的《沈陽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應遵循共享互連原則。若規劃條件對與相鄰城市地下空間建設項目連通有要求,先建單位需按規劃和規范預留地下連通工程接口,后建單位應履行連通義務。
營商困境:束縛發展的“枷鎖”
需要破局的太原街商圈。孟雙奎/攝
此次通道封堵,給太原街商圈的營商環境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暢通的地下空間意味著更多的客流量、商業機會以及更高的運營效率。通道被阻斷后,各商業體之間難以形成聯動,資源無法共享,協同效應更是無從談起。朗勤商道被攔腰截斷,A區的業戶經營困難,B區無法正常開展招商工作,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為例,其地下空間相互連通,構建起龐大的商業網絡。消費者可以在地下輕松穿梭于各個商場,享受一站式購物體驗。這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為商家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而太原街由于地下空間不暢通,整體商圈在商業競爭中處于劣勢,難以吸引優質企業和品牌入駐,嚴重限制了商圈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沈陽市供應商商會秘書長杜連生表示,太原街地下通道阻塞的本質是資源配置不合理。共享互通的地下空間是城市商業發展的重要公共資源,人為阻斷不僅浪費了前期的建設資源,還阻礙了后續發展潛力的挖掘,不利于商圈的可持續發展。
位于中華路的某大型購物中心市場部陳經理也表達了對地下通道封堵的擔憂。他表示,地上商業與地下商業本應是一個有機整體,地下通道的暢通對于引導人流、整合商業資源至關重要。現在地下通道被堵,整個商圈的連貫性被破壞,地上商業也受到牽連,客流量明顯減少。他們迫切希望地下能夠重新連通,讓商圈恢復往日的活力。
破局之思:互聯互通的希望
要打破太原街商圈當前的困局,實現地下空間連通已刻不容緩。從交通方面來看,暢通的地下通道能夠有效分流地面人流,緩解交通壓力,保障行人安全便捷地通行。旅客從沈陽站出站后,可通過地下通道快速抵達太原街各商業區域,無需在地面與車輛爭道。
從商業角度而言,連通的地下空間能將各個商業體連接成更大規模的商業綜合體。不同商業體之間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合開展營銷活動,吸引更多消費者。消費者能在地下自由穿梭,盡情享受豐富的購物、餐飲、娛樂體驗,從而延長在商圈的停留時間,增加消費頻次和金額。
沈陽嘉麗基金總經理卞山峰認為,地下空間連通能夠打破商業體之間的物理隔閡,形成協同發展的商業生態。這種生態環境不僅能激發市場活力,催生創新業態,提升太原街商圈的整體競爭力,還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
太原街某知名商業企業相關負責人李經理表示,若太原街商圈地下能夠實現互聯互通,對于地上商業來說是重大利好。這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在整個商圈停留,實現地上地下商業的互補,構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消費場景,極大地提升整個太原街商圈的競爭力。
打通地下“梗阻” 沈陽已有嘗鮮者
尚在建設中的鐵西興華地下商業街。孟雙奎/攝
值得一提的是,尚在建設中的沈陽市鐵西興華地下商業街,在全長1.5公里的范圍內設置了20多個出入口,實現了與地上所有商業體、寫字間、公共場所的地下連通,被業界視為商業體互聯互通的典范,為太原街商圈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太原街商圈地下通道的共享互聯問題,關乎城市營商環境、旅游形象和商業發展。在法律的保障下,只有打破這道“阻礙之墻”,實現地下空間暢通無阻,太原街才能重拾往日輝煌,在東北亞商業版圖中找準定位,成為真正的消費樞紐和都市圈活力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