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遠明
4月15日,濟南市屬國有文藝院團改革階段性成果展示會議在濟南市群星劇場召開。市戲曲曲藝中心、市歌舞劇院、市雜技團、市兒童藝術劇院負責人先后匯報了改革以來的工作亮點,各院團演員們輪番登臺展示,用精湛的技藝、飽滿的熱情,展現出各院團深厚的藝術底蘊和專業人員昂揚向上的精氣神,這些節目不僅是藝術的呈現,更是院團改革階段性成果的生動寫照。
自2023年濟南市屬國有文藝院團高質量發展改革啟動以來,各院團積極投身改革浪潮,在藝術創作、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方面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取得了顯著進步。累計創排音樂劇《我家門前有條河》、話劇《英雄山》、兒童劇《飛越母親河》、萊蕪梆子《家住小清河》等重點劇(節)目16部,開展各類演出1675場,榮獲省級以上藝術獎項60項,其中萊蕪梆子《烽火絕戀》、話劇短劇《父與子》分別榮獲第十三屆山東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和“優秀小型節目”;魔術《花樣年華》、《時間旅行者》榮獲第十二屆全國雜技展演優秀節目獎;音樂劇《不一樣的焰火》登上全國音樂劇最高展示平臺,實現了歷史突破;《飛越母親河》等6部作品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立項數量蟬聯全省各地市首位;市戲曲曲藝中心創作的曲藝小品《父親》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填補了濟南市在該獎項空白。
為鞏固市屬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成效,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負責同志對市屬國有文藝院團如何緊密結合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更大的力度淬煉思想、以更高的標準提高能力、以更實的舉措磨礪作風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關于在市屬國有文藝院團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以“出人、出戲、出精品,改革、創新、促發展”為總目標,緊盯短板、漏洞、弱項,錨定藝德藝風建設,通過推進“全員大學習、業務大練兵、制度大優化、作風大轉變”四大專項行動,促使廣大演職人員在作風建設大考中接受鍛煉,全面提升院團干部職工的工作作風、專業本領和綜合素質,為院團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局黨組成員、市管干部,一級調研員;局辦公室、組織人事處、財務審計處、藝術處、機關黨委等機關處室主要負責同志;市屬國有文藝院團全體人員參加會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